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教改革:还有多大空间
[写在前面] 就世界范围而言,几个世纪以来,高等教育已经充分证明了它的活力和改变社会、促进社会变革与进步的能力。没有一定的高等教育提供最基本的有熟练技术和受过教育的人才,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确保真正的、依靠自身力量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当今社会变革的范围广、速度快,社会已经逐渐变成了知识型社会,高等教育正作为个人、社区和国家在文化、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发挥作用。 就我国而言,“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处于龙头地位。高等教育的发展程度和发展质量,不仅影响整个教育事业,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可以说,高等教育是实现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主要途径,决定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对提升我国人力资源的整体水平,满足广大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实现十六大提出的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在本世纪中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我国自1977年恢复正常的高等教育体制以来,为社会选拔和输送了大批人才,对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旧体制在考试录取、招生、收费、教育教学、就业以及评估制度等方面,弊端日益明显。从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以来,我国在高等教育考试科目、高考形式、保送生制度、考生录取手段、报考对象、高校收费、毕业生就业等方面进行了种种探索和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改革的空间。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指定1-2门考试科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参加不同高校指定科目的考试,增加学生与高校间的双向选择机会。 ■在单独考试时,各高校可以增加面试、特殊能力测试,并注重考查学生的平时成绩、综合评价等。 ■对于普通中学的学生参加高等职业学校的考试,实行“3+小综合”的方案,降低考试的绝对难度。 1.改革高校考试录取制度 全国高校统一考试录取为主,高校自主考试录取为辅,逐渐扩大高校自主考试录取权。 自1977年恢复的高考制度,经过近30年的实行,就像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其优点和缺点都暴露无遗。目前,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对高考进一步改革的呼声很高。 就目前我国的情况看,废止全国统一高考录取制度不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尽管社会各界人士对高考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批评,但是人们也不得不承认,高考是目前中国相对最公平的选拔制度。它为考生提供了一个依靠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平台和依靠自己的勤奋从社会底层进入主流社会的机会。因此,就目前而言,我国的高考制度还必须以全国统一考试录取为主。 从长远看,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不断扩大,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选择不同的生源,因此,逐步扩大高校自主考试录取权是高考改革的必然趋势。 根据全国高校统一考试录取为主,高校自主考试录取为辅,逐渐扩大高校自主考试录取权的基本原则,可以采用以下具体的操作方案: (1)普通高校考试录取,以着重考察学生的学术发展潜力为主。在现有的高考科目基础上,分文理两类,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指定1-2门考试科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参加不同高校指定科目的考试,增加学生与高校间的双向选择机会。 (2)各高校在统一高考的基础上,再组织一次单独考试,将统考成绩与单考成绩结合起来进行录取。全国统一高考可以采用标准化命题方式,以便快速准确评卷。各高校单独考试的命题可采用主观试题以尽显特色,同时,在单独考试时,各高校可以增加面试、特殊能力测试,并注重考查学生的平时成绩、综合评价等。为了避免高校自主招生出现的增加学生考试成本、一个学生被很多高校录取的现象,减少考生无谓的奔忙,高校可以依据全国统考的分数初步录取之后,按一定的比例让考生到学校参加第二次考试。 将高等职业学校的考试与普通高等学校的考试分开。对于普通中学的学生参加高等职业学校的考试,实行“3+小综合”的方案,降低考试的绝对难度,考试内容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侧重实用知识及相关应用能力的考查。对于职业高中的考生,实行“3+1”方案。语、数、外3门基础课,要根据职业高中的特点,重新编写教学大纲,提高职业高中文化基础课的教学积极性。同时,为职业高中组织带有职业技能性质的专业技能考试。 改革录取模式,向老、少、边、穷地区适当倾斜。目前我国的教育在城市之间、乡村之间、城乡之间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因此,要改革当前高考的录取模式,适当向老、少、边、穷地区倾斜。 ■分层次、分等级地发展两年制的社区技术学院,也是高校扩招的重要渠道。 ■教学与学生管理和日常生活等的关系,一直是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 ■利用全国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站(点)、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站(点),将高等教育输送到县和中心乡镇的学习点。 2.改革高校招生制度 虽然到2002年,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虽然高校扩招后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高校扩招将仍然是今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 从适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看,据统计资料,1993年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在校率已分别达到:美国72.2%,加拿大71.2%,芬兰48.2%,新西兰44.5%,阿根廷39.9%,法国39.6%,韩国37.7%,台湾34.13%,泰国23%。从从业人员接受教育的水平看,2000年我国的从业人员中,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比例为18%,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仅为5%;而1998年世界经合组织(OECD)国家对应指标的平均值分别为80%和26%。