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课程资源的内涵与有效开发

课程资源的内涵与有效开发

时间:2023-02-27 10:47:39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课程资源的内涵与有效开发

课程资源的内涵与有效开发

西北师范大学教科院 段兆兵

  摘要:课程资源的多样性不仅表现在种类的多样性,而且表现在同一种课程资源具有多样的课程价值。不同种类和具有不同价值的课程资源对课程开发活动提供资源保障。但是要实现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就需要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现(开发的关键),而且要突出特色。

  关键词:课程资源;课程资源观;特色开发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原来隐藏在课程不同环节的各种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有效地实现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已成为广大教师与课程改革的组织者和研究者必须面对的共同任务。课程资源这一与教育资源、教学资源、学习资源既有联系又有所不同,既感到熟悉又有些陌生的术语日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一、课程资源的内涵

  根据信息资源学的观点,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能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各种客观存在或存在物。教育资源是构成教育系统的基本因素,是指教育系统中支持整个教育过程达到一定教育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功能的各种资源。教育技术学研究认为,学习资源是学习者进行学习的物质基础,是指那些与学习者有意义联系的一切客观条件。[1]这些观点为我们认识课程资源提供了参考。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2]由此可见,课程资源与教育资源有各自包含的领域,二者论述的对象不同。而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则与课程资源互有交叉,人们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论述这几种资源的。教学资源是教学过程中要利用的条件,学习资源是学习者学习的条件,课程资源是课程发展过程中要利用的条件。这些划分,无疑有助于我们认识课程资源的多样性和存在状态。

  对于课程资源,已有人进行类别的划分和品种的甄别。这种区分,一方面说明人们对课程资源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说明课程资源具有丰富多样性。托斯顿·胡森( Torsten Husen)和纳维尔·波斯特尔斯威特(T.Neville Postlethwaite)主编的《国际教育百科全书》将课程资源分为目标资源、教学活动资源、组织教学活动的资源、制定评估方案的资源。[3]泰勒(Ralph W.Tyler)从现代学校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出课程计划的三种来源,即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的建议。[4]坦纳夫妇( Daniel Tanner & Laurel N.Tanner)从社会、知识世界与学习者的本质对课程来源进行了探讨。[5]在我国,对课程资源的研究和探讨是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而展开的,目前已成为课程理论界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有人将课程资源分为素材性和条件性两种。[6]有人对课程资源系统进行分析,将课程资源分为思想资源、知识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等几个子系统。[7]有人对课程资源按照不同标准作了分类,根据来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网络课程资源;根据性质,分为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根据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根据存在方式,分为显形课程资源和隐形课程资源。[8]这些分类,虽然标准不同,采用的方法不同,但也为我们认识课程资源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基于以上认识,如果把课程资源的存在视为一种像生态系统一样的系统的话,我们就可以勾勒出课程资源系统的大致轮廓,描绘出这一系统的虽略显粗略而又生动的图景。这一系统是由人、材料、工具、设施、活动等五种要素构成的,[9]这些要素组成了有些是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本身具有的、可直接加以利用的资源,有些是为达成一定的教育或教学目的而特地设计出来的资源。人的思想观念、活动方式,材料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工具的形态、功能,设施的形状、大小、用途,活动的方式、场所等构成了极为丰富的、可为课程发展所用的资源形态。这样,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学校、甚至不同的学生家庭,就会有不同的课程资源。这一课程资源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不断发生着信息和能量的转换,从而使资源不断地进行排列组合,生发出无限多样的资源形态。当然,我们可以把世间万物都当做课程资源,但只有可以引入课程领域的资源才可以视为现实的课程资源。

  认识到课程资源种类的多样性只是认识了课程资源的一个方面,对于充分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还是很不够的。实际上每一种课程资源的功能和作用是不一样的,也是丰富多样的,就是同一种课程资源在不同的教师面前,其性质和功能也是不一样的,从而体现出课程资源多质性的特点。[10]在不同的教师眼中,同样的资源会有不同的作用,对课程的实施会有不同的价值。同样的一座建筑,数学教师可能看到的是线条等几何意义。美术教师可能看到的是形状、线条和颜色等美学意义,经济学教师则可能会更看重建筑的具体位置及其经济意义。这样,课程资源的多样性就不仅表现在品种的多样性上,也表现在资源价值的多样性上,还表现在资源间的互相作用和互相影响上。

