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创新教学模式研究
小学创新教学模式研究重庆市巴蜀小学
[摘要]巴蜀小学开展的“小学创新教学模式”实验研究,遵循人本性原则、创造性原则、个性化原则、持续发展原则和最优化原则。确立人本化的教学理念,制定了“四创”目标,营建开放的教学环境,建构活动化的创新课程体系,建构生成化的教法系统,建立全息化的教学评价机制
[关键词]小学;创新;教学模式
这里所说的“创新教学”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学它是富有创造力的教师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与资源中,以活动化的课程与教材为依托,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促进每个学生创新学习,培养其创新态度、思维、习惯和品质的教学实践。而“小学创新教学模式”则是根据创新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小学教学实际,建构起来的具有创新特征的教学实践模式。我校以此为课题开展了为期3年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 建构创新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1 人本性原则
在教学中始终“以人为本”,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关注学生的需要、情感和发展,为每个学生创设参与锻炼及展示才能的机会,让每个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 创造性原则
创新教学立意在“创”和“新”上,我们要求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而对学生来说,创造性学的主要途径是探究,没有探究就没有发现,就没有创新。在教学中,我们始终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让学生去感悟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形成独到的见解和新奇的想法。通过思维碰撞、合作探究、比较、辩论等,引导学生求异求优,标新立异,敢问、会问,敢于质疑,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创造,形成创新精神和能力。
3 个性化原则
在一个班、一所学校,学生是千差万别的,都有着自己的个性。创新教学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发展,就要尊重这种个性。我们在实验中非常注重这一点,一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二是从学生发展趋向出发,因势利导。
4 持续发展原则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小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5 最优化原则
这里的最优化不是理想化,而是在现实条件下相对来说是最好的。在开展创新教学时,我们在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创新等方面都特别注重按最优化的要求来实施。
二 创新教学模式的内容与实施
小学创新教学模式是:以“开放化教学环境”为操作平台,通过建构“人本化教学理念”、“活动化教学课程”、“生成化教法系统”、“全息化教学评价”等四维,形成立体的创新教学实践,支撑起创新教学的“四创”(创新态度、创新思维、创新习惯和创新品质)目标,进而实现小学生创新态度、思维、习惯和品质的长足发展。其实施策略是:
1 确立人本化的教学理念
创新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学形式,它必然需要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在实践探索中,我们逐步确立了创新教学的师生观。教学观、时空资源规等新的教学理念。具体可用三句话来概括:
(1)人人是主人,个个能创新
就学生而言,每个人都是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并且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潜力,都能进行不同程度的创新。而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人,人人都要创造性地工作,创造新的教学环境、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等等。
(2)整个世界都是学生学习的课程,课程是学生了解世界的视窗
这是从创新教学的资源时空来说的。打破传统课堂死板、乏味的格局,让学生在课堂中“演绎”世界,同时,让学生走进真实的世界之中,去学习、探索、创新,实现6个“改变”,即:变习以为常的传授式为探究式、活动式;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发展为中心;变直线式的教学环境为立体动态式教学环境,让教师走进学生,学生走进学生;变点对点的课堂交流方式为多维互动、合作学习、交流学习;变课本是唯一的教材为以课本为依托,其它信息资源为补充的新教材体系;变教室是学生唯一学习的场所为整个世界成为课堂,把课堂设在厂矿企业、科技文化馆等场所。同时,在课程改革上,把人文的、科技的内容融为一体。
(3)教学即生活,即创造,即发展
说教学是一种生活、一种创造、一种发展,意味着它应该焕发生命活力、创新活力和可持续的动力。这里面的含义很深,至少有3点十分重要:一是创新教学应该把学生当成完整意义的、活生生的人,尊重他们,通过激活他们内部的精神力量来完成创新性学习;二是创新教学应该把学生的学习看成是一种生命活动,有实践体验,有内化吸收,有创新发展;三是创新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我们的教师要时时、处处、事事注重创新,从内容到方法,从手段到措施,莫不如此。
2 拟定小学创新教学的“四创”目标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可以拟定创新教学的“四创”目标系列。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四创”目标系列
项目
低段(一、二年级)
中段(三、四年级)
高段(五、六年级)
创新态度
有好奇心,有创新的愿望。
热爱创新,积极参与各种创新活动。
敢于创新,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努力去创新。
创新思维
