- 相关推荐
“人格本位”教育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击: 74 嘉宾: 乔树平 北京市教委基教处处长 赵钰琳 原北大附中校长、现北京欧美外语中学校长 教育工作者的优秀人格是实现教育价值的重要因素,我们面对的是学生,对于他们来说,没有知识,可以用道德来弥补,但是没有了道德,多少知识也无法弥补。我们必须冷静思考青少年成长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不能受社会某些思潮的影响。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教育工作,是我们的责任,不仅要讲奉献,更要讲责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应强调以人为本,强化六个意识,即: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研究意识、统筹意识、协调意识、宣传意识。无论是在课题的研究中,还是教育改革的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的需求,开发非智力因素,发展学生特长,以促进全面发展。 社会责任感是教育工作者优秀人格的重要体现。在加强教育工作者自身社会责任感的同时,还必须研究如何塑造优秀人格,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坚韧毅力、诚信等优秀品质。 北京市教委基教处处长 乔树平 主持人:您怎么看课程改革对于开发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感等方面的作用? 乔:课程改革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在培养科学精神的同时注重培养人文精神。教育实践要求教育者培养人文精神,要使学生既能运用人文知识来分析历史和现实,又能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人文知识升华的理念、原则、方法去做人处事。人文精神既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又在实践中表现为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文能力。关注在知识形成过程中人的思想、情感、态度(这里指的人是课程教材中的人)。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教师本身的思想、情感、态度也融入其中)课程教材中的人的精神与学生形成互动,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而过去只注重讲知识,对知识形成过程中,那些为科学而献身的人的崇高精神、情感态度的教育功能开掘不够。 主持人:您对人格教育的实现有何思考? 乔:教育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情感体验十分重要,培养优秀人格的教育强调民主的教育态度(如尊重、接纳、信赖),这一教育是学生在感悟、体验的过程中完成的。开掘课程教材中人文因素和教育功能对实现人格教育非常重要。而通过生动的活动,设置特殊的情境,更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在体验、感受中发生变化,重新调整思维,提高认知、判断能力、实现教育效果。 主持人:您认为非智力因素都包括那些内容? 赵: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高曼,在《情绪智力》一书中,明确指出一个人的成功,智力因素(又称智商IQ)的作用只占20%,而非智力因素(又称情商EQ)的作用要占80%。情商包括五个重要方面的情绪和能力。 1、认识自身的情绪和能力———认识自身的情绪是情商的基础,也是一种认知和感觉的能力。一般说来能正确了解自己,自信心强的人具有较强的这种情绪和能力。 2、控制自我的情绪和能力———包括化解自己的不良情绪,摆脱焦虑和不安的心情,能进行自我安慰和调节。一般说来这种自控能力强的人,能很快走出工作的低潮,整理好个人情绪,重新开始。 3、自我激励的情绪和能力———做事不是依靠外界的动力,而是靠自我激励的情绪专注于某一目标,保持高度热情,克服一时的冲动和满足,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有了这种激励情绪,工作保持高度热忱,不断提高效率。 4、认识他人的情绪和能力———能从细微的信息,觉察他人的特点和需求,这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基矗 5、人际关系管理的情绪和能力———这是一种协调和管理他人情绪的艺术,包括领导和组织能力,协调人际关系和谐程度的能力,以及通常称谓的“人缘”。 大量的事实表明,EQ高的人眼光远大,意志坚定,生活比较愉快,能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观,能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在人生的各个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事业成功的机会比较大。我们也经常看到有的人IQ高,即很聪明,学习不错,记忆力强,对问题的分析和逻辑推理都规范,但脾气不好,经常自以为是,工作情绪化和同事摩擦多,矛盾多,关系处理不好,老是感到工作不称心,不顺心,甚至失掉信心,事业也难以成功。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非智力因素是成功人才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生决胜的关键。