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主体教育助推我们进入新课程
主体教育助推我们进入新课程 早在“九五”期间,北京市海淀区的小学普遍参加了由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课题“主体教育”实验。在主体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各实验校认真研读主体教育理论,努力探索“学习方式的变革及其发展性教学策略”,把新课程改革与主体教育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主体教育实验促使海淀区各校老师着力进行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差异发展和体验成功等发展性教学策略的应用已经成为评价教师教学行为的基本标准,从根本上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面貌,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主体教育有力地推动了海淀区各校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日前,我们邀请部分实验校校长就“主体教育实验与新课程实施”为主题畅谈了他们的体会。
主体教育课堂学生体验成功
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 王翠娟
主体教育是以尊重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特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人格为己任,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它的许多基本理念和实践,特别是关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定位”,都从根本上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是一切成功教育的本质特征和真谛。
诚心诚意地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诚心诚意地给每个学生获取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是我们开展主体教育实验,坚持主体性教育原则的根本策略。
教师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的地方就是课堂。师生间彼此情感的交流也都在课堂上。因此,课堂是使学生体验成功感的第一场所。我们之所以这样说,这是由课堂教学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决定的。学生在校活动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教师的素质要通过课堂教学来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同样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由此可见,无论从哪个角度讲,课堂都是成就学生的重要环节。只有优化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使学生受益,学生在课堂上才能真正享有成功的感觉。
但在现实课堂教学实践中,有人却把它简单地概括为一种认识活动。在这里,一切都为着知识而存在,教师为传授知识而教,学生为接受知识而学,以知识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现状主宰了整个课堂,课堂变成了货真价实的教师与学生“买卖”知识的“交易所”。这怎么能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呢!
主体教育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强调所有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我们体会到建构新型的教学方式,关键是教师观念的更新,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改革,让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就是要让课堂为学生提供一种“家”的感觉,这才是真正的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
“家”的感觉就是熟悉感、亲切感、温暖感、可靠感、自在感、安全感、信任感、依恋感……让学生在课堂中有种“家”的感觉,才能使他们的心灵舒展,生命自由地生长。
在课堂上,只要有助于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就应该给学生“一路绿灯”。如可以举手说,也可以不举手说;可以站起来说,也可以坐着说;可以按教师的指定发言,也可以抢答;可以顺应教师和教材的意思,也可以向教师质问,为教材“挑刺”;可以与同桌小伙伴讨论,也可以离开座位找好朋友切磋。只有解除了陈规陋习对孩子的“五花大绑”,才能使孩子找到在“家”的感觉,得到心灵的释放,情智的喷涌,让成功的体验成为孩子学习的伴侣。
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体验成功的阶梯。它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学生正是在这种交往中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进行信息的交流,依靠面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启发,达到心灵的碰撞,实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开放教学格局,通过集体的力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主动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在实施主体教育实验的过程中,不能只看成是一种形式的变革,更应该看成是主体教育策略的实施。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组建好合作学习的场所。使学生感到顺心,没有顾虑,心情舒畅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设计好合作学习的内容,提出切实可行的合作学习目标。同时教师还要逐步教会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比如小组发言应该有顺序,要尊重、谦让,从而增强小组学习的向心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在承认差异的情况下,教师可充分地发挥好学生的优势与特长,聘请他们当小老师,当组长,不但有职务,同时也有任务和责任,让他们施展才华教会别人,巩固强化自己。小组合作学习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是学生尝试成功的重要条件。小组合作学习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是学生尝试成功的重要条件,就像学习登山时,沿着一级级台阶往上攀登时,来自学习伙伴的一臂之力,会使攀登者看到成功在招手,希望在走来。
主体教育练就研究型教师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尹超
多年来,我校将“努力使全体学生通过在校六年的学习,得到和谐、主动、全面的发展,培养可持续性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作为奋斗目标。主体教育科研课题的实验研究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并使我们顺利地进入新课程。
我们首先在领导班子及全校教师中明确对主体教育理论的认识。主体教育包含的理念远比单纯的“学生主体”更完整;主体教育并不排斥以往各种有价值的教学改革主题,而是一种继承与深化;人的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人最基本的素质。将主体教育教科研工作纳入全校工作规划之中。