能在学习中进行求异思维,寻找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能运用求异、比较等思维形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新答案。
能运用多角度、多层次的求异、发散等创新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一些创见。
创新习惯
养成大胆提问的习惯,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养成发现问题、动手操作和提出见解的习惯。
养成时时、处处创新学习与思考的习惯。
创新品质
敢于面对问题,不怕困难,能坚持创新性思考。
不仅具有创新的持久性,而且具有灵活性。
初步具有创新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深刻性。
3 营建开放的教学环境
创新教学的环境应是开放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营建:一是用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来改进教学,如建立校园网,连结全世界,把整个世界作为学生学习的背景和资源库;二是用开放的思想,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文化,不仅注重挖掘校园历史中的文化积淀,而且注重吸纳一切有用的观念和思想,造就独特的教学文化。如,我们所营造的教学文化主题是“个个创新,百花齐放”,要求教师在创新教学中具有“四个心”,即:童心母爱——是巴蜀教师的“爱心”;相信人人有才,相信人人成才—一是巴蜀教师的“真心”;让学生在激励中成长,让学生在赏识中成功—一是巴蜀教师的“诚心”;对学校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就是对未来负责—一是巴蜀教师的“责任心”。家长是学校的教育伙伴,“少提意见,多提建议”是大家的共识,继而形成了“学生更像老师,家长更像校长,社会更像学校”的人文环境。更重要的是,他们认为,在教与学中能包容一切先进文化,各种有价值的观点、思想都可以在这里碰撞、开花、结果。为此,除邀请不同流派的专家来学校讲学、在校园网站上开辟自由论坛外,还定期举办创新教学学术年会和创造节,其内容包括举办青年教师学术论坛和不同风格的献课活动,开展学生创新诗文创作、朗诵比赛,“挣50元钱”生存竞赛,“创造在我身边”讲演赛,“我眼中的世界”红领巾自由论坛等,努力营造鼓励创新的多元文化。
4 建构活动化的创新课程体系
课程是教与学的纽带,创新教学的课程应该是活动化的。我们的做法是:以国家基础课程为主体,以科技、人文校本课程为两翼,开设行为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学习课、科学与创造课、小学艺术欣赏课、形体训练课、武术课、经营体验课、口语交际课等特色课程,并每天开辟30分钟“大课间活动”和8分钟“自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开“试飞”的翅膀。大课间活动师生平等参与,每天上午第一、第二节课后各举行一次,一至三年级每天设固定项目:广播体操和拍手操,其中,拍手操由学生自由形成2~4人的小组,跟着统一的音乐,自编自练;设创新项目:周一是“跳跳大本营”,周二是“生活小能人”,周三是“游戏大世界”,周四是“创造小精灵”,周五是“快乐你我他”。4~6年级每天设固定项目:课间操自编接龙游戏,以班为单位,每天依序推荐2~4人领操,但在9节操中必须创编一节,并在体育教师的辅导下记录创编操并存档,期末评奖;设创新项目:周一“武术园地”,周二“时代节拍”,周三“开心天地”,周四“健身广场”,周五“挑战擂台”,让孩子们在各种体育、文娱、艺术等活动中“试飞”。8分钟自主活动,完全由学生自己组织,内容包括故事大王、知识天地、信息交流、劳动操作、谜语王国、即兴表演、OM运动、自我表现、手工展示、创作设计等,所有这些项目都根据学生的意愿不断地变换形式,让孩子们觉得天天有趣。
5 建构生成化的教法系统
创新教学以“创新”为特征。固定的、僵化的、死板的方法、模式根本无法适应其要求,即使我们勉强建立了某个具体的方法、模式,其一成不变的形态也有失创新的水准。但这并不是说创新教学就没有规律可循,我们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建立创新教学的方法、模式系统,使之具有生成特性,能应付各种变化的教学实践,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中追求最优化的教学形式。可按以下几个环节来建立和实施这种教学模式系统:
(1)建立模块
这里的模块即进行教学的最小微结构单元,是具有整体特征的独立运行单位,其基本的教学方法模块有:
社会活动式。现实生活是创新教学的源泉,我们不少教师把学生带到社区中去参观、考察、实践,从中学到知识,形成技能,养成习惯。以“逛街一日行”为主题,组织学生学习社会公德,让学生上一次街,过一次公路,乘一次车,逛一次商场,购一次物,下一次餐馆,看一场电影或球赛,在与大众的交往过程中寻找闪光的美德,感悟社会公德。
虚拟活动式。互联网络是一个偌大的虚拟世界,是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源,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让学生在网络中去学习。如,以“人民币的使用”为题,课前让学生在网上查找一些小物品的价格,课上从购买同一礼物的不同付款方式谈起,让学生在电脑上设计购买方案,填写购买单,然后进行网上交易,结果有的学生10元变成了20元,而有的学生一样东西没买着,钱也花掉了。整节课打破了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传统教学模式,解放了学生的大脑和手脚,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使用人民币,而且受到了消费和投资理财的启蒙教育。
模拟实践式。通过模拟的物化世界,让学生去实践和探索。如,数学老师以“6000元装修房屋”为学习项目,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测量出一间房的面积,并根据自己的喜好,用不超过6000元钱为小屋进行“装饰”,以比赛“谁装修的儿童小屋经济、节约”为问题,开展创造性学习。孩子们在第一阶段运用几何知识测量、计算小屋的面积,把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来解决。第二阶段进行咨询和预算,询问家长和专业人士,收集信息,动手设计预算方案,建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第三阶段搞市场调研,选购装修材料,学会合理分配资金。第四阶段进行总结、评估。分小组开展合作交流,设计方案。各组同学根据自己的喜好,装修出不同特点的小屋。在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同学求异思维的火花,及时鼓励。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发展了多方面的能力。
