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德育活动的“三精四适”原则(上)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强化学校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我们遵循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依据《中学德育大纲》,结合现代中学生的特点,初步摸索出一条开展德育活动的基本思路“三精四适”原则。
所谓“三精四适”,即精细勘察学情,精巧设计活动内容和形式,精心组织开展活动,并使活动具有适情、适时、适口、适度的特点。几年来,我们依据这一原则,坚持对广大学生进行德育系列化教育,所设计和开展的活动,仅去年就有四项被团省委评为“最佳德育活动”。我校德育工作经验曾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下面重点介绍这一原则在实践中的运用:
一、精细勘察学情,是保证德育活动取得实效的基础
作为德育工作者,只有在活动之前,精密细致地摸透学情,确切地把握学生实际,才能使教育引导符合客观实际,才能使德育工作有的放矢地开展。所谓学情,就是学生在某一时期所想、所议、所为等。教育者不但要了解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还要注意他们思想上的疙瘩、心理上的疑惑和环境上的困扰。精细勘察学情,主要采取行为监督、问卷调查和学情分析等途径。
行为监督,主要指学生课外自发行为,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表现一般没有掩饰,较为客观真实。通过对自发行为的监测分析,可初步了解到学生在某一时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趋向。
问卷调查,主要指由学校编制的思想动态测试和教师、家长的学情调查。这是进一步探测真实学情,以便准确把握住学生思想上的兴奋点和困惑点,保证使活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学情分析,指由教师、学生和家长分别参加的活动。这是定论学情,也是设计活动的前奏。它的客观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活动的实效。
前一时期,部分学生受社会上商品经济的冲击,产生拜金主义思想苗头,有的欲弃学经商,有的欲提前就业。这种倾向曾一度成为学生舆论的热点,甚至导致部分学生学习无目标、无动力,学习气氛低落。若不及时引导,部分也将会波及全局,给教育教学带来极大被动。面对这一客观情况,学校及时设计并组织开展了“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系列教育活动,通过报告会、主题班会、座谈讨论、参观访问等形式,较好地转变了这部分学生的思想,统一了他们的认识。在一次座谈会上,有位学生不胜感慨地讲道: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优胜劣汰,竞争激烈,若不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别说能为国为民做出多少贡献,就是在社会上找一个较好的立足点也相当困难。因此,我们应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努力学习,丰富自己。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期末抽考,学校夺得全市第一的好成绩。
工作实践告诉我们,吃透学情,才能保证德育活动具有针对性,才能使活动达到预期目的。
二、精巧设计活动,是德育活动的主体工程
学情勘察要精细、具体,在此基础上进行活动的设计,这是颇费心思的一环。
活动的设计要突出一个“巧”字。“巧”在使活动既能淡化思想教育痕迹,又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这就要求设计者,在保证活动的思想性、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同时,还要新颖生动、富有乐趣和感召力。具体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活动要“适情”。活动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方式、接受能力和心理、生理特点,深浅难易要适当,既不能太单调太易应付,又不能内容太复杂,难以企及。如我们围绕“三热爱”这一主线,连续三年坚持开展了“了解濮阳,爱我家乡”暑期社会调查活动,并且根据不同的年级设计了不同的调查专题。通过社会调查,学生们更加坚定了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政治信念。
返校后,我们又开展了社会调查征文比赛和优秀征文展评,不断将活动引向深入,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活动的教育效果。
【浅谈德育活动的“三精四适”原则上】相关文章: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德育08-18
浅谈德育渗透全面育人08-15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08-24
浅谈关于高职德育问题研究08-24
浅谈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08-18
浅谈德育教育中的“赏识教育”08-15
浅谈如何开展班级德育工作08-21
浅谈讨论法在德育工作中的运用08-19
浅谈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08-20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