2000年我国25-64岁劳动力人口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仅为5.2%,而OECD国家这一指标的平均值为24%。 另外,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而由于中国目前高等教育尚属稀缺资源,形成“过度竞争”就成为必然。只有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招生,才能满足人们受教育的需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应试教育的局面。 在国家教育政策向义务教育倾斜,不增加国家财政投入甚至减少投入的前提下,高等教育扩大招生可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使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真正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公办高等教育的补充。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在高等教育从精英向大众化的过渡时期,私立学校容纳了70%的扩招学生,而以公立为主的名牌大学规模基本稳定。在美国,社区学院的规模和重要性也极为突出,这类主要进行职业性教育的两年制院校目前容纳了25%的美国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因此,分层次,分等级地发展两年制的社区技术学院,也是高校扩招的重要渠道。 充分、合理地利用高等教育资源,加大招收走读生的力度,走学校后勤社会化的道路,逐渐实行教学与管理的分离。应该看到,一方面,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高校的有限设施已不堪重负,另一方面,高校后勤社会化才刚刚起步。事实上,教学与学生管理和日常生活等的关系,一直是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这既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有关,也与社会、家庭、学生的观念有关。大学生已经是独立的公民,但在传统观念中他们还是孩子,吃、喝、拉、撒、睡一切日常生活都必须由学校来管理,学校必须为他们的一切行为负责。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扩招必然是苦不堪言。就世界范围而言,很少有哪些国家的高等教育既管教学,又包学生一切日常事务的。因此,要充分利用高等教育资源,加大招收走读生的力度,走学校后勤社会化的道路,逐渐实行教学与管理的分离,是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必然趋势。 加大远距离高等教育的力度。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开展远距离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极度缺乏,加大远距离高等教育的力度,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部于今年启动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就是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通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及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并集成全国农业高校和相关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及实用技术课件,通过采用广播、电视、卫星、互联网等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利用全国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站(点)、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站(点),将高等教育输送到县和中心乡镇的学习点,每年每村招收一名大学生,真正做到“学不离村”,尽快为农村第一线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 ■每年生均国家支付3000元,个人支付7000元较为合理。 ■可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制定不同收费标准。 ■贫困学生平等享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可通过贷款还贷与就业制度的改革得到有效的保证。 3.改革高校收费制度 高等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根据成本分担的原则,高等教育的成本应由国家、社会、个人共同分担。随着国家教育财政投入政策向义务教育的倾斜,高等教育(本科生、研究生)实行全面收费是大势所趋。但考虑到我国具体的实际情况,全面收费应逐步进行,并制定相应的收费标准。 进一步核定本科生收费标准。据统计,2000年全国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7309.58元,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为2931.23元,两项合计1万元。此项费用由国家支付3000元,个人支付7000元较为合理,既可以极大地减轻国家对高等教育的直接投入,也考虑到高等教育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学生的实际支付能力。同时,这种一视同仁的收费办法,比有差别的收费方法有一定的优越性。针对不同家庭经济情况收费的做法,不仅在现实上难以操作,从形式上也具有明显的不公平性和内容上过重的道德因素。 将研究生教育公费、自费并轨,实行全面收费是大势所趋。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实行全面收费应有一个过渡期,经过几年的过渡期,全面收费应逐步实行。另外,由于文、理、工各个学科的性质不同,可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制定不同收费标准。 高校收费提高后,贫困学生平等享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可通过下述贷款还贷与就业制度的改革得到有效的保证。 ■在行动上做到“一诺千金”,是实行国家助学贷款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所在。 ■对于愿意到大中小城市的第三产业、国家、省级贫困县、农村就业以及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可减少其还款或取消其还款,以此作为鼓励和激励。 ■建立国家助学基金(或担保基金),助学贷款可优先向贫困生发放。 4.改革贷款还贷与就业制度 高等教育从“精英”走向大众,贷款还贷制度在调整高等教育参与的地区不平衡和就学人口的不平衡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解决贫困学生学费交纳和日常费用开支等困难,保证其平等地享有高等教育机会的根本方法和途径。但目前我国的助学贷款还贷制度,在政策和实施上,都存在着很多漏洞和不足。