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研究性学习指导
研究性学习指导
研究性学习是相对于接受性学习而提出,长期以来以接受性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这已难以适应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所以新《课程计划》提出研究性学习方式,以弥补接受性学习方式的不足。我们要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首先要理解它的含义和本质。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感受并体验知识的生产和应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由此而逐渐养成创造性的个性。它至少有六大特点:⑴创造性,⑵自主性,⑶开放性,⑷探究性,⑸实践性(6)过程性。今秋全面实施新《课程计划》明确了目标要求、课时安排、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给学生的创造性的个性的培养带来极大机遇。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至关重要,是成败的关键。它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指导的前提
任何一种教育,无不受一定的教育观念的影响,教育的成败在于观念。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要注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自主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已是现代教育观念的主流。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指导,首先要求老师具备现代教育观念,并且需要亲身的感受和体会,才能准确把握研究性的教学,无论在课题的组织,开题时机的把握,学习模式的选择,学习成果的评价等都要受教育观念的影响。
二、课题的组织是指导的关键
所谓研究性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学科问题或综合性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学科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研究性课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它是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关键所在,无论在难度、内容、背景、时间等方面都要精心设计和创造,也是教师创造性的具体体现之一。从难度值看,易了不成研究,难了研究不成。在选择或编拟课题时,要适应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以及实际生活的经历和阅历;要考虑三个有利于:一、是否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二、是否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发展;三、是否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课题按来源分可分为指导性课题(来源课本)和自拟性课题;按参与人数分可分为公共课题、小组课题和个人课题;按创造的性质分可分为知识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如何编拟课题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一般从两个方面去考,一是知识性课题方面;二是应用性课题方面。
(1)、知识性课题
知识性课题是我们和学生天天接触的 ,我们有计划、有组织、精心设计、创设创造情景,让学生去体验和感受知识再创造的过程。
(2)、应用性课题
应用性课题是研究性学习课题组织的一个亮点,它取材广泛,视野开阔,来源于学生的亲自实践活动和周围他人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体验和感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使学生体验和感受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寻找规律,分析规律,应用规律的过程。
三、开题时机的把握是指导的艺术
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价值指标是首创性,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大都属于再创造的问题,要保持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的创造性,开题时机的把握则是至关重要的。要把握好时机教师要有全盘观念,全局思考,理解和把握高中阶段的本学科课程结构、内容安排、编写意图,打破年级、章节的限制,要实行开放性,不一定一经提出就要得到解决,也可以是半年、一年内解决,当然要适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例如,扬辉三角形的研究,就可以是高一学生完成,甚至可以是初中学生完成,特别是古代的数学问题,正是适合学生的水平,也许现在学生知识水平已远远超过古代数学家的知识水平,知识结构还可能更加合理,显然有能力研究古代的数学问题,这是一些很好的知识再创造的课题。时机的把握、氛围的形成需要全局、综合考虑,正像艺术创作,所以称之为指导艺术。对时机的把握至少要考虑四个因素:1、新颖性。要使课题具有新颖性;2、求知欲。能激发学生对课题有强烈的研究欲望;3、兴趣性。能引起学生对课题研究的兴趣,使学生乐于研究,研究于乐;4、研究的氛围。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的形成,学习任务的轻重都会影响研究的氛围。如果能在四个因素最佳组合的时机开题,就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发展个性,就能达到最佳效果。
四、研究模式的选择是指导的载体
对于科学问题的研究,你采用何种方式研究是开放的,只要你取的成果就行,有时如何研究也是未知的,还需要创新与探索。而我们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属于学习的性质,只不过学习方式的改变,侧重点不同而已,所以学生必须学习几种最基本的研究模式。对研究的模式的教学也要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让学生亲自去实践、探索,教师进行宏观调控,因势利导,这样学生才能体验研究的方法,提高研究能力;不然仍是以记忆、模仿学习为主,仍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还是走接受性学习的老路;不然就会变成挂研究性学习的牌子,走接受性学习的老路。我们的教师要通过不同的研究模式,以相应的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指导,所以称研究模式为指导的载体。至于选择何种研究模式,要根据课题的性质、特点,学生的研究水平和能力,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研究能力,选择适当的研究模式,以提高研究性学习效率。例如:在《研究绝对值方程、不等式解法》时,不给任何限制,全开放,只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数学原理即可,如果又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就更好。以论文的形式反映你的研究成果,你认为能把研究的成果说清楚,又能让同学看得懂即可,同时向学生提供《中学生数学》中的学生论文的范文,不要怕学生写的不好,关键是让学生跨出这一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学成。在选择研究模式时,当然要考虑你的问题的侧重面。
五、研究成果的评价是指导的导向
人类从事任何活动无不受价值取向的影响,所以我们对研究性学习的成果的评价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研究性学习成果的评价是起着导向的作用,这是无可置疑。如何能客观地评价研究性学习的成果,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我们的培养目的,这已在《新大纲》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但在某些杂志上看到的研究性学习的课例中,还是类似解题教学或开放题的教学,或是研究过程的某一片段,还是重成果、重拔尖,没有很好的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缺乏个性教育。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与科学研究的成果是有明显的不同,科学的研究成果重在成果的社会价值,而研究性学习的成果重在个人价值(即学生个人的教育价值)。研究性学习的教育价值与接受性学习的教育价值也是有明显的区别,对于个性的培养是接受性学习所不可代替的,其他是侧重面不同而已,研究性学习的五大特点,创造性、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也就说明了研究性学习在这方面的优越性。从而也确定了它是重过程,轻结果,在过程中得到体会和感受创新精神,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至于以上考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1)、教育价值评价
从教育价值来看,判断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如何,主要看学生所受教育的程度和受教育的广度(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如何,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是接受性学习难以替代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只要你课题选好、开题导好、研究过程中指导好、学生能积极投入,对全体学生的创新教育意义是无可置疑的,差别只在于受教育的程度不同,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自主发展,这也就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大的教育特点。至于论文的发表,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是不能对全体学生的要求,这因为能发表学生论文的刊物也很有限,即使再好的论文也不能让全体学生发表,但可以组织编写班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论文集,以提高学生论文的写作能力,这也很好。对论文的发表,研究成果的应用是我们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但不能作为对全体学生的评价标准。
(2)、研究方向评价
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目标,要求我们不要给学生有不必要的限制,要给出问题空间的开放性,研究过程的实践性和探索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研究的评价只在于研究方向的评价,它包括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个环节都可以根据科学家研究规律进行评价,来实现方向性指导。美国著名的哲学家P•费耶阿本德认为,不阻碍科学进步的唯一原理是:怎么都行。只要你采用相应的办法达到你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就行,办法只不过是达到目的手段,它是为一定认识任务服务的,所以我们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时,不要有太多的“应该这样,不应该这样。”的指导,只要他采用的办法能达到目的就行,一切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体会、去感受,使学生学会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研究性学习指导是我们教师研究教学的新课题,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只要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就一定能战胜各种困难,实现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使素质教育向更高层次推进,使《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在学科教育中得以落实。
参考文献:
1 苏志清.试论素质教育中的创造性.温州日报,2000,3,3。
【研究性学习指导】相关文章:
研究性学习小结08-22
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06-02
研究性学习心得08-23
研究性学习课后感受08-23
语文研究性学习论文08-23
研究性学习心得07-11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08-07
研究性学习个人总结01-04
研究性学习教学心得01-07
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范文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