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心理健康教育课课程设计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课课程设计研究——初一思想政治课程设计之我见
东华初级中学 谢文姬
一、教材改革的原因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健康的和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人的发展,不仅仅是身体的成长、知识经验的增多和技能的形成,而且是各种智能、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气质和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全面发展。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考验人才的标准就是心理素质是否过硬。但有关资料表明,近年来,具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在小学阶段,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学生约占13%;在初中阶段,具有明显心理障碍学生的比例约为15%左右;在高中阶段,这个比例达到19%;而在大学阶段,这种比例增长到20%以上。学生心理障碍人数的比例由小学至大学呈增长的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是片面强调知识技能的传统应试型教育的结果。片面的教育不利于学生心理平衡发展,从而导致不健康人格的形成。为了扭转学生心理障碍增长的趋势,有必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和促进学生人格健全的发展。正由于社会对此必要性的认识加深,因此,自2000年以来我国国家教育部将初一的思想政治课内容定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今年改革后,更是增加了道德修养的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
二、教法改革的方向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一般有三条途径:课堂教学、活动训练、环境陶冶。课堂教学途径主要是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活动训练则不同于一般的正规教学,它是把心理训练的内容放在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接受行为训练,在具体的活动中吸收心理训练的一些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环境陶冶则主要通过角色扮演、心理小品的演绎等方法,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的专门课程。传统的普通课程偏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培养,虽然包含了某些心理教育的成分或因素,但是这种成分或因素没有明确的目的,方法不系统,缺乏科学性,只是一种附带的、无意识的和经验式的心理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着眼于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格的全面发展,因此要求必须改变以往学科的教学模式,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心理学知识和概念。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成人化、课程化、知识化的模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情绪调节、情绪体验,是心灵的沟通,理念的认同,绝不是干巴巴的说教能奏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学科课程,目标不是单纯的掌握心理学知识,而是针对学生实际,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懂得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道理,培养自省、自信、自我认识、自我调节的能力,实现优化心理品质的目的。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充分参与,通过情景体验、讨论分析、谈话沟通、行为训练、心理陈述等方式,使不良情绪得到控制,不良心理得到纠正。
【心理健康教育课课程设计研究】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09-02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精选9篇)02-27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方案范文11-14
心理健康教育课随笔03-20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案04-26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04-25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方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