综合研究式。让学生综合运用现实的、虚拟的。模拟的方式,去探究、获取、创新。如,一位美术教师以“发现吊脚楼”为题组织学生学习,引导学生从吊脚楼的历史文化、美术形象、建筑风格等多角度去分析研究,让学生通过调查走访、摄影摄像、实地勘测、网上查寻、收集相关的美术作品去发现、探究。这综合运用了虚拟的、现实的多种方法。
自由拓展式。由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自由选择学习项目进行探究性学习。如,学习《景阳冈》后,让学生以武松这个人物为切入点自由选择学习项目进行学习,结果,有的为武松写起了“求职介绍信”、“招聘启事”、“应聘书”、“自荐书”等。
(2)策划连接
有了基本模块,在具体教学时,还要注意各模块的组合,形成高效运作的实施模式,我们采取多种组合形式,创造出多种教学方法模式。一是“镶嵌式”。将教学方法模块“镶嵌”在一起,形成新的教学方法。二是“粘连式”。将教学方法模块连结在一起,形成新的教学方法,如把模拟活动、现实活动、自由活动连结在一起,让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创新学习。三是“裁剪式”。将教学模块中的某些环节裁剪掉,重新组成新的模块。四是交织式。如把社会活动法与虚拟活动法交织在一起,让学生在“虚拟活动—社会活动—虚拟活动—社会活动”中去自主学习。
(3)形成系统
将上述教学模块与连接方式、教学环境大背景、创新教学理论和教学环境等组合平台相结合,便形成一个可供选择、组合和创新的教学操作体系。
(4)选择运用
针对具体的教学实际,创造性地选择教学模块和连接方式,形成具体的教学步骤。如,一年级老师把“模拟活动”与“自由拓展”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上了一堂生动的识字课。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展示可爱的米老鼠推着可爱的动物及相关量词进入课堂,让学生在新奇、有趣中积极主动识字;再设计米老鼠做主持人,在与孩子相互交流中识字、学词和说话;最后由米老鼠推一袋牛奶、一桶牛奶、一盆牛奶和一份牛奶,让孩子们借助情境自由说话。
[1] [2] 下一页
> 6 建立全息化的教学评价机制
在教学评价上,要建立全息化的评价机制。通过多方面收集反馈信息,对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极次的评价。我们的做法是,采取“基础+创新”和“过程+结果”两种方式。创新教学崇尚创新——教师能创新,学生爱创新。但创新并不排斥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相反,它更重视学生在这方面保底。教师每学期都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查漏补缺。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积分的形式,随时认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新,并予以诱导性评价。如某位学生在学《游园不值》时,根据“小扣柴扉久不开”一句所描写的情节,想象进柴扉所见春色,写出了这样的诗句:
“待到人回柴扉开,绿叶红花宽院窄。”
“赤橙黄绿青蓝紫,百花齐放竟开来。”
“未进柴门先闻香,满园鲜花江花洋。”
“小树正茂嫩绿叶,蜂蝶飞舞捉迷藏。”
教师立即给这位同学的创新之举计分,学期累计下来则成为每个学生的创新分。
三 创新教学模式研究的初步结论
我们在实验研究结束时,对教师的创新教学意识、创新教学技能、创新教学能力以及教学质量、教改成果等进行问卷调查,走访家长、学生、教师300多人,网上调查400余人。对1000名学生进行了“基础+创新”的抽查测试,测试的方式包括笔答、实验、小课题研究、创新论坛等,从统计数据、平时记录和走访所了解到的情况看出:开展小学创新教学模式研究,培养了一批创新型教师;学生不仅基础学力不断增强,而且在创新态度、思维、习惯和品质等“四创”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从中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结论:
第一,在小学开展创新教学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可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相信学生人人能创新的基础上,开展生活化、立体化、多样化的创新性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态度、思维、习惯和品质。
第二,我们所建构的“小学创新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在于:一是由于以整个世界为大背景,营建了开放而多元的教学环境,学生活动的空间大,用来学习的资源很丰富;二是模式的“四维”以学生为本,按小学生的特点来设计,突出了“活动化”、“全息化”,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尝试创新,并时时承认其创新成果,因此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三是构建模式但不“模式化”,突出了教学方法的生成特征,建立了可以再创造、再发展的教学方法体系;四是所提出的“四创”目标切合小学生实际,较好地把握了在小学阶段培养创新精神的目标。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加强学生学习与创新规律的研究,建立创新型教师培训、评价、激励机制,是深化创新教学的新的“增长点”,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上一页 [1] [2]
【小学创新教学模式研究】相关文章:
独立学院体育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08-05
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开题报告08-18
创新教学研究模式 搭建区域互动平台05-26
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及创新研究08-05
普通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创新教学模式研究08-17
小学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总结05-15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08-17
浅谈舞蹈教学的模式与方法的创新08-18
论新课程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创新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