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教育,有时就是一种倾听
我曾亲见过这样一件事情:高中时,我们的语文老师素以严厉著称。一次,老师讲授朱自清的《背影》,正讲到动情处,班上一成绩欠佳且平时喜欢捣乱的学生突然痛哭失声。老师以为他又在刻意捣乱,不容分说,将他赶到操场上罚站。那时正是冬天,北方冬天的那份寒冷让人难以忍受,更何况是在毫无遮拦的操场上。我们都知道那同学痛哭的原因,却无一人敢和老师去说。事后,老师终于从别处知道了这位同学年幼时便丧父的惨痛经历,并向他道了歉。学生自是不会和老师去计较什么的,但现在想来,仍觉得有种心痛的感觉。我的那位同学,怕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个冬天的寒冷。 或许,师道尊严从一开始便让我们失去了耐性,教师们总是迫不及待地打断孩子们的话语与思想。或是先入为主,或是粗暴武断,或是自以为是,或是权威意识,或是琐事缠身,总之,作为师长的我们有着太多的理由不让孩子把话说完。而或许就在我们嘴角那嗤之以鼻的冷笑中,或是教鞭一挥的断喝里,一个充满创意的想法给扼杀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天才的念头给摧毁了,一颗纯真善良的童心开始布满伤痕并从此染上世俗的灰尘。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停下手中的事,低下高昂的头,抛开心中的成见与成人世俗可笑的规则判断,静静地坐在凳子上,以一种信任与理解的眼神注视着可爱、善良的孩子,认真地听,听他们的故事,听他们的烦恼,听他们的志向,听他们的智慧,听他们把想说的话说完呢? 教育离不开交流,交流离不开倾听。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是作为言说者以满足自我倾诉的需要,同时还是倾听者,以倾听来获得言说的基础与尺度。但是,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于自己肆意地言说和要求学生虔诚地倾听,这样的交流,只有命令与服从,只有授予与接受,只有安排与执行,只有言说者对倾听者的高压,而没有理解,没有宽容,没有平等,没有自由。在这种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便永远也无法获得言说者的主动。于是,创新与锐气便在教师的惊诧中远离了学生,木讷的不仅是他们的言语,甚至会慢慢侵蚀他们的思想与灵魂。 前不久,在与朋友的闲聊中我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一天,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到了太平洋上空,所有的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降落伞先跳下去。”林克莱特注视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个自作聪明的家伙,于是他耐心地等待,听孩子把话讲完。没想到,孩子两行热泪夺眶而出。林克莱特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小朋友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的!我还要回来!” 一颗纯真善良的童心在言说中得到了释放,在倾听中得到了呵护。这是一次诗意的交流。 倾听与拒绝倾听,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得到的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其实,仔细想想,教育有时简单得只需要一次充满善意、理解与信任的静静的倾听
【教育,有时就是一种倾听】相关文章:
倾听是一种美作文08-24
倾听也是一种素养作文04-25
有时候放手也是一种爱作文11-28
有时有时有时造句06-09
生存就是一种挣扎作文06-20
有时有时造句(通用130句)07-20
有时候...有时候的造句11-07
幼儿教育小论文 用心倾听 用爱教育05-01
有一种教育叫阳光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