  二、正确的课程资源观:开发的关键

  课程资源现就是人们对课程资源的态度和看法。课程资源现直接影响人们认识和开发课程资源的积极性,也影响课程资源开发的程度和效果。可以说,正是课程资源现对教师开发课程资源起着导向、维持和监督作用,成了影响课程资源有效开发与利用的关键因素。美国哲学家赫舍尔在解释存在的意义时说:“最高的问题不是存在,而是对存在的关切”。“对存在的关切超越存在”,“一切存在都是被阐释的存在”。[11]课程资源相对于人来讲是外在的、对象性的,它不会自觉地进入课程领域,需要主体发挥意识活动的能动性去认识和开发。同时,课程资源具有价值潜隐性,如果离开了人的意识活动,课程资源隐藏的价值就难以被认识,更谈不上有效开发与利用。

  正确的课程资源现之所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关键是有多种原因的。首先,对课程资源的研究和探索还处于初始阶段,教师的课程资源观尚未形成。在目前人们对课程资源还存在模糊认识,有的教师连什么是课程也不清楚[12]的情况下,课程资源对他们来说就更是一个陌生的词语。如果不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现,不帮助教师去分析和探索课程资源的内涵、性质、种类和在课程目标实施中的价值.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是一句空话。其次,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特点决定了必须要帮助教师形成正确的课程资源观。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并要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要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13]这对于长期习惯于依赖教学参考书进行教学的教师来讲,将是教学行为方式的变革,是一种角色的转换,是一种范式的自我更新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切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资源,把课程资源当做实现新的课程目标的中介,充分发挥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如果没有对课程资源明确而清醒的认识,没有切实有效的开发利用方式,这种变革、转换和更新就不可能实现。第三,这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专业的自觉和理性是影响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思维方式和认识水平等主观领域对教师工作成效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教师要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首先需要去分析课程的目标、内容,也要分析课程资源开发与课程目标实现的关系,要去认识可以开发的课程资源的种类、分布,还要设计开发的程序和方式,估计开发产生的效果。也正是在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教师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能力得到发展,对教育、教学、课程,特别是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得到提升,最终形成科学有效的课程资源观。也就是说,通过课程资源的开发,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当然,只有教师得到良好的发展,才可能实现对课程资源更有效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课程资源观的形成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动态过程,是对课程资源的认识不断深化、不断增长和不断更新的过程。因此,要促进教师课程资源观的形成不能急于求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要加强对课程资源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而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缺乏往往会制约教师正确课程资源现的养成。因此,在目前尤其要加强对课程资源的研究。研究的方向应该是服务课程改革,促进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研究的重点应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对课程资源的概念、性质、种类和存在状态的研究,对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系以及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的关系研究,对课程资源开发的程序、过程、步骤与利用方式、方法的研究,以及对具体学科的课程资源及其开发模式的研究,更应重视总结广大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总结出的实践经验。其次,抓好对教师的培训和提高。要提高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对教育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变革以及实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目标的意义的认识。及时向教师介绍课程资源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推广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总结出的好经验,不断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使教师在培训中接受新的课程资源理念,逐步形成对课程资源的正确认识。第三,广大教师要注意自我学习、自我反思,形成科学的课程资源观。良好的经验是观念形成的重要环节,而经验的形成不是随意的、自然的,要依靠主体的积极思维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写作、录像、研究等方式进行反思,逐步形成自己的课程资源观。当然,实践活动在其发展过程中,除了对人的发展具有肯定性价值外.还包含对人的发展的否定性因素。[14]因此,教师的反思要克服经验主义的消极影响,不要被自己的经验束缚了手脚,成为纯粹的经验主义者,而要对自己的经验进行理性的分析,及时地“扬弃”。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合理的课程资源观。

  三、课程资源开发要突出特色

  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是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就是要根据具体地域特点、学校特点、学科特点、教师特点.发挥各自的优势,优化课程结构,使课程资源开发更加合理有效。

  我同地域间各种资源在种类、多寡、存在状态和结构上差异很大,沿海与内地之间、北方与南方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平原与山区之间、水乡与干旱荒漠区之间、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之间、汉族聚居区与少数民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在自然资源、社会文化资源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出此,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出地制宜,要体现出地域特性、民族特性和文化特性。不盲目追求课程资源的统一性,不要羡慕有些地方课程资源的优越性,应保持不同地域间这种资源的多样性,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把地域资源局限变成区域资源开发,特色资源开发。以体育课为例,利用草原可以学习骑马运动,利用山地丘陵可以开展登山运动,利用沙丘。可以开展爬沙丘、滑沙等运动。[15]我国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在价值观、价值取向、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对面都不相同。这样,课程资源的开发就要尊重民族差异,充分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保持民族文化的继承性和独特性,处理好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保持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将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转化为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独特性,有效实现特色开发。仍以体育课为例,如蒙古的摔跤、藏族的舞蹈、朝鲜族的荡秋千等许多民族传统体育和民间体育活动项目[16]都可以被引入课程。

