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论基于网络的小学生研究性学习
论基于网络的小学生研究性学习重庆市万州区天城实验小学 王伟
【摘要】研究性学习以其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掀起了一场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在小学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对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又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就小学阶段开展信息技术背景下基干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原因、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网络环境建设及基干网络的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流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小学生;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帅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计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件学习以其开放性、究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掀起了一场学习方式的革命。目前研究性学习多在高中阶段广泛开展实施(2001年4月教育部制定颁布了《普通高中“研究件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然而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素质教育的要求,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计展研究性学习,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对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1.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传统教学面临严峻挑战,学生学习方式亟待变革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主动的施教者,并主宰着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学生获取知识渠道单一,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学生的市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然而,当人类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网络特别是Internet已成为人们了解信息、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重要工具,它正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推进,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创造型人才,传统教学向临严峻挑战,学生学习方式亟待变革。研究性学习就是为适应这一需要而设置,它掀起了一场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众所周知,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研究性学习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垠纲要(试行)》的要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换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同时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新的课程结构中就明确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 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九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此可见,小学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3.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和宽带网络的实现,为实施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小平同志说:“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进步,目前,我同已从小学阶段开始普及信息技术,小学生已逐渐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并形成一定的信息素养,为实施网络环境下的研究件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知识条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校园网、校校通、远程卫星地面接收站的普遍建成,高速宽带网(如DDN、ADSL、光纤+LAN等)走进社区、学校、家庭,又为实施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支撑平台.
二、适应小学生研究性
学习的网络环境
基于上述问题的提出,在小学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需要一个适应小学生研光性学习的网络环境。
1.适度组织的信息资源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资源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伴随着情境问题的产生与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为了尽快地解决问题,需要学习者通过各种途径尽快搜寻与问题解决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搜寻,学生不仅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图书馆、工具书或期刊报纸中得到,更为便捷有效的则是从网络,特别是从Internet中得到。为适应小学生年龄及知识水平特点,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需求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导航:依据经验拓展知识领域等;依据具体主题适用年级阶段等特征标识组织信息资源;按照知识领域事先进行定向分类或组织由课题引发的专题资源。
2.便捷有效的工具软件
基于网络的计算机工具软件是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辅助研究工具。网络资源浩瀚无穷,小学生如何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获得针对自己课题研究的资源,必须借助便捷有效的网络工具。基于网络的搜索引擎是最为便捷有效的工具之一。目前,常用的搜索引擎有网易、搜狐、新浪、雅虎、3721 、Google、孙悟空搜索等,利用它们,小学生可在Internet中找到几乎所有需要的信息、资源。其次是BBS,利用它,学习者不受时空的限制,可将自己的需求发布在BBS上以求他人的帮助,也可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布在BBS上以求指导、进行交流,还可即时在线讨论以求共识,对于教师则可根据学习者的需求进行即时辅导。再次是E-mail,利用它,学习者可有针对性地向网上导师、专家咨询求教,最直接地获得资源。
3.科学合理的网络平台
网络教学支撑平台是研究性学习的交流管理工具,它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交流、协作和项日活动管理的支撑平台。任何教师或热心教育的人士,均可在网络平台注册成为导师,并说明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特长,接受或选择任意一个学生的辅导请求;对于学生来说,他可自由选择合适的导师申请成为自己的课题辅导者,这样有利于形成一个开放性集中式的学习社区,学生在社区中尽情学习,交流分享成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网络平台还提供各种可自主记录的网络型档案袋——学习者、辅导者、课题档案袋。将学习者。辅导者、课题活动的信息一一记录归档,便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评价与管理。
三、基于网络的小学生
研究性学习基本流程
1.进入问题情境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问题情境的产生,即研究课题的形成应遵循三个主要原则:一是生活性原则,问题源于生活,它关系到学习内容与儿童可接受性和完成课题探究的可能性;二是兴趣性原则,问题源于学生兴趣,兴趣是儿童主动学习的动力,它关系到学习内容与儿童参与课题研究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探究性原则,它关系到学习内容与儿童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的思考性与探究性。
就研究课题内容的形成主体而言,我们通常采用以下两种基本策略:一是教师设计并直接呈现问题。教师依据教育目标及自己的社会阅历和对儿童兴趣、能力的认识而提出问题;也可根据学生在平时的行为表现及各种现象设计相应的问题;还可根据现有的案例进行改编、重组或深化而设计问题;二是学生自己发现并形成问题情境。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平时对社会牛活现象观察的积累,结合他人对某些生活的问题的态度及价值观等形成问题情境;或是学生由于某些在自己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感到有趣而又无法解释或解决的问题,经过启发而形成的问题情境。就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结构而言,在确定研究性课题时,我们应以通过教师引导及情境的设置而确定研究课题为主,适当启发学生自己形成研究课题.
