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心理健康教育因体验而精彩

心理健康教育因体验而精彩

时间:2022-08-17 15:03:59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心理健康教育因体验而精彩

心理健康教育因体验而精彩

心理健康教育因体验而精彩

常州市勤业中学 莫晔

内容提要:心理健康教育课往往因过分强调其学科特点而忽略学生的主体意识、情感激发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甚至因其枯燥乏味而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体验式学习通过把学习主题与学生的活动情境实际结合起来,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通过探究互动的方式在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中进行体验、探究、感悟、实践,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心理素质。体验式学习能激发起学生生命的活力,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心理健康教育课因此而焕发光彩。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 心理健康教育 活动体验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使学习从认知、理性范畴扩展到情感、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成为知识增长与身心发展同步的过程。体验,是人存在的方式,是人的素质形成与发展的核心环节。

体验式学习,是指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师生共同发现或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实验、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对话与交流等活动或情境,使学生在对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理解和体验的基础上,了解自己的心理活动,自主发现问题,经历探究过程,形成知识与能力,发展思维水平,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稳定的态度和价值观。

心理健康教育课自身特质决定了实施体验式学习的必然性。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主要涉及德育心理,从学科角度看,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心理过程:如情绪、意志、性格等;二是个体心理特征:包含个人与社会、情趣、情操、自律等。这就是个体心理特征的组成部分--品德。从课程目标角度看,心理健康教育强调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入手,整合心理学学科资源,淡化心理学学科体系,启发学生“健心”的智慧,培养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形成健康心理素质。显然,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其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水平并非呈正比,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不是光靠刻板的学科教学模式就能形成稳固的信念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活动”和“体验”就是健康教育的核心。其实施过程就是发现和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通过探究互动,以达到实际地影响他们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是一种以体验式学习为主的教育。

丰富学习方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这一课改目的决定了实施体验式学习的必要性。体验式学习重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于“循循善诱”,以引路、诱导、激思的方式,把学生领进知识的殿堂,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结构硬灌给学生,使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于“感悟思辨”:在教师的启发下自主思维,自己发现规律,自己得出结论。体验式学习可变换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组织形式,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体验感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必将因体验而精彩。

怎样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实施体验式学习呢?

心理健康教育课始于体验、感悟,具有内发性。悟于探究、反思,具有生成性。终于迁移、运用,具有实践性。因此,首先,要通过发现和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在活动和情境体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水平,也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水平并出现改善、完善它的愿望;其次,要通过师生共同分析、思辨、探究,研究如何解决问题,主要目标是探讨改善、完善心理品质的方法,使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转变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行为训练,进行自我教育,提高心理素质。最后,要通过实践运用,使知行和谐统一,并通过有效的暗示使学生心理素质达到进一步升华。在体验式心理健康活动中,学生的心理变化依次是:激趣启思→感受体验→领悟升华,并在体验多次的思维、情感的冲突与碰撞后,使之达到知真,情深,意坚,形成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

一、游戏活动,激发探索需求

在进行有关“自信”章节的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对自己的“自我形象”认可度有一个了解,我安排了一个游戏:请和你的同学一起完成这个游戏:请一位体重适宜(约60千克)的同学躺在桌上,其他同学站在桌子周围,每人伸出两根手指,不用手掌及手的其他部位,能不能把这位同学抬起来?听到这个游戏玩法,许多同学都惊呼起来:“两根手指,怎么可能?120斤重呢!”我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同学们自由猜测交流想法,等做完游戏后,才发现事实并不象他们想象的那么难,最好的一组7名同学就轻松地把一位60公斤重的同学抬离桌面两分钟。游戏完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你事先觉得有可能做到吗?你是想试着做一下这个游戏还是算了?你的手指感觉如何?你有什么感悟吗?

游戏,使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和探究心理中体验对自我的认识,在体验中产生的问题又使学生把感性认识引入理性的思考,从而完成了对自己“自我形象”认可度的测查。游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效果同样使教师回想起两位不同时代的中外教育家的箴言:苏霍姆林斯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教学中,如果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积极创设一定的活动、情境,把生活中的心理问题隐藏在活动和情境中,将引发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这样,学生以对心理健康教育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态度、强烈的内在认知驱动力的积极的情绪体验而产生了探索心理奥秘的强烈愿望和内在需求。这种体验,是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生活的巨大力量,是影响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活动和情境,可以采汲于丰富的现实生活中,更形成于师生共同的精心设计中。除了在游戏中体验学习外,还可以尝试以下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方式:

二、心理短剧,演绎内心世界

初中生喜爱活动,表现欲强,心理短剧就是十分切合学生心理特征的一种心理活动的承载体。心理短剧就是通过戏剧表现的形式,将学生在生活、学习和交往中产生的困惑、烦恼、冲突等,融入心理学知识、技巧,以小品表演、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方式进行编排并表演的过程。学生在心理短剧的表演和观看中,能站在角色立场,体验角色处境和心情,宣泄和释放各种情感,缓解压力,感悟道理,并获得一些化解心理困境的技巧和方法,并将这种能力和心理素质迁移运用于今后的人生道路上。

由于心理短剧取材于学生生活,再现于艺术手段,渗透于学生心灵,像一些靠教师灌输大道理不能解决的话题如:中学生早恋、高雅情趣与庸俗情趣、亲子沟通、友情与“哥儿们意气”等,通过学生自编自演的心理短剧这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生动、有趣,或使学生产生共鸣,或引发学生的争鸣,使学生在认知、情感、思维、价值观的交锋、碰撞中愉快地领悟其中的道理,产生深入探究的愿望。

