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课程整合引发的教学革命与思考

课程整合引发的教学革命与思考

时间:2023-02-27 10:44:17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课程整合引发的教学革命与思考

课程整合引发的教学革命与思考

课程整合引发的教学革命与思考

目前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拓展人类能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创造性工具; 它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必然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和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信息技术与教学改革,信息技术应用与学科教学的优化成为教育教学的焦点。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可以从深层次上改革我国基础教育传统的教学结构,把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教学优化统一,创建新型教学结构,改变传统以教师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既能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使教师和学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进行教与学,促进教学整体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及研究理念

世界上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提出与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5年美国在2061计划中提出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90年代中期,加拿大关于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也充分体现了这种课程整合的思想。日本在90年代后期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强调在各学段的各个阶段、各个学科中积极利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进行教学的做法,也突出的显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近两年来,我国香港、台湾也积极进行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思想理念的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工作。近两年来,我国香港、台湾也积极进行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思想理念的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工作。我国在2000年全国信息技术工作会议上也提出了关于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加快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与教学改革中强调在各学段的各个阶段、各个学科中积极利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进行教学的做法,也突出的显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

根据对有关“整合”理论与实践的分析研究,我们认为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可以有两个层面;一是基于“辅助”的理念,使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媒体来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在这个层面上,信息技术扮演的是媒体的角色,发挥的是多媒体功能,体现的是媒体特征,因此,不能引起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结构、教学内容、学习模式的改变;二是基于“整合”的理念,使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因素来支持学习。在这个层面上,信息技术不再是辅助教学的手段,而是成为教学内容和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扮演的是学习、研究工具的角色,发挥着学习环境的作用,因此无论知识的学习、还是能力与技能的掌握,都可以基于这种包含信息技术要素的环境达到统一和谐的完成。信息技术的这一层面的应用可以引起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在学习方式上,让学生转变单纯的接受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就是强调信息技术在这一层面上的应用。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和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种信息化的学习方式,其根本宗旨是要培养学生能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利用信息技术完成课程学习的目标并学会终身学习的本领。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研究尤为重要,它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的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学习是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的;学习过程是进行通讯交流的,学习者之间是协商合作的;学习是具有创造性和生产性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包括: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情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利用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具有理想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学习能力;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精神;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造机会让学生应用语言文字表达观点思想,发挥个性特长和知识结构;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进行创造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提供学生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

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下进行课程教学和学习,由于应用信息技术工具的方式不同我们将基于课程整合思想的教学模式划分为Learn-about IT、 Learn-from IT、 Learn-with IT。即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引发的教与学革命

(一)教师方面

1、师生角色地位的转变

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学模式的变革,促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以及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一教师已由原来知识的提供者、灌输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则由被动学习的接收者和被填灌对象,转变为课堂学习的认知主体,信息加工主体以及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其二教师的教学设计,由过去的单纯考虑“如何教”转变为现在研究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启发、引导、点拨学生去“如何学”;学生则由过去的单纯学习知识,死记硬背课文结论的过程转变为运用现代化信息工具来获取、分析和处理知识信息,从而主动探究知识的产生、发展和运用的过程;其三教师的主导作用由“幕前”转移到了“幕后”,因此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展得更为协调。

2、教学目标的转变

教学模式改革与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使过去的“重教轻导”、“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得到了纠正,转变为现在的既重教学、更重教育,既重知识、更重能力,既重结论、更重过程的教学目标转变,因而促使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得到了转变。

3、教学内容的转变

由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使课堂教学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以“教材”为基本内容,运用网络中的信息,自由地搜集、发现,并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运用。网络信息不仅拓展了学生学习内容,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同时也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知识观。懂得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某种现象的教为可靠的解释或假设,并不是解释现实世界的“绝对参照”,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知识肯定发展和更新。这样十分有利于鼓励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4、教学策略的转变

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促使课堂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双向协调发展的“探究型”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则由过去的“问答式”递进转变为现在的“探究式”递进;教学方法从过去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转变为现在的启发式、独立研究式和协作探究式的教学;教学手段从过去单纯的教具演示或实验,转变为现在运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了形象生动的学习氛围,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