EQ和IQ相比,它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是,它与遗传无直接的关系,不受先天的局限,主要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培养而获得,并随着人生经验的丰富和学习的增长而提高,特别是在早期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对于培养一个人的EQ尤为重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如果都能有这种认识,并能付诸行动,那么,我们就为培养成功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矗 主持人:您怎么看塑造优秀人格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赵:人格是指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和品格,应该说非智力因素是健全人格不可忽缺的部分。在传统教育中由于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分数的提高,恰恰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格的培养,这对学生将来能否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们欧美外语中学,把塑造学生的优秀人格放在突出的位置。还特地在学生中树立两位人格出众、事业成功的北京大学知名教授为榜样。 一位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两院院士、汉字激光照排发明人、被称为当代毕升的知名教授王选,并请他为学校题写了校训:“为成功做准备”。 北大方正集团正是因为拥有王选教授发明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从而成为我国高科技产业的排头兵。1956年,王选19岁时毕业于北大数学力学系,后留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自从他参加中国第一台中型电子计算机“红旗机”的研制任务后,激发了他要为中国计算机发展作贡献、要制造中国的“争气机”的决心和热情。后来他先后参加并主持了“七四八”工程项目的研究,并于1975年5月提出攻克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报告。在实验器材简陋的情况下,王选终于发明了以高倍率汉字信息压缩技术为核心的激光照排机,1987年将产品正式推向市场,使中国的印刷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民日报》称王选发明的技术,使中国印刷技术告别了“铅与火”,迎来了“光与电”,称王选是当今的毕升。 王选教授之所以成功,首先是他拥有为中华民族争光的必胜的自信心。他曾经说过,汉字是中国人的文字,古代中国人能发明汉字活字印刷技术,今天,我们也完全有能力研制出汉字的激光照排技术和汉字处理系统。正是这种自信,支撑他经历了长达十多年的艰苦的研制过程。研制工作进入最困难阶段时,他经常用为中国人争气、要有必胜的自信心来鼓励同事,也激励自己去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 王选教授懂得,要攻克高科技难题,要获得成功,必须以实力为基础,必须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王选教授身体不好,为了使身体能承受繁重的科研任务,他坚持每天早晨到北大未名湖去跑步。王选教授为了争取更多时间从事研究工作,几乎牺牲了所有的休息时间。每当春节我去看他的时候,他总是在查阅文献资料,研究方案进展中出现的问题。“文革”中由于身体不好,他躺在床上一边治病,一边仍然翻阅资料,始终紧跟世界有关高科技信息技术。王选教授正是凭借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扎实雄厚的技术实力及超前的思想观念,在国外产品大举进军中国、核心技术被严加封锁的情况下,创造出了奇迹。 我们为学生树立的另一位榜样是贯通中西文化的泰斗、被称为当代国学大师的季羡林教授,在他93岁高龄之际,特地为我们学校题写了校训:“诚实、自信、勤奋、创新”。季老还特地给我打电话,他说他平生最关心的就是教育和青少年的培养。 主持人:您对早期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怎么看? 赵:我们每个人并没有生活在真空中,而是生活在活生生的现实的社会中。虽“人之初,性本善”,但现实社会并非都是“七色阳光”,并非都是“世界真精彩”,善与恶、美与丑都会影响每一个人的成功和发展。学校、家庭从整体上来讲,是在积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但如果我们的同学不能区分和抵制不良思想的影响和侵袭,就容易走向反面,失去成功的条件。 美国有一所创建与1917年的著名中学———道尔顿中学,它座落在美国纽约东89街,因其培养的学生全部上哈佛、耶鲁等世界一流大学,而被称为“天才的摇篮,哈佛的熔炉”。他们总结出的教育理念中,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孩子的初期教育条件中,最重要的不是增加孩子的知识,而是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孩子的教育,最根本的不在于智商的高低,而在于他们快乐地学习”。他们提出了一个具体的措施:每个孩子都要订一个具体的学习计划,把各种活动安排在时间表上,老师的任务就是帮助、检查、督促学生按计划去完成。他们还发现一个现象,善于安排时间,并能按计划有效利用时间的人,将来就是成功者。从这里,我们看到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坚决执行计划等优秀品质等非智力因素是何等的重要! 主持人:您认为怎样的教育才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向能力方面转化? 赵:我校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但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同样重要。