我校教师在参与主体教育实验过程中普遍认识到,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变化,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校教师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的要求更加强烈。他们积极投入到课题组的各项理论学习活动之中,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观、学生观;积极投入到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各项活动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积极投入到继续教育、进修学习之中,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理论研究水平。学校对全校教师提出了“不做教书匠,争做教育家”的口号,从各方面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创设平台、提供条件,让我们的教师从科研活动的执行者向设计者转化,从改革的被动参与向合作型的教师群体转化,打造出一支研究型、科研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因此,我校坚持引导教师将科研活动与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教师们确立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创新是主体性高层次体现”的意识,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和“知识、智力与学法同步性”原则,把“创新”渗透于教学全过程。在“科研指导教研,教研促进科研”的思想指导下,通过大量的教学研究,“主体参与型”、“自主探究型”等课堂教学模式已悄然走进我们北大附小的课堂。教师们在教学中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欲望,敢问、多思、主动创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积极实行启发式、探究式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表达、质疑、思维、团结协作、善于交际、搜集信息、探索创新等能力。表现在教学目标的制订方面,打破了以往的陈旧模式,敢于大胆放手、探索实践,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启发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想知道或不理解的问题,激起思维的火花、触发求知的欲望、培养积极的情感,使教学目标从学生的疑问、需要中来,真正体现教为学服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生的质疑与教师的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恰当地处理了教学中主体与主导的关系;从教学形式上看,语文课上恰当安排一些以学生个体独立活动为主要形式的“读练”,以学生群体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学练”,以及教师“导练”等各种形式,通过自读、自释、自悟、自通、互读、互解、互问、互议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数学课、科任课则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动手实践等抽取共性、找到规律,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师教学语言运用方面,启发性、激励性语言已被老师们经常、自然地使用,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反映了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
主体教育课题负责人裴娣娜教授在她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己对教学实践活动的积极参与来主动地构建、能动地改造。裴教授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的学习、实践性的学习、社会性的学习,同时更是创新型的学习。实际上,我们所作的一切教学改革、科研实践,无非是为了我们的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好地发展。因此,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态度与能力这一课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学校教师的优秀教案集已经正式出版,每学期编辑两册论文集和案例集,教师的许多论文成果在大型学术会议、市区科研论文评优中获奖。学校还将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努力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信息意识,努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群体意识、合作能力、创新精神的发展创设平台,让我们的每一个学生成为学校教科研的最大获益者,让北大附小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乐园。
体现学生主体的发展性教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 金玉俊
我校把“主体教育”和实施新课程标准结合起来,整合并归纳出“新课程视野下的主体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主体教育的基本精神。
1.创设情境,激活学生主动参与。在一个教学主题开始以后,教师要创设一个求知、探究的环境和氛围,激发起学生探求真知的愿望和热情,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这种情境创设要活泼、新颖有趣,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要与教学内容相关联,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后面的自主学习中去。要做到:情境创设要有新意;情境要有趣味;内容要紧扣教学主题;形式要新颖、活泼,能激活学生主动参与。
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的课程标准,把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各学科课堂教学都应承担的任务,所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是主体发展性课堂教学必须经过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的中介和桥梁。问题的提出通常有三种主要方式:
教师提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筛选和确定问题;学生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无论是哪种方式,都是为了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所以提出的问题应具备以下特征:问题要明确;问题要适度;问题宜小不宜大;问题宜具体不宜抽象。
3.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实施主体发展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生生互动是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生生互动主要是指小组内部、小组之间的学生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在合作学习过程的参与中,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达成学习的目标。合作学习的实施,应注意以下策略:树立新型的课堂教学交往观;变革座位的排列方式;正确进行分组;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合作学习;与其他教学形式有效配合。