因此我们建议: 除了进一步积极鼓励各大商业银行对学生实行贷款外,应尽快建立国家助学基金(或担保基金),为助学贷款提供风险担保。基金来源的主要渠道可包括: (1)政府拨款,比如占20%-30%的比例; (2)筹集社会团体和个人捐款,比如占30%-40%的比例; (3)基金增值; (4)其他渠道。 由于现在助学贷款的风险主要由各大商业银行承担,从而造成了越是贫困学生越贷不到款的局面。通过建立国家助学基金(或担保基金),助学贷款可优先向贫困生发放。 丰富学生的贷款种类,建立国家贷学金制度。国家助学基金(或担保基金)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考虑除国家助学贴息贷款提供风险担保外,还可以直接发放国家贷学金。 发展学生贷款的二级市场。可以建立中国教育信用公司,从银行购买贷款,向学生回收贷款,并将学生贷款的资产证券化,形成学生贷款的二级市场。 尽快建立全国联网的高校学生征信系统,加强大学生信用意识教育和信用指导。在影响国家助学贷款健康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学生信用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学生有信用,就会降低贷款风险和成本,化解各种矛盾。学生树立“以诚信为本,以诚信立身”的意识,珍惜自己的信誉,在行动上做到“一诺千金”,是实行国家助学贷款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尽快建立全国联网的高校学生征信系统,加强大学生信用意识教育和信用指导迫在眉睫。另外,可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比如可以引进美国社保卡制度),依照法律,对恶意欠贷者,给予严厉的惩罚。 制定有差别的还贷制度。对于愿意到大中小城市的第三产业、社区服务岗位、中西部贫困地区、国家、省级贫困县、农村就业以及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可减少其还款或取消其还款,以此作为鼓励和激励。这种有差别还贷制度的建立,可以使国家拥有一个有效的调节人才的杠杆,它不仅可刺激一部分毕业生流向急缺人才的不发达地区或农村,把人才配置到急需人才的重点发展领域,也有利于解决所谓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学校等级资格评估、硕士生、博士生授予资格评估、专业设置与学科设置以及学校拨款评估等等,都应由社会中介机构完成。 ■建议按国家、六大区域和四类学校群体建立评价、认可分委员会。 ■各大区域评估委员会应尽快建立私立高校评价、认可的专门机构。 5.改革高校评估制度 建立有效、合理的高等教育评估系统,是保证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建议: 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独立、自治、专门的中介性高等教育评估、认可机构。建立独立运作的中介性评估机构,是国际高等教育的通行做法,它在政府和高校之间起着缓冲剂的角色。这些机构可由政府委托、授权,经费以政府拨款为主,社会捐资和自主筹资为辅,但政府与机构之间不存在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 政府主管部门应尽快把现有由政府主管部门设立的评估组织(如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等)与政府主管部门脱钩,真正实现政府主管部门对教育的规划调节、宏观管理、指导监督的职能。今后,无论是学校等级资格评估、硕士生、博士生授予资格评估、专业设置与学科设置以及学校拨款评估等等,都应由社会中介机构完成(学校内部的教学质量评估则可由学校自己的教学质量评估机构完成)。对于资格申请评估(学校等级资格评估、硕士生、博士生授予资格评估、专业设置与学科设置等),无论评估结果如何,一切评估费用由欲申请的高校自行解决。 中介机构可广聘专家,在公开、公正、公平原则的基础上,公布专家名单,采用记名投票,公示评估结果,防止评估过程中因人情、关系等因素造成的暗箱操作。 建立分层、多元的评估体系。中国的国情和近年来的发展和改造造成并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在投资主体、办学模式、体系结构、培养目标、质量标准等方面,愈来愈向多元、多层次发展,任何单一的或一统的标准都不可能奏效。建议按国家、六大区域(即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东、中南)和四类学校群体建立评价、认可分委员会。 (1)部属院校和各省市进入“211工程”的高校应为评价和认可的第一类学校群体。这些学校的评估,应由国内和国外的专家,甚至以国外专家为主建立评估专家组进行评估。首先进行课程、专业和学科的评估,然后再进行全校整体办学水平的评估。对于其中列入“985工程”,拟进军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校的评估,评估标准应更高、更严。 (2)省办和省属院校为第二类学校群体。这一层次学校的评价、认可,可由建立的六大区域评价、认可机构进行。 (3)全国电大和众多的网络学院,为第三类学校群体。这一层次的学校有其自身特点,应由各大区评估委员会设立专门委员会,作为一个独立院校群体进行评估。 (4)民办高等学校,为第四类学校群体。民办高校,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翼和半壁江山,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面临着严重的认可和信心危机。因此,各大区域评估委员会应尽快建立私立高校评价、认可的专门机构,制定规划,引导私立学校建立自我质量保证机制,确定努力目标,分期分批对其进行达到最起码标准的认可评价,保证民办高等教育合理、有序、迅速地发展。 制定相应规划、政策、工作重点。中国拥有世界上真正仅次于美国的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要建立国际认可并实现这一质量保证机制的有序转换,必须制定出建立健全这一机制的分步实施规划,根据不同学校群体,确定出不同工作重点,同时,对这一体系的分工,人员素质要求、招聘、培训,评估专家的条件、使用、待遇、评估收费、国家补助、评估结果发布、使用、奖惩等方面制定出明确的政策。 校园评估文化的养成。逐步养成学校、教师、管理人员重视自评,正确对待和配合校外同行进行评估的校园文化,是评价、认可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并达到预定目的的条件之一。 (周洪宇,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
【高教改革:还有多大空间】相关文章:
关于改革高教办学体制和模式的若干思考08-17
“以房养老”:法律上有多大空间08-05
改革体育课程设置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05-05
改革优课评选方式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08-17
坚持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探索08-08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08-10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08-17
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心得体会11-22
中国CRM市场渐成熟 未来增长空间多大?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