  不同的学校具有不同的性和任务,其所在位置、历史传统、培养目标、办学宗旨、师生结构、校风校纪、校容校貌等方面各不相同。大学与小学之间、普通中学与职业中学之间、重点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新学校与老学校之间、地方学校与企业学校之间存在着很大区别,在管理方式、教学方法、办学理念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具体来说,每个学校的教师、学生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身心发展特点、个性发展特点上有巨大差异,每个学校的校园面积、建筑风格、社区环境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可以开发的课程资源千差万别。各有优势,各具特色。城市学校可以更多地开发校外公共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工厂、街道等资源,而农村学校则可以利用更现实的动植物、山川、江河等自然资源。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也应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展现每个学校自己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不同学校各向的角色功能。为社会培养出各级各类合格的人才。应该把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与特色学校的建设问题结合起来,在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促进特色学校的建设,在特色学校建设中注意培育并优化学校的课程资源结构。

  目前学校的教育教学内容仍然主要是按学科的方式来呈现的。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作用。有些学科以训练人的思维,开发人的智力,训练人的心智操作技能为主要任务;有些学科以陶冶人的情感、情操,提高人的人文素养为主要任务;而有些学科则以训练人的动作技能和某些操作技巧为主要任务。这就决定了不同课程的目标要靠开发不同的课程资源来实现。基础性、工具性课程目标的实现要开发书本等课程资源,以此来训练人的认知能力;技术性、操作性课程目标只有通过操作和练习才能实现,工具和设备就必不可少;情感性、人文性课程目标主要通过陶冶、体验、渲染等方式来实现,那么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和品格的环境等资源就是必需的了。可以说,不同的学科都有实现其目标的“特效”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特色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同学科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这里有三点应该注意:一是,既然不同的学科具有适合自身的课程资源,那么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就要注意开发最适合各自学科特点的课程资源,不盲目仿效其他学科教师的做法,不去“依样画葫芦”,弄巧成拙;二是,课程资源具有多质性,也就是说,同样的课程资源可以为实现不同的课程目标服务,不同的学科可以运用同一种课程资源,因此,应提倡课程资源共享,这也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特点;三是,课程资源具有替代性,如果没有最适宜的课程资源,可以由那些特征和性能近似的其他资源代替。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组织者,是其他课程资源发挥作用的关键,教师的价值观、知识现、学生观、发展观等都会影响他们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开发利用方式和开发程度的大小。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认知策略、思维习惯和工作方式,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教育背景,有对事物特有的看法,有自己的经验、兴趣、爱好、专长和个性特征,在教学中也有不同的风格。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四点。一是,要最大可能地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每个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挥专长,做到人尽其才,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风格,具有自己的个性。三是,教师也要学习别人的好经验,分享他人创造性的成果,取长补短,学习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方法,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成为不断成长进步的新型教师。四是,要注意发挥教师集体的教育合力,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教师是开发课程资源最基本的力量。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要发挥每个教师的主动性,也要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作用。只有教师团结合作、共同参与,才能有学校课程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才能有鲜明的学校特色。

  注:

  [1][9]杨蕾,钟志贤.RBL:为研究性学习打开一扇门[J].教师博览,2002,(2).
  [2][8][10]徐继存,段兆兵,陈琼.论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J].学科教育,2002,(2).
  [3]江山野.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112.
  [4]Ralph W . Tyler. 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 culum and Instructicn[M].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49.
  [5] Daniel Tanner & Laurel N.Tanner.curriculum Development:Theory into Practice [M].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Inc.& London: Collier Macmillan Publishers,1980.
  [6]吴刚平.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和开发利用途径[J].上海教育.2001,(12).
  [7]范兆雄.课程资源系统分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11]薛晓阳.知识社会的知识现[J].教育研究,2001,(10).
  [12]钟启泉等.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2,(8).
  [1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14]徐继存.教学理论反思与建设[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0.116.
  [15][16]李建平.课程资源如何开发呢?[N].中国

[1] [2] 下一页


教育报.2001-10-21.

  (摘自:《课程·教材·教法》,2003.3.)

上一页  [1] [2] 


【课程资源的内涵与有效开发】相关文章:

提升课程意识开发课程资源08-04

浅谈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08-09

浅谈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05-31

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08-17

努力开发学生的课程资源08-17

课程资源开发怎么办08-17

大学英语隐性课程的内涵与开发利用08-18

试论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08-05

在互动中开发思想政治的课程资源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