教育实践证明,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就难有真正的能力,但知识并不等于能力,知识要经过学生内化、升华、体验、感悟和实践后才能真正转化成能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以下几种能力: 1、学习能力 有教育专家认为,“什么是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而不是学习答问题。”如果一个学生懂得怎样去问问题,怎样去掌握知识,就等于给他一把钥匙,他就能够自己去打开各式各样的大门。”由此可见,真正具有学习能力的人,必须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问题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是思考的起点。 2、思维能力 科学的思维是创新的基矗其中,独立思考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又是创新的关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当代教育最为重要的任务,这要打破传统教育中那种死记硬背单向性的思维方式。 主持人:您认为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赵:实践是应用所学知识去发现未知领域的重要途径,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传统教育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造成学生创造能力弱的重要原因。“做中学”、“案例教学”以及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都是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其竞争力不可缺的过程。 同时我们应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人格和个性,通过有效育人措施,使学生的自信心、责任心和诚信等人格品质得到明显提高,达到合格的普通高中毕业生的要求。 ■思考 “自我”的觉醒 青年学生虽然走过了少儿时期,但刚刚萌发的“自我”意识还处在感性的、形象化的幼稚阶段,缺少个体的主动性,身心接受的社会化影响往往局限于父母、家庭成员和老师的(比较)狭小的范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格心理逐渐融入社会化过程,由家庭教育逐渐增加了一些社会化教育渠道。比如社会组织机构的影响、文化现实的影响、公共媒体、影视报刊、朋友、同学等来自于各方面的信息输入,特别是学校的教育,是具有知识性、计划性、系统性的正规教育。人进入青年以后,大脑以及高级神经系统的充分成熟,又使人逐渐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是人作为独立的个体主动地接受社会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条件,促使个体的心理活动和人格行为趋向自主和自觉。社会活动形式、科学文化知识、人的个体行为规范、人际关系、价值观念、道德伦理、法制约束等构成了一定的文化环境,对青年人的心理发展和人格形成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个时期就是人的初次社会化的完成期,即把一个尚未完全具备社会成员资格的人类个体转化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 青年学生完成自然生理过程以后,由于思维的发展使全部认识和行为表现出更大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他们对事物的观察不再局限于具体形象,也不再是任意、零散和表面的,而是有计划、有目的、比较全面、深刻的,也是分清主次的。他们的记忆也不再是单靠机械重复的方法,更多的则是采用理解的、逻辑的方法,通过大脑的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的活动,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思维发展也由形式逻辑思维走向辩证思维的过程。由于学校的正规教育,使之更多地利用理论思维而不仅仅是经验思维,从而表现出思维的独立批判性和思维的创造性,并表现出自我意识的强化。 自我意识的强化,也就是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意识的产生和逐渐增强。由于青年时期是集中接受知识教育、品德教育以及比较广泛接触社会经验时期,都有一种主动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欲望,强烈的好奇心和参与欲,使之渴望清晰地把握自己内心的活动,主动地根据自我意向进入社会角色,从而产生一种“自我角色认同”的趋向。 摘自北京吉利大学执行校长罗晓明著《人格本位》一书
【“人格本位”教育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相关文章:
浅论初中历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08-15
浅析舞蹈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08-18
浅谈初中数学中的非智力因素08-22
非智力因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08-20
加强道德教育 培养时代健全人格04-28
语用本位 ——有关“阅读本位”还是“写作本位”谈论引发的思考05-15
创新人格的培养与作文教学06-07
培养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