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小学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中小学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范蔚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部分,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对提高教育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大百科全书》及许多《教育学》教材、著作,都认为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即学校全部教学科目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指某一学科,受此观点影响,中小学长期以学科课程为主,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智力的训练,而诸如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培养、兴趣爱好发展及个性完善等方面或多或少地受到不良影响,妨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人们在总结教育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渐认识到单纯以学科课程为中心的课程设计,不利于教育目的的全面实现,学科课程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有待其它类型的课程予以弥补。由此,活动课程又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由于人们对活动课程的理解不一,给课程设计与实施带来的困难。
目前,对活动课程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
1.活动课程是与学科课程相对应的课程类型。
持这种观点的人较多,强调从儿童的兴趣、需要、能力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以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
2.活动课程是与学科课程相交融的课程类型。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学科课程中有活动,而有些活动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学科,所以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实际上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
3.活动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完全对立的课程体系。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这两种不同的课程体系不可能并存于同一课程计划之中,要么以学科为中心安排课程,要么以活动为中心安排整个课程。
4.日常教育活动、课外活动就是活动课程。
这种观点通过实际工作折射出来,不少学校把日常教育活动、课外活动纳入课程表,作为活动课程来开设。
以上几种意见反映出人们对活动课程的理解还没能达成共识。在科学研究领域,实行对每人个对象只允许有一个可接受的定义的做法,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它将限制科学的繁荣和成熟。但对于课程设计者来讲,往往是按照自己或本团体对某一对象的理解来开展工作的。所以,要设计活动课程,首要的就是对活动课程有个全面的理解。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同是学校的正式课程,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 关系。
①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目标是一致的,均指向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二者的侧重点不同。学科课程的目标侧重于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活动课程的目标侧重于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造能力的培养、个性特长的发展等。
②从课程内容相看,学科课程的内容以间接经验为主。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主要是选择人类精神文明宝库中的那些最基础的、对学生成长和不断学习有较大价值的、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也涉及技能的训练、能力及情感意志的培养。如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知识的同时,逐步获得阅读、写作的技能,并培养起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良好习惯等。活动课程的内容以直接经验为主,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主动发现和获取有关的知识,并使技能、能力、情感、意志等得到训练和培养。
活动课程内容的安排,一是要注意与学科课程知识的联系,学科课程的实施为活动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打好基础,使学生凭借学科课程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意志等在活动课程中去实践、去发现、去求知,又以活动课程中获得的直接经验来检验、补充、强化间接经验,提高学习的质量。二是注意发挥活动课程本身在培养学生能力,尤其是创造才能及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方面的优势,专门组织能力训练的材料、安排个性特长发展的内容、途径等,从而保证学生在活动课程中得到理想的发展。
从学习活动方式上看,学科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主要是上课,有固定的课时,以课堂为中心。由于主要是学习间接经验,加之中小学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限、知识经验不足,在学科课程的实施中,教师的主动活动往往多于学生。鉴于课堂教学易与实际脱节、学习间接经验需要直接经验补充、支持等,学科课程的实施也辅以现场教学、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和方式。活动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主要是学生的自主活动,也应有规定的时间,但不一定以课时为单位,可以把几个课时合在一起,使时间相对集中便于活动的开展。活动课程可以在课堂内,其空间范围更大,延伸至课堂外、学校外,涉及实验室、工厂、农村、商店、部队等。
从以上对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比较,也可以澄清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活动、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的关系。
首先,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中的活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活动课程是正式课程的组成部分,是从儿童的兴趣、需要出发、以学生的主动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为主来安排有关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一种课程形态;而学科课程中的活动是保证学生有效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必要手段和措施,如学生通过思维活动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活动验证有关理论知识等。
其次,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属不同的方面。活动课程作为一种正式的课程形态,是对有关教育内容的规定及其进程的安排;而课外活动则是课程实施的途径。学科课程的实施离不开课外活动的开展,如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的必要补充;活动课程的实施则更离不开课外活动的开展,通过课外活动,学生的技能得以训练、能力得以锻炼、个性特长得以培养,但课外活动并不是活动课种实施的唯一途径,也不能把活动课程等同于课外活动。
对活动课程有了较全面的理解,才能搞好活动课程的设计。课程作为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规划,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成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方式。所谓课程设计就是要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方式之间构建一种科学合理的结构。前已述及,活动课程的目标主要应指向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才能及个性特长的训练和培养,课程内容就应围绕目标提供必要的材料,然后再依据目标和内容拟出相应的学习活动方式。例如,在科技活动课中,组织学生搞科技小制作,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据此目标,给学生提供的内容材料中就应包含某一方面的科学技术知识,制作所需的基本材料,操作的基本要求及程序安排,制作成品的质量规格等内容,以求内容真正能为达到预期目标服务。为此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变革传统观念,改革以学科课程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给活动课程以足够的重视和应有的地位。犜谑导使ぷ髦校瑺由于社会用工制度、人事制度及传统“人才观”的影响,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得不到理想实施,许多地方和学校把升大学作为唯一的目标,围绕高考的指挥棒,学校课程以学科课程、必修课程甚或高考科目为中心,选修课程、活动课程被忽视。这一现象不仅出现在高中阶段,而且直接波及初中、小学乃至幼儿园。只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记背,轻视思想品德、能力、个性特长的培养,使学生不能真正地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教育目的的实现。把活动课程作为正式课程的组成部分规定下来,并保证其实施,是克服当今流弊的一项重要举措。
第二,必须有专门的、系统的活动课程文件--各门活动课程的具体课程标准、各门活动课程的活动指导用书、参考资料等。学校还应提供相应的活动材料,场所等物质设备,保证学生能够亲身实践,主动活动。如身体活动的场地和器材,手工操作的工具与材料、实验或实践的实验室、工厂、农场等。活动课程的课程文件编写类似于学科课程的教学大纲,教科书和参考资料的编写,只是具体内容不同。学科课程的大纲、教科书主要是依据科学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和学生心理发展顺序来编排的。而活动课程的大纲和活动指导书主要应按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身心发展的顺序来编排,而且对学生自主活动的指导,提示应更多、更具体些。
活动课程也可分门别类地设置,如手工制作、书法、科技、军训、种植、养殖、电器维修等。必须注意的是,在设置活动课程时,应考虑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以防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有时还可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起来,如以某个问题为核心来设计课程,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整合起来。像关于处理垃圾问题的综合课程,既要求学生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又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设计方案、研制模型、提出建议等,这样既能锻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其它能力,又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针对学生兴趣、需要、爱好、特长的不同,活动课程的设置也应做到多样化,并可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以满足每个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作为正式课程,在要求、内容、时间上要作出明确的规定,但具体活动的场所、时间的安排等,则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作灵活处理,以使活动课程的功能在现实条件下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第四,要保证活动课程的设置,还要有一套专门的办法来衡量活动课程的实施效果。既要考查学生在活动课程中获得的知识,又要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要注意考察学生态度方面的具体表现,为此,可以将评分和评语结合起来、通过综合测评来衡量活动课程的实施效果。
【中小学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相关文章:
城镇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08-18
课程设计设计心得04-08
课程实施水平自评报告08-24
课程实施培训心得(精选10篇)07-28
课程设计感想08-24
课程设计心得08-24
课程设计心得09-04
口语交际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