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教学评估需要建立长效机制
作为教育部正在实施的“质量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五年一轮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已于去年正式启动。与此相应,各种类型的本科院校都遵循教育部提出的“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基本方针,正在扎扎实实地展开迎评工作或评后的整改工作。 实践充分证明,教学评估是从机制上促使高等学校高度重视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然而,在实施教学评估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个别高校抱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为了学校的荣誉,迎评时全力以赴,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均卓有成效。但专家组离校后,某些暂时得以抑制的不良倾向(如重科研轻教学)又故态复萌,教风与学风也出现严重滑坡。这就启示我们,必须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建立教学评估的长效机制,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要建立教学评估的长效机制,除了在思想上对评估的终极意义要真正认识到位以外,关键是上下联动,制订长远规划,完善相关制度,落实配套措施。既然教学评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推进质量工程和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无论是在迎评期间,还是在评后的整改阶段,都应当倡导以下做法: 一是全面提升,整体推进。要把迎评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质量工程,从学校战略发展的全局着眼,进行总体规划,致力于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全面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若干瓶颈问题。但无须讳言,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一些高校采取了“拾遗补缺”的做法,即对照指标体系,缺什么,补什么。这本身倒也无可厚非。问题是,学校工作头绪纷繁,总有一些指标体系未能涵盖的内容,对有些本该纳入建设范围的内容,却可能有意忽略了,或者说暂时放过了。这就使教学评估很难收到全面提升、整体推进的效果。 二是长期坚持,不断推进。应当强调,迎评与整改是质量工程的两个相衔接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前者,所需时日也更为长久。从前者到后者,既是一种过渡,也是一种推进。“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工作永恒的主题”,我们已经习惯这样说,但对“永恒”二字的理解往往有偏差或欠深刻,这就导致了短期行为的屡屡出现。我们呼吁建立教学评估的长效机制,正是为了杜绝这种短期行为。另一种可以讨论的做法是,一些高校在迎评时强调“优化”,要求各项工作在专家组驻校期间能“呈现最佳状态”。事实上,为了呈现“最佳状态”,有个别高校采用超常规的手段来整肃教风与学风,一时也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过后有些不利于教育质量提高的做法又卷土重来。所以,长期坚持,不断推进,不仅仅是对高等学校的要求,也是对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有关部门应当把教学评估制度化,而且最好用立法的形式把它固定下来。 三是确立目标,大力推进。迎评或整改都应当有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主要不是指“保良”或“争优”,而是指学校在近、中、长三个时期内分别能达到的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总体发展水平。也就是说,迎评与整改工作必须与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相吻合、相协调。换个角度说,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应该把迎评与整改工作作为不变的主干。这样,质量工程既有总体的目标,又有阶段性的目标,有利于不间断地跨越阶段性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总体目标。只有不断确立新的更高的目标,教学改革才能一浪高过一浪地向前推进,教学质量也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步步高升”。而建立“长效机制”,就是确保教学评估的成果得到巩固与发展。 四是加强督查,稳步推进。要巩固评估成果并形成长效机制,加强督查是不可或缺的环节。督查工作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展开:一个层面是在评估结束后的半年或一年时间内,由教育部抽调有关专家对参评学校进行必要的回访,重点调查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从而有效地促使学校对整改工作予以高度重视,改变一部分高校重迎评轻整改的现实状况;另一个层面是以文件的形式要求各高校建立教学工作的校内自评制度,在教育部颁行的评估方案的框架内,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形成校内自评的指标体系,同时组建校内外专家各居其半的工作小组,定期对所属院系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边评边改,重在实效,以此推动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教学评估需要建立长效机制】相关文章:
建立长效机制打造发展平台08-17
农村中学关工委长效机制的建立初探08-18
教学评估汇报材料08-20
长效机制环境保护论文08-19
教学评估工作汇报08-20
教学评估汇报材料范文08-20
小学教学评估汇报材料08-20
教学评估自查报告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