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现代德育刍议

现代德育刍议

时间:2022-08-17 15:20:22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现代德育刍议

    收稿日期:1994-11-21
    * * *
    一、什么是现代德育
    德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现代德育自然是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这是无可争议的。虽然德育学已经成为一 门独立学科,作为该学科的核心概念德育应有新的研究视角,但德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始终如一。
    现代教育是什么可作三种不同理解,一是从现代教育的专用术语说起,那就是由杜威代表的现代教育与以 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之分而来;二是按时代特征划分,把现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相对应,资本主义和社会 主义的教育被称为现代教育;第三,现代教育即培养现代人的教育。与之相应,现代德育也可作以上三种不同 的划分。
    任何分类都是有针对性的,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透过现象,寻求规律,为现实服务。当前,现代化已经成 为时代主题和世界性的潮流。我国也不例外,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我们选取现代德育就是培育 现代人的德育的依据。现代人是相对于传统人而言的,与之相应,现代德育相对于传统德育而言。因此,现代 德育的内在意义即如何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德育工作,继承发扬传统德育的优秀传统,吸收西方 德育的优秀成果,充分发挥德育的功能,促进人类和社会进步。
    从严格意义上说,现代德育与德育现代化是有区别的。德育现代化是一个过程,现代德育是这一过程的结 果。一个是动态的,一个是静态的,本质上是一致的,对德育现代化动态的考察必须在现代德育的静态上把握 。现代德育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阶段性的,是一个随着德育现代化进程深入不断更新的体系。因此, 我们对现代德育的理解不必拘泥于德育现代化指向的最终目标。
    二、现代德育的特征
    现代德育的特征是什么,这必须要从现代德育的内在意义上去寻找。胡厚福在《关于现代德育特点问题探 讨》[(1)]一文里对现代德育的特征进行探讨,这是把现代德育确立在与古代德育的相对取向上作出的。 我们所持的现代德育观是确立在现代社会的取向上,大致有如下一些特征。
    1.现代化要求现代德育培养人的现代观念。
    现代化代表着人类进步,德育功能是促进人类的进步,因此德育与现代化是统一的。同时,德育只有追寻 本身的现代化,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现代化的进程。“现代化是以科技知识为基底,以工业社会为归趋的社会 变迁过程,具有工业化、科技化、世俗化,普遍的成就取向,高度的功能专业化特征。”[(2)]对现代化 概念的理解,存在很多争议,但从两个方面考察现代化的标志却是共识,即现代科技在生产中的应用及经济发 展水平;人的观念的现代化。对现代化研究作出重大贡献的亨廷顿说:“现代化是一个多层面的进程”,“从 心理的层面讲,现代化涉及到价值观念、态度和期望方面的根本性转变”。[(3)]对人的现代化观念,是 众说纷纭的,伊克勒思和史密斯概括了十二种特征:[(4)](1)勇于履行新的尝试;(2)对社会变化 具有思想准备;(3)善于倾听多方面意见而不唯我独尊;(4)能动地获取情况,事实和信息,并在此基础 上提出观点和意见;(5)立足于当今和未来而不是过去;(6)具有能改造自己周围世界的信念;(7)无 论对待公共事业还是个人生活,均有一个长期计划的观念;(8)对周围世界持信任态度,并相信他人及组织 能履行其责任和义务;(9)高度尊重科学知识和技术,并将其作为领取社会报酬的基础;(10)高度尊重 教育和学业,并具有获取高的学业和专业成就的抱负;(11)尊重他人优点;(12)理解社会经济活动的 规律和逻辑。
    这是对现代观念的一种概括。现代德育的任务要有意识地培养人的这些现代观念,以促进具有现代观念的 人推动技术和经济向现代化发展,这对我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属于外推型。所谓外推型是 与内生型相对而言的。社会学家认为现代化过程有两种类型,西方社会的现代化是社会内部逐渐发展的结果, 社会各个因素的变化包括人们的观念都同时生长起来,我国的现代化是在西方列强大炮轰开中国大门开始的, 传统的观念和现代的观念发生了尖锐的对立,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最大障碍,因此要消除这种对立,培养 现代观念,德育是主要承担者。
    当然,强调后者并不是观念决定物质,而是说现代观念的形成对落后国家特别是我国现代化起“催化”作 用,更好地吸收先进的技术、价值、道德观念,加快现代化进程。日本的现代化就是一个典型的经验,有人说 日本文化是一种“变异体”文化,善于立足自己基础,学习国外最先进的成果,迎头赶上。因此,德育在这个 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
    2.我国现代社会是现代化的起点,要求现代德育面临价值多元的实际,正确导向。
    德育是有阶级性的,这不仅要求我们按阶级分析的观点考察德育发展史,更重要的是要求我们在德育建设 时正视我国目前的社会政治、经济现状。
    德育是培养人的德性,价值观是德育的核心,我国目前价值观呈多元趋势,这是一定政治、经济条件使然 。
    我国现阶段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以个体经济、合作经济和私营经济为补充的多种形式经济格局和以按劳分 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处于不同经济结构中的人就有不同的价值需求和价值追求,即使处在同一个结构中 的人,由于知识水平,受教育程度、思想觉悟等因素不同,他们也具有不同的价值需求和追求,形成多种多样 的价值观。