三、实践活动,亲历情感升华

“社会即学校”,课堂教学与生活相通,与实践相连。实践活动极大地拓展了课堂教学空间,使学生获得丰富的人生经验。实践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有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动手实践、网络虚拟实践等等。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的实践活动,是一个“精心设计心理铺垫——自然催生问题情境——水到渠成升华情感”的流畅、递进的过程;是一个知情合一、主动构建价值观体系的过程。在教学《勇敢战胜挫折》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提到战胜挫折就想到伟人”的习惯性模式中脱离出来,我设计了以下活动过程:说一说——先从自我经验出发,说一说人生遇到的哪些挫折是最可怕的,以了解自己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做一做--再按兴趣意见相近的组成小组设计情境体验活动:如认为身体残疾是最大挫折的小组扮演盲人生活一整天,体会学习、生活中遇到的许多不便和因此对情绪、意志力的影响。认为经济拮据是最大挫折的小组试着用十五元钱安排一家人的一天生活,在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验挫折。在活动中进行情绪情感体验并产生一系列问题:真正的残疾人是怎样生活工作的?这样活着有意义有乐趣吗?下岗人员是怎样度过艰难日子的?他们快乐吗?在学生有急切的心理需求中开始社区实践活动:访一访——分小组选择采访对象,根据自己在模拟情境中产生的问题和困惑实施采访。如“身体残疾组”在教师的启发下采访学校附近新村内的获“自强青年”称号的盲人按摩师。因为有了切身感受,学生观察的角度、提问的深度和情感的共鸣都是以往教师带着学生去“实践”所无法比拟的。后将这种实践活动的录象在课堂中播放,同样激起了更多同学的心灵震撼。而“经济拮据组”实施了对下岗再就业的学生家长的跟踪采访,体验他们对生活的耐受力,对工作的珍惜和敬业,对孩子深沉朴实的关爱,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挫折以怎样的勇气战胜挫折。来自于生活提炼于生活的实践活动,将平时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场景、人物、事件等从注意的背景清晰的转化为注意的对象,让学生用全新的眼光来分析、审视来自身边的榜样或典型,陶冶了学生情操,升华了他们的人格,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精神。

四、自我展示,凸显个性风采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彰显个性魅力,培养健康人格,自我展示活动即在课中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时空,让他们凸显个性,展示才能,体验成功。这种展示,既有学生特长才能的展示,如“培养高雅情趣”课中,将课堂作为平台,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特长、“绝活”“绝招”;这种展示,更有自主意识、创新意识的展示,如在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持人,从学生的视角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鼓励学生走出教材束缚,广泛收集信息,用不同形式和手段论证自己的观点。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确保每个学生透过教学获得成功体验。成功所产生的是一种自我满足和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它与自尊自信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是学生自身潜能得以发挥的强大动力,是使自己的个性变得更加自信的最佳途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的,也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目标。

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就要求教师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应因人而异,帮助学生确立适宜的目标,要求教师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发现每个学生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给以正确的引导和培植。这样,才能让全体学生在自我展示中获得成功体验,凸显每个人的个性风采。

五、探究活动,培养创新人才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不是感知而是对问题的探究,只有基于对问题的探究,才能激发求知欲,才能产生长久的体验,才能使学习成为真正的意义构建过程。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探究,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并在探究中使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探究为体验式学习提供了持久的动力。在教学“培养高雅情趣”时,对于认识庸俗情趣的害处,泛泛而谈的理论和刻板的远离生活的典型形象渗透不到学生的心灵。教学中,在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庸俗情趣的表现和影响的材料并展示材料引发初步感知后,选择较为集中的话题——“中学生上网”,引导学生由思生疑:“中学生上网到底利多弊多?”在这样一个开放性话题下,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提出小组观点,并探讨如何论证该观点的方法和途径,各小组有的通过调查访问不同年龄、身份的人的看法和观点,有的通过上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有的通过对网吧上网、家庭上网的内容、时间等方面的比较设置问卷调查等方式来形成并论证自己的论点,经过课堂集中讨论和辩论,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认识更客观,体验更深刻。

在探究中体验,要求教师是导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鼓励学生在探究中敢于质疑书本敢于超越教师,赞赏学生独特的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从而使探究活动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体验式心理健康课能否有效实施,关键在于教学观念的转变。首先要重新定位教师角色:从教学中的主角转换为“平等中的首席”,师生共同参与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发与教学设计,彼此分享思考、经验和知识,彼此交流情感、体验和观念。其次要重新定位教学目标:轻认知目标的达成,重情感、意志、性格、个性等情意目标的设立,以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为主线,以学生的思维品质训练为核心,以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为起点,从而达到初步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目的。第三要重新定位教学资源:把教学资源从教材的框框里跳出来,视学生本身的经验、经历,学生的小组,心理课堂开放、和谐的气氛,来自于学生、家庭、社区的故事等等为新的教学资源加以利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心理健康课真正因体验而精彩!



【心理健康教育因体验而精彩】相关文章:

作文,因体验而有情08-20

人生因拼搏而精彩08-20

生活因变化而精彩08-20

生活,因幸福而精彩08-18

生命因梦想而精彩08-24

因你而精彩作文06-04

生命因你而精彩作文08-23

青春因挫折而精彩作文09-01

生命因奋斗而精彩作文09-11

青春因奋斗而精彩作文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