在问题情境的产生过程中,学生通过上网信息浏览、日常课堂教学、课余兴越活动、科技活动、专题讲座、各种讨论会等各类丰富活动,以获得更多有益的生活体验,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用惑,产生并提出问题,从而确定研究性学习问题情境,形成课题。教师组织各种课内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疑惑所在,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充分考虑小学生实际情况,帮助小学生形成研究课题。
在这个阶段,网络平台的主要作用是信息浏览与热点问题交流,寻求课题相关资源,充分交流对话,上传课题方案,形成课题管理档案袋,接受并参与开放评价活动等。
2.实践体验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后,学生要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即实践体验阶段。
学生通常以小组合作研究的形式进行研究(也可采取个人独立形式或个人研究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若干个课题组,聘请相应的指导教师(包括本校教师、校外人士或网上导师等),依据方案,进行明确分工,合作学习,各展所长,协作互补。依据分工,学生通过搜索引擎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确定与课题相关的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并通过网络支撑平台将资料整理归纳成各种网络型档案袋,记录课题研究过程;利用BBS等发布有关信息,讨论热点问题,交流感想和认识,达成共识,形成相应的结论。
教师则指导学生排除干扰,帮助学生进行资源导航,运用各种辅助工具尽快搜寻到与研究问题密切相关的资料,引导学生以现有资料为依据,提炼升华,生成自己的观点。
这个阶段网络平台主要的作用在于寻求课题资源,活动及时反馈,个体困难寻求公众帮助,热点问题及时讨论交流,资料整理并归纳形成各种网络型档案等。
3.表达交流
在这一阶段,学生将利用网络环境所取得的信息资料经过分析讨论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研究成果,并通过网络教学支撑平台进行发布,与全班同学或所有在线用户交流、研讨、接受评价,以推广成果,做到资源共享。其中研究成果的表达可采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word电子文档、电子刊物以及主题网站和在线辩论等小学生所熟悉的多种形式。学生在进行开放的交流、研讨和同学分享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就会逐渐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分析和思考,电学会了交流。
教师应主动参与学生的交流,与学生共同评价研究成果,从而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在评价时,应注重形成性评价方式,不仅要评价课题成果,更要评价过程,如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过程,小组合作情况,各种网络型档案袋的建立等。最后通过总结,肯定学生研究成果,激发学生成就感,诱发学生研究热情。
这个阶段网络平台主要的作用在于成果便捷发布、接受并参与开放评价、充分交流与沟通等。
四、基于网络的小学生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学生要更为主动地进行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包括主动发掘研究课题,主动查寻资料,主动寻找合作伙伴,主动交流、发布信息等。
2.教师要更为主动地介入活动,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随时了解活动进展,深入了解学生,为学生提供各种咨询服务,拓展学生解决困难的途径等。
3.课题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小学生实际情况,切入点要小,以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主。
4.要打破固定的集中教学方式,不拘泥于本班本校的合作学习和教师辅导.
5.注重各类消案的建立。
6.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评价,激励学生发挥特长,勇于创新。
7.网络为研究性学习带来了很多便利,但绝对不能代替现实情境中的学习,应提倡虚实情境融合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小“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
[1] [2] 下一页
行) [EB] www.moe.gov.cn
[2] 柳栋来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实施[J]
[3] 赵承富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J]
[4] 作业(课题)怎样形成?[EB] www.kc100.com
[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资料汇编[M]重庆: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6] 何克抗.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M]
上一页 [1] [2]
【论基于网络的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相关文章:
研究性学习小结08-22
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06-02
研究性学习心得08-23
研究性学习课后感受08-23
语文研究性学习论文08-23
研究性学习心得07-11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08-07
研究性学习教学心得01-07
研究性学习个人总结01-04
论学习作文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