5、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

尽管目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仍旧是班级授课制,但由于信息媒体的进入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一则学生可以通过人机交互、小组合作、个别自学等各种形式开展学习;二则由于有了计算机联网这一中介媒体,打破了原来固有的课堂组织形式,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根据自身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下载学习信息;自由地选择合作、交流的对象。这样在班级授课制中“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贯彻,也大大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精神。

(二)学生方面

1、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1)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加工处理、交流的技能,通过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与应用实践训练来培养。

(2)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在信息收集、处理和利用的所有阶段,批判性地处理信息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特征,对信息的检索策略、对所要利用的信息源和内容都能进行评估,在接受信息之前,回认真思考信息的有效性、准确性以及其逻辑推理中的矛盾和谬误,识别信息,准确论证。

(3)运用信息,具有融入社会的态度及能力: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与他人合作的共事精神,使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推进社会进步。这些素养的形成需通过加强思想情操教育训练来培养。

2、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学习者的学习主要不是通过教师教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要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使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3、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态度与能力

学习资源的全球化,虚拟课堂的出现,现代远程教育的兴起,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使学习空间变得无界限。教育的信息化还为学生从接受一次性教育向终身学习转变提供了机遇和条件。要实现终身教育和学习,教育必须进行深刻变革,要使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作业协同化,要把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作为课程整合中学生学习的培养目标。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课程整合的实施面临五大问题:

1、学校教育观念相对滞后

2、教材内容条块分割严重

3、教师手中没有合适的软件;

4、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还很不够;

5、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活动是课程整合的终极目的,这更是有待探索的重大问题。

正是由于这些客观原因的存在,因此长期以来,课程整合仅是在研究评比课、示范课中出现得较多,而经常性的教学工作中还难于推广。信息技术还没有被当作帮助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远未取得真正的成功。要真正在学科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将是当务之急,否则将影响课程整合的开展和进度,同时也将影响课程整合的质量。

(一)、观念的转变

观念的转变是实施课程整合的一个重要条件。在传统教学中,信息技术课程要叫给学生的仅仅是信息技术知识,它与其他学科没有多大联系,教师往往仿照传统教学中其他学科的教学,教给学生书本知识,将知识分解为不同的章节,教完教学任务。而在课程整合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信息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它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旧的教学观念,不要人为地在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划分界限,而是要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应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和学习

[1] [2] 下一页


, 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让学生具备不断更新知识、创造新知识的能力。

(二)、教材内容的革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要使教师教得更好,学生能学得更好。那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就必须改变当前的教材内容,取消各个模块,将知识综合起来,根据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知识设置相关的课题内容,并且按照难度的大小安排学习顺序和课时。

(三)、软件问题

目前,我国教育软件的种类还不够多,教学实用性比较差。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学校为了上“多媒体教学课”要由老师自己制作课件。 “课件评选”还一定要求是任课教师自己参与开发的“课件”,我们认为这种倾向未必可取。仔细思考一下,不难发现:老师很难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开发软件上,而作为教师个人甚至个别学校是很难开发出能充分发挥计算机作用和体现学科教学思想的教育软件的。相反,由于老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软件开发上,就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上来,甚至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研究上来,从而很难从根本上有所突破。因此,“课程整合”的概念强调: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不在于开发软件,而是如何应用软件。校园网资源库建设是解决课程整合中软件不足的最佳对策,尤其是建立适合教师学生教学学习应用,内容丰富,资源容量广泛,而且能够不断随着教学内容容量增加而不断进行更新的网络资源库。如现今普遍应用的清华同方、金海航、K12等教学资源库,使教师学生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随心随意应用,从而解决在课程整合过程中网络资源及软件匮乏的局面。

(四)、教师培训问题

课程整合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利用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当硬件问题得到缓解后,主要矛盾转变为缺乏能够在教学中应用的软件;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教学软件,但也同样难以在学校中推广使用,其原因是各学科教师使用计算机的意识还比较差,计算机应用水平也比较低,从而很难在自己的教学中使用这些软件。