4.全员参与,组织学生亲历过程。主体发展性课堂教学注重“人”本位,注重每个学生的参与和每个学生的发展,全员参与就成了它的重要特征。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去,都要亲历探究过程。在组织学生亲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参与的广泛性;活动的指导性;组织的有效性;形式的多样性;过程的开放性。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自行探究创设必要的条件和提供必要的方法。
5.启发思维,指导学生得出结论。这里强调一个是启发,一个是指导。学生经过了探究过程,必然要得出结论,这是一个归纳、推理、演绎的提升过程。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对过程的体验,运用谈话、提问、研讨等方法,指导学生得出问题的结论。这里强调的是指导,绝不是各种形式的灌输。这就要说到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定位。我以为,教师应该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和创造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和服务者。在指导的过程中要做到到位不越位,指导不指定,参谋不代替。
6.展示成果,多元评价体验成功。展示成果,是主体发展性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新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通过学习成果、探究结果的展示,进行多元评价、主体评价和发展评价。
7.尊重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关注和尊重学生的差异,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关注每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是“为了一切学生”在教学中的体现。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
亲近学生,了解学生,从学生的视角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因学生而易的指导是促进学生个
[1] [2] 下一页
体发展的有效策略;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建构
中关村第二小学校长 杨刚
实现小学生主体性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达到师生双重构建,中关村二小采取了“以科研课题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师资培训为关键,以管理评价为保证”的教学改革新策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是关键,因此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使教师树立起主体教育思想就成为实验的先导。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着眼于指导性的“教”和主动性的“学”两大基点,逐步构建了“主体参与、探索合作、分层指导、激励评价”的主体课堂教学思路。具体来说,体现在学生观上,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体现在教学价值观上,是关注每个学生的生活世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个性发展;体现在师生观上,提倡师生互动,民主和谐;体现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知能统一、知情和谐。我们鼓励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创新。近两年来,在不同层次的课堂教学评先活动中,我校有8人获全国、市、区一等奖,7人获二等奖,张志宏老师参加北京市录相评优课获一等奖,李兰瑛老师参加全国“求索杯”数学评优课获一等奖。
没有教师现代化教学能力的提高,主体教育则无从谈起。为此,我们将教师的培训层次化,把教师分成新教师、新秀、骨干、名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内容多元化,观念、师德、信息的获取和知识的更新,能力的创新和整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等。培训方式多样化,专题讲座法,课题研究法,教育评析法等。同时我们还以主体教育的案例分析为突破口,引导教师逐渐从对主体教育实施操作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为了提高教师的主体能力,教学干部亲自深入到每个教师的课堂听课,倾听学生的呼声,细心捕捉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闪现的主体教育思想的火花,积极培育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优秀个案,并利用每周的教研活动对这些优秀个案逐一解剖分析,阐明案例中所蕴含的主体教育思想及其操作技巧。如:让学生自我教育的案例、自编试题的案例等。正是对一个又一个鲜活案例的评析,促使教师以积极的姿态投身主体教育,把主体教育的实施得以有效运行。
主体教育研究,要想实施到位,确有成效,必须要有科学的管理为依托,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
我们在对教师的管理上建立这样两种机制:
一是激励机制:设立集体荣誉奖、单项成果奖、竞争创新奖等。鼓励在课改研究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教研组。
二是成才机制:实行分类培养策略,推行年级组长、教研组长、课题组长择优聘任制。
我们在对学生的管理上,实施全面评价机制。坚持全面评价是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评价是教育活动中的杠杆。几年来,我们努力探索较为全面的评价指标,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不仅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和学习能力的内容,而且还包括判断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的创造性等心理素质内容。努力探索多渠道的评价途径,做到“七个”结合:即课堂和课外相结合;考试和观察相结合;单项和综合相结合;书面和口头相结合;教师考查和学生互查相结合;随堂考查与阶段考查相结合。努力探索过程评价方法,一抓前期测评,二抓形成性测评,三抓终结性评价。
主体教育突出学生主动参与
中关村第一小学校长 刘畅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没有互动,没有交往,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传统的教学活动,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忽视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独立创造性的发挥,压抑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因此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成为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重要标志。我校在主体教育实验中承担着“小学教学中主体参与学习策略研究”的实验工作,这项研究有效地促进了我校新课程的实施。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逐步深入,我们紧紧地把握住其实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研究学生主体性学习的基础上,大胆探讨,努力挖掘,形成我校的特色教学方式。