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教育信息化与教育信息能力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信息能力

时间:2022-08-17 15:04:48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信息能力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信息能力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信息能力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 傅德荣

  一、信息社会与教育、教育信息化

  信息社会是一种以信息作为社会中一种基本要素,并且信息在社会的发展中占有主体地位的社会。社会的信息化是指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广泛使用信息技术的活动总称。在信息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广泛展开,人们对教育的许多认识、观念和方法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学生可以通过电视、光盘、网络等多种媒体形式进行学习,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学习的唯一途径。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可能获取的知识比教师获取的知识更为广泛。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什么是教师、什么是教学、什么是学校等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与新的理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不再是仅仅通过教材。教科书进行学习,还可通过CAI课件、通过各种教学媒体、教学资源库进行学习。教材、教科书应是一种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基于媒体的学习,在人们的学习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的学习形式不再仅仅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接受学习,人们可基于一定的学习情境自主地实现发现学习、问题解决学习以及体验学习等。人们的人才观、教育观也产生了相应的变革。人们对人才的认识正从知识存储、检索式的人才观向着创新、实践型的人才观发生变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正从学校教育向着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发生变化。

  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为教育的发展与变革提供了新的条件。教育信息化是实现这种变革的重要内容,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教育信息化包含3方面的内容:(1)教育环境的信息化;(2)教师与学生的信息化;(3)教育过程的信息化。[1]

  二、面向信息化的两个教育课题

  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展开,给教育提出了两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1.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

  教育是对人们学习的支援,是为促进人们学习所创造的一系列学习状态。这一系列的学习状态是通过教育媒体具体化的。这是对教育媒体的另一种诠释。教育媒体是教育信息的载体。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许多新的媒体技术,这些新的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学信息的呈现、传递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手段,它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不仅仅是用于完善信息的呈现、传递,它还为教学过程的分析、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教学过程的控制等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它使人们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形态的选择上有了更多的自由,它为教育效果的提高,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在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是当前教育信息化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2.信息技术教育

  在学校中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需要,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为了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理解信息技术与其他各学科教学的整合,需要教师。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具备一定的以信息技术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为此,如何培养教师、学生的这种能力,如何在学校中广泛地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是教育中的一项重要课题。不仅如此,生活在信息社会中的每一位信息人,为了适应信息社会及其发展,为了在信息社会便好地生活、工作、学习,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一定的信息能力。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是进入信息社会的通行证。在学校中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是教育面向信息社会,为信息社会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在学校中广泛地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对提高全民的信息素养,对提高国家在全球的竞争力、对实现国家信息化也是十分重要的。没有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社会的信息化、国家的信息化是不可能实现的。

  基于信息社会的发展,基于教育信息化、教育改革的需要,教育部于2002年3月提出了“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指出,“十五”期间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目标是:

  (1)加快以各级各类师范院校为主体的教师教育机构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逐步构建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网络教育体系。

  (2)全面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在教师教育中的普及和应用,显著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3)积极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管理体制和办学方式的改革创新,探索并初步构建信息环境下教师教育的有效模式。

  “意见”要求“通过各种方式对全体中小学教师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培训。要特别加强对骨干教师的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培训”。“意见”还要求“5年内,各级各类师范院校的中青年教师,要接受不同程度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相关培训,学会利用教学软件和通过网络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和教学研究”。教育部的意见为学校中的信息技术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这两大课题的研究、解决以及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的方法。我们应努力落实教育部“意见”的精神和要求,在学校教师中广泛地开展信息技术和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技术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教育信息能力,努力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与教师教育信息化。

  三、教育信息能力

  在学校中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培训,其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即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能力。所谓教育信息能力是指,对于指定的教育课题,能选择适合的信息手段,自主地收集、判断、呈现、处理、创造、传递相关的信息,实现教育课题有效解决的能力。

  这里的教育课题是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中所面临并且需要很好解决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定的认知策略和解题过程。教育课题具有较为广泛的范围。对一般的教师而言,如何进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何分析教材、如何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如何展开教学等,都是经常面临的教育课题。以教学设计为例。假设给定的课题是对“牛顿第一定律”这个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那么设计者应能根据问题的特点、问题解决的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手段,收集相关的信息,并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确定教学的内容、结构和教学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从收集信息到创造、产生新的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的基础上,设计者应能进一步决定如何将这些内容和过程以何种形式传递、呈现给学生,从而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最终实现该教育课题的解决。又如教学软件的设计。首先应该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和设计的目标,即明确需要开发什么样的教学软件。在此基础上以一定的信息手段,收集相关的资料,并对之进行分析。处理,从而确定教学软件中的信息内容。信息的呈现方法和呈现过程。在进行信息呈现设计时,还应在充分考虑信息存储、信息传递特点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这样才能达到教学软件的系统设计。