可以说,提高各学科教师的计算机意识和应用水平已经成为当前最为紧迫的问题。世界范围内的计算机教育实践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包括推广计算机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把师资培训工作看得多么重要都不过分。这里所说的师资培训不是指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训,更不是指要培训教师开发软件,而是指立足于在掌握现代教育和教育技术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应用。

师资培训工作应该包括三方面:计算机意识、知识、技能与态度,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最新发展,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第一方面主要解决教师操作计算机的问题,使老师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真正把计算机当作自己备课、授课、组织学生活动的工具;第二方面主要是加强老师的学科修养,并且帮助老师更进一步地把握学科教育的目的和本质;第三方面主要解决如何用现代教育手段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的理论问题。这三个方面不解决,计算机辅助教学就不可能真正搞好。要搞好“课程整合”,就要把师资培训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不遗余力地开展好这项工作,才可能实现目标的实现。

(五)、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

当老师掌握了信息技术后,老师的能力就会被大大扩展了。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而不必担心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可以从光盘数据库中快速地查找所需的内容,而不必去图书馆;可以方便地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演示;通过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自主地操作,可以组织学生的探索和学习活动;通过学生成绩跟踪系统,可以持续地跟踪学生的学习状况等。这在客观上为“课程整合”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然而,近年来国内外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表明:即使有了合适的软件,教师对技术也比较熟悉,教师也并不一定能很好地应用这些软件来支持自己的教学。因此,如何在教育中适当地使用技术,使技术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甚至在技术的支持下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就是又一个极为重要的也是课程整合中所要彻底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所谓课程整合,就是要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课程中??就象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要达到“课程整合”的目标,老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本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结合技术所提供的能力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的思考

课程整合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然而,随着课程整合实验的深入进行,必将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技术的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必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而大大推动中小学教育改革的进程。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

1、开展课程整合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是目的,我们不能为整合而整合。整合是手段,一是要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溶为一体,不要生硬的使用网络技术,使其简单的混合在一起;二是要达到好的目的,而不仅仅是换一种展示的方式,要真正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三是要得到广泛应用,而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两堂表演性质的示范课上,要在大面积上把整合工作推广开来,广泛应用;既然是手段,应有助于教师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而不是搞成千篇一率的东西,因此在开展课程整合工作的时候,要强调教师的作用,教师的特色和风格,教师的创造力,只有这样,我们的基础教育才有生命力。

2、整合不否定其他教育教学手段,而是要集各种教育教学手段之所长来作好教学工作。计算机具有巨大的包容性,但他并不能取代一切,要认真地去研究和体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势,我们要充分认识并根据这个优势找一个切入点,来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不同的教学问题适合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解决,把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和长处都发挥和融为一体,是我们开展课程整合的重要工作。

3、与时俱进,加强交流,博采众长,善于吸收先进的现代技术,充分利用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交流与借鉴是很重要的,不能关起门来孤芳自赏,否则我们的工作就会受到限制。关键是要建设好资源库,充分利用优秀的资源,发挥教师的优势,使教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风格的教学过程,才能使课程整合工作上一个台阶。而且随着课程的逐步推进,我们要研究深层次问题:如开展课程整合的教学环境问题、教学资源库如何适应课程整合的发展、教学方式如何变革、如何根据课程整合需要进行教师培训等等。只有不断地根据工作进展研究新层次的问题,我们的整合工作才能不断的推向前进。

4、开展整合实践,要注重课程整合教学的开放性、非线性和交互性的原则,做到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的整合、与学生学习的整合、与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教学管理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使教师经历“我有信息技术设备和资源”到“我用信息技术”,到最后“我离不开信息技术”这三个层次。只有作到这四个融合和三个层次,才真正达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终极目标,实现教育信息化。

上一页  [1] [2] 


【课程整合引发的教学革命与思考】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与探究08-17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思考08-07

鼠标引发的思考08-13

“雅安地震”引发的思考08-18

关于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08-17

关于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08-07

关于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课程整合的思考08-07

关于政治与革命的思考08-17

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思考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