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刍议心理素质与学校德育

刍议心理素质与学校德育

时间:2022-08-17 15:22:09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刍议心理素质与学校德育

   

所谓心理素质,简言之,就是指人的心理品质,它包括认知品质、意志品质、情感品质等。人的心理品质是一个综合体。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就是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使个性得到较好的发展,从而在心理品质上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中学生的心理品质包括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两大系列,但就心理素质而言,主要是指非智力品质的培养。心理学家的调查表明:一个人能否成功,知识和智力方面的因素占30%,非智力因素(心理素质)占70%。许多追踪性的研究指出:在突出人才与平庸者之间,最显著的差异不是智力水平的高低,而是意志和性格等心理品质方面的优劣。翻开科学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大凡有造诣的科学家,他们的才能和成就与他们良好的性格特征、心理品质相映成趣、密不可分;他们之所以能成为高层次的创造型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坚定的自信、炽热的情感、宽广的胸怀、拼搏的精神、顽强的意志等良好的心理素质。

刍议心理素质与学校德育

中学生应具备哪些基本的心理素质呢?在《中学德育大纲》的《德育目标》中有明确的要求:初中阶段应“具有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娶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高中阶段应“具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娶坚毅勇敢等心理品质”。这些心理品质不仅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全面发展,并将在其一生的人格健全、个性完善的发展中产生深刻的影响。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促使人的认识升华,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并通过实践磨炼逐渐成为人们的“秉性”,产生强大的精神能量。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品质,作为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它使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心理能量,使自己处于激活状态,从而取得应有的成就。在中学生的成长中,逆境和顺境都是双刃剑:逆境给人挫折,却也锻造人的品格,造就强者;顺境虽给人以机会,却也会窒息人的精神,使人落伍。综观成功者走的道路虽然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他们都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抗挫折的能力,这就是成功者的心理品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天生的,它是通过教育在社会环境和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校必须与家庭、社会组成“合力”,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作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迫切任务抓起来。在实施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按照《中学德育大纲》不同层次的要求,发动全体教师把心理教育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心理教育引入课堂教学领域,重视对学生心理障碍的了解和疏导,增加师生间的心理沟通。在沟通中,作为教育者要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尊重学生的个性,造成一种人格平等、心理平衡的氛围,避免对学生的心理损伤,切实把政治、思想、道德问题和心理问题区别开来加以疏导。经验告诉我们,那些有孤独感的学生并不是不爱集体,性格内向的人也不就是“思想复杂”,焦虑急躁情绪不等于患得患失,心胸狭隘的人不一定都是自私自利,更不能把少数因心理缺陷或心理疾病引起自控力差而不守纪律的学生当成“故意捣乱”、“一贯破坏”来处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由心理问题引起的思想困惑或行为偏差不是简单的批评所能解决的,必须进行心理疏导才会有效。此外,学校应多为学生创造一些情境,增加学生的参与活动,让他们从不同的角色中去调节自我。

心理咨询、职业指导、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引导他们从封闭的精神世界中解放出来,投向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的集体怀抱;必要的劳动锻炼、广阔的社会实践可以提高他们身心承受挫折的能力,学会协调配合和自强自立。只要我们提高认识,引导正确,把日常的课堂教学和丰富的课外活动作为心理教育的有效载体,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寓情于理认真抓好,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定会提高,中学德育也一定会收到应有的整体效应。


【刍议心理素质与学校德育】相关文章:

刍议课改论文05-31

小学作文教学刍议08-20

华语课堂组织教学刍议08-24

刍议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08-19

刍议初中物理的情景教学08-20

中学语文教学刍议08-18

刍议集体教学中的提问技巧08-19

新课标高考化学复习刍议08-17

初中语文比较教学刍议08-17

刍议作文教学的“扶”与“放”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