  在以信息技术解决教育课题时,首先应具有很强的信息意识。应认识到教育系统是一种信息系统,教育过程是一种信息过程,应能对教育系统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并在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决定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教育是一种系统,在解决教育课题时,应努力应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对教育课题的解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设计、教学软件的开发都是以系统方法实现相关教学课题解决的具体实例。在以信息技术解决教育课题时,信息处理在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育信息能力中,教育信息处理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信息处理的思维过程包括3种不同的阶段。它们是:(1)对于给定的目的、课题,收集相关的原始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加工,以一种易于理解、便于把握的信息形式呈现,并说明这种信息形式的意义。(2)将经过分析、加工的信息置入新的环境、平台中,产生新的设想、创造出新的信息。(3)对新的设想、新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验证。教育信息处理对教育信息的分析、评价、创造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它对教育过程的控制、完善也是十分重要的。在以信息技术解决教育课题的过程中,应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处理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四、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教师信息素养、教育信息能力的不断提高,必将促使教师教学行为产生重大的变化。这种行为的变化是教育信息化的结果,也是教师教育信息能力提高的结果。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决定教师教学行为的教学策略(含教师的教材观、学生观、教学观)的变化、教学决策方式的变化以及对教师和教师工作的重新认识等方面。

  1.教材观的变化

  教师的教材观直接影响着教师对教材的认识与解释,影响着教师对教材的结构化方法和教材的开发方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教材不再只限于文字教材,教材应包括由多种媒体、资源所构成的立体化的形式。教材也不只是知识内容的集合,作为一种教材,更应包括基于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过程,基于对知识发现过程逻辑分析的教学过程,学习过程的设计。

  2.学生观的变化

  教师的学生观影响着教师对学生特征的认识,对学生在教学中位置的认识和对教材的处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师讲授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式的发现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和体验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在教材的开发和处理上,应更多地注重学生学习特征的分析,将强调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转变为教材适用学生的学习特征。

  3.教学观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师是知识的源泉,教学是教师对学生的注入。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学不再只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注入,而是强调学生的主动获取;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唯一源泉,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学习、获取知识;教师的作用不只是传递知识,而重在帮助学生主动去建构知识;教学设计的重点不应只重视教学目标,而应从注重教学目标向注重学习过程变化。教学设计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师尽量少讲,学生尽量多学。学习应是学生自主地自我学习。以教学活动为主体的教学观向着以学习活动为主体的学习观转变是教学观的一种根本转变。

  4.教学决策方式的变化

  教学系统是一种定性系统。正是教学系统的这种特性,在诸如

[1] [2] 下一页


学生学习特征的分析、教材的处理。学习过程的控制等教师的教学决策上,教师的个人意志决定占有重要的位置。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基于信息技术的理论、方法,开发出了许多教育信息处理的方法,利用这些方法,通过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对教育中的诸如学生学习特征分析、教材的分析处理、学习过程的分析处理等问题实现科学的决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可帮助我们在教学决策中,从个人的意志决定转变为科学的决策。

  5.对教师和教师工作的重新认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师和教师的工作将产生深刻的变化,教师将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支援者和组织者,教师的工作将从教学的实践者转变为学习的研究者。基于这种认识,作为教师的工作,应注重:

  (1)协调学生的各项学习活动

  对于指定的学习课题,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媒体、多种学习途径以不同的学习形态进行学习,教师应对这些学习进行统一的指导。计划和协调。

  (2)促使学习网络的形成

  为了实现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统一指导、计划和协调,教师应广泛地收集用于学习课题的多种分布式的学习资源、学习信息,并在教师与学生间进行广泛交流,以此形成一种用于学习的分布式学习资源网络系统。随着因特网在教育中的应用不断发展,专题式学习网站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教师可以通过各种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努力形成这种学习资源网络系统,并通过这种专题式学习网站,形成相应的学习社群。专题式学习网站是教师在因特网的环境下用于支援、组织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它也是当前网络教育应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可以相信,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教师教育信息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行为模式的不断变化,将改变现有教师“教书匠”的传统形象,重塑新世纪教师的新形象。

  参考文献:
  [1](日)《教师的作用》《教员养成研讨》 1999年NO3专集
  [2](日)《教育改革总论》《教员养成研讨》 2001年 NO9专集
  [3](日)《面向新世纪教员养成的改革方策》(第一次答申)教育职员养成审议会1997年7月
  [4](日)《信息化社会的教育》《高校教育》1999年 5月特集
  [5](日)《中小学的信息教育》《Bit》2001年NO3专集
  [6](日)日比野省三《信息学的基本知识》福村出版 1984
  [7](日)武村重和《教育工学》福村出版 1995

上一页  [1] [2]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信息能力】相关文章:

教育信息化培训心得04-14

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11-14

教育信息化培训心得13篇02-08

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安排08-23

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三篇08-28

教育信息化工作自查报告03-24

教育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03-29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05-28

培训教育信息化心得体会06-08

信息化教育培训心得体会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