我们积极构建小学教学主体参与学习的模式,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合作学习的空间和创设探究的情境,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通过教学实践与研究,逐渐形成了“主体参与,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巩固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努力挖掘,做到师生共同开发课程,师生共同成长,师生共同评价,凡是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一切有利因素都可以作为课程,学生也可以参与开发课程。这就使得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有了更大的空间。在此基础上,课堂教学顺应孩子的天性,从孩子的爱好和兴趣出发,设计教学方法。我们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营造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去玩、去动、去演。在这样的学习氛围里,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情感得以交流,个性得到张扬,自主、实践、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课堂教学轻松活泼,学生学得扎扎实实,乐在其中。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多彩,使课堂显出勃勃生机,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视觉感知,让学生去看、去描、去画。教师先深刻领会编写意图,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语文课上,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区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来分类涂色,使抽象的拼音符号变成一个个美丽的色彩记号,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并且鼓励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色彩,想象、描绘自己心目中的世界。神秘的星空,太阳初升的草原、山村、森林、大海等,在孩子的笔下,变得多姿多彩,充满生机。在完成数学作业的时候,简单、机械重复的计算与练习的现象少了,代之的是具有开放性的、操作性的作业,做这样的作业既有乐趣,又给不同层面学生的发挥创造提供了空间。
我们在评价方法上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注意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通过自评让学生们能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查找不足,努力改进;通过小组同学的互评,弥补了自评时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同学们可以学会客观地评价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师评则可以作为自评、互评的有效补充,更明确地指出学生应发扬的优点和需努力改进的不足之处。这样三结合的评价方式更客观、更全面,学生乐于参与也乐于接受。此外,老师还组织学生评价老师,让学生通过“老师,我喜欢……”、“老师,我不喜欢……”、“老师,我希望……”等几个题目畅所欲言,大胆地对老师提出要求,做出评价。这样做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也提高了同学们的主体意识,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教师在主体教育中学会反思
万泉小学校长 陶升平
主体教育课题研究的实践证明,在实验课题研究中,能够取得成绩的教师都是走“学习、实践、研究、再学习”的科研之路的。教师的优势在于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积累,但却缺少理论的武装,因而对教育规律的探索时常处在一种自发的感性阶段,理论不能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我校在主体教育课题研究中力图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我们注意引导教师通过课题研究,不仅成为课题研究的实践者,而且还要成为实验课题的研究者和探索者。
我们特别重视在主体教育课题研究中引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课堂是主体教育课题研究的主渠道,我校为了能把主体教育课题研究落实在课堂中,注意引导教师科研与教研相结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加以思索、研究、改进,引导教师在主体教育课题研究中分三个阶段写教学反思:
第一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
第二个阶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型,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
第三个阶段:在教学后的反思,即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我校不但注意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反思,而且注意在反思中建立了科研夹,科研夹就如同一个聚宝盆,它最大限度地容纳了老师们在主体教育课题研究中的劳动成果和学习成果,老师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积累了很多成果。科研夹使老师们养成积累资料的习惯,老师们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取优除劣,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研究过程,久而久之,这种判断优劣的能力会指导自己更深一步的研究,同时积累的资料又会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原始资料与理论依据。
科研夹的收集既反映了研究的过程又反映了研究的结果。当老师们看到自己的科研夹逐渐地由空荡荡变得充实,看到通过反思研究,自己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看到了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研究过程,看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研究成果,老师们更体验到了耕种与收获的快乐!
与此同时我们还根据学生成长的心理需要,指导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自我评价,进行反思,建立了成长记录袋。我们采取定期反思的方式,指导孩子们每天总结自己所学的知识,每周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收获,制定前进小目标,每月进行全面反思,并由老师、家长、伙伴对自己进行分析。学期末,学生对照自我标准进行自我总结,孩子们在成长记录袋中保留了美好的生活体验,涂抹了自己喜爱的色彩,更记录下了自己在成长中的收获与感想,学生们在反思中正确认识了自我,明确了努力方向,逐步养成了自觉反思的好习惯。
反思就像阳光一般滋润着我校教师与学生的心田,成为老师和孩子们在未来岁月中充满温馨回忆的珍贵纪念。我们的老师在科研反思中迅速地成长,我们的孩子们也在反思中受到了激励,增强了自信,取得了进步,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上一页 [1] [2]
【主体教育助推我们进入新课程】相关文章:
外资主体进入与资本市场风险管理08-05
后进生转化与新课程中的主体参与08-13
教育理念中的主导主体教育08-21
实施磨砺教育助推学生早日成才08-15
以创新为动力助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08-08
新课程:我们应如何面对08-17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主导对学生主体的制约关系08-14
主体教育与课堂教学改革08-17
新课程理念下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