    面对这一形势,要求我们德育工作,一方面注意德育目标的层次性。新时期德育基本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 合格公民,即具有爱国爱民、遵纪守法、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品质的公民,这一层次与法律是一致的 ,维护了法律原则,就达到了起码道德。在此基础上第二层次是培养模范公民,应具备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华民 族的传统美德,具有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献身精神。四有新人属于这一层次。由此,德育工作可以有高层 次的目标导向,但不能以此要求每一个人,否则,德育工作便流于形式主义,收不到实效,甚至适得其反。另 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新旧价值观冲突激烈,德育要培养学生适应冲突、处理冲突的品质能力, 不是单方面传授品质知识。
    3.现代社会是改革开放的社会,要求现代德育建立在对传统伦理扬弃和对西方伦理选择性吸收的高度统 一上。
    改革开放是统一的,与之相适应,对传统伦理的扬弃和对西方伦理吸收也是统一的。从比较文化的角度看 ,中西文化日益交流、融合。东方的传统伦理是集体本位的,西方的伦理是个体本位的,合理的集体本位和个 体本位是辩证统一的,德育必须在这高层次的统一上进行。
    集体本位和个体本位的伦理观都有两面效应,极端的集体本位会抹杀人的个性,极端的个体本位就是个人 主义,都是社会病态。相反,合理的集体本位和个体本位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因此,德育也不能走入极端,从 西方德育发展看,现阶段,西方倡导一种新的德育导向,即学会关心,这实际是由于个体本位的极端化给社会 造成了无情冲击,个人利己主义盛行,社会责任感失落而采取的一种积极导向。与之相适应,西方的德育理论 也就形成两大倾向[(5)],一是全球本位和社会本位,此发源于当代科技革命和现代化生产所造成的负面 后果,如全球生态严遭破坏,能源近于枯竭,核毁灭朝夕莫测,南北贫富日益悬殊,社会矛盾明显加剧,人口 超越经济增长,由此产生了生态伦理学、科学人道主义论、学会关心教育哲学。另一种倾向是个体本位倾向。 学说有斯金纳、班图拉、艾里克森学说。从严格意义上说,西方文化是以个体本位价值为核心的,之所以产生 社会本位的理论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结果。中国也一样,传统的伦理社会本位,在封建社会并不是集体内部的和 谐,而是相互背离。现阶段,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如追求个性、追求独立意识、开拓精神等。因此,德 育应在立足个体本位和社会本位的高度统一的理论前提下开展,做到既达到集体内部的和谐,又能充分发展个 体的个性。这是德育的一个重要观念。
    4.现代思维是现代德育不断完善的方法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客体的辩证统一过程。因此,实践活动中即强调 人的主体性,主观能动性。而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处决于作为主体的心理状态成熟程度,而思维是其心理状态的 最核心方面。
    现代德育要求现代思维,一方面是现代人必须具有现代思维人格,另一方面作为教育者又必须以现代思维 指导德育工作,方能收到成效。
    现代思维相对于传统思维而言。人们将现代思维归纳成各种类型,如系统思维、立体思维、模糊思维、创 造性思维、模型思维等,之所以被称为现代思维,是由于它们具有共同的特点——科学系统性和动态创造性。 [(6)]所谓系统性是指思维主体的系统性与客体的系统性,所谓科学系统性是相对于古代朴素直观的系统 性而言,现代人思维方式的系统性之所以被称为科学系统性,是因为这种系统性充分体现了整体与部分分析与 综合的辩证关系。动态性指思维的流动性、调整性和开放性,体现时代社会发展节奏,创造性是思维方式的非 逻辑性、思维成果的创新性。传统思维铸造了中华民族自满、守旧的民族性格,缺乏进取创新的民族精神,恪 守中庸,循规蹈矩,“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的生活态度。
    无论是德育工作,还是德育理论建设,都要以此作为指导,强调动态创造,强调科学系统。如在构建德育 学体系时,现代思维不满于在“原理—目标—原则—方法—途径”的套路上打圈圈,而是从系统、动态、创新 的眼光,创造性地构建新体系。如在德育实践中有人强调道德内容从单一化转为层次化,从理想化向基础化转 变,强调德育的大环境,强调德育的整体功能,强调面向世界等等,都可以看作现代思维的结论。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93级研究生
    责任编辑:文黎明
    注:
    (1)胡厚福:《关于现代德育特点问题探讨》,载入大复印资料《教育学》,94年,第3期。
    (2)高力克著:《历史与价值的张力》第5页,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3)塞缪尔·P·亨廷顿著,王冠华等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第30页,生活·读书·新三 联书店1988年版。
    (4)转引自中国计划出版社,1988年版《中国教育发展问题研究》中李守信文《教育与国家发展》 。
    (5)王义高:《评当前西方德育导向和德育理论》,载《比较教育研究》94年第5期。
    (6)李平著:《中国思维座标之谜—传统人思维向现代人思维转型》,职工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 1版。


【现代德育刍议】相关文章:

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认识与刍议08-18

刍议课改论文05-31

现代德育中坚持"性善论"08-20

华语课堂组织教学刍议08-24

小学作文教学刍议08-20

“日”部字文化意蕴刍议08-23

中学语文教学刍议08-18

刍议集体教学中的提问技巧08-19

刍议作文教学的“扶”与“放”08-15

新课标高考化学复习刍议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