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奏响心灵的华美乐章-班主任工作浅淡
“教育是心的唤醒”,西方教育前辈的要理之言,道出了教育的内质。而班主任工作特点,使之具有更鲜明的情感色彩,奏响学子心灵的华美乐章便成为班主任工作的灵魂。
一、对学生要有“爱心”
古人讲的“博爱”是以仁爱之心施予他人。作为教育者的班主任更应该关爱学生。一视同仁的博爱是班主任赢得尊敬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师生沟通的坚实纽带。爱优生,天性使然;爱差生,人格超之。在教育实际中,班主任对优秀学生大多能宠爱有佳,嘘寒问暖,但面对落后生,不少班主任心存芥蒂,要么冷淡待之,要么歧视他们,差生往往成为集体遗忘的“部落”。但我们不要忘记,没有爱之光照耀的孩子,心灵将变得阴暗,甚而将导致扭曲。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因此,班主任要把你爱心的甘霖洒遍集体的每一个角落,让小苗似的孩子共享你的博爱。
二、对学生要有“恒心”
班务工作繁杂琐碎,学生教育路途漫漫。欧阳修说的好:“善教者以不卷之意须持久之功”教育周期的持久性,学生教育的反复性,要求我们的班主任要有恒心,要有任重道远的心理准备。特别是面对差生的转化工作,班主任更应有持之以恒之心。转化差生,表面上是改变其学业成绩,和思想行为,实质上是改变其心理意识,而心灵的铸造绝不可能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差生在转变过程中时好时坏的表现以及漫长曲折的转化过程,又时常会动摇师生双方的信心,。旧病复发,走回头路,是差生教育的常态。这时,最需要我们班主任老师进行不断的纠正和引导,一时的“朽木不可雕也”和“此人不可救药”的断言,都可能将差生推入真正的深渊。
1.班主任不做雕刻家,做个欣赏家。
过去同一座山上,有两块相同的石头,三年后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一块石头成为雕塑,受到很多人的敬仰和膜拜;一块石头却成为路边石,被人搬来搬去,还经常受到践踏、污损。路边石极不平衡地说道:“老兄呀,三年前,我们曾经同为一座山上的石头,今天却发生了这么大的差距,我的心理特别痛苦。”雕塑石头答道:“老兄,你还记得吗?三年前,曾经来了一个雕塑家,你不愿意改变,更害怕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你告诉它只要把你简单雕刻一下就可以了。而我那时想象未来的模样,乐于改变,也不惧怕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于是,雕刻家在你身上只是简单地处理了一下,在我身上呢?锤子砸,钢锯锯,刻刀刻,纱布磨……我经受的改变是你的数倍,我忍受过的痛苦比你多得多,这才产生了今天的不同啊!”路边石听了这一席话,既惭愧,又后悔。
看完这个故事,千万不要认为我想成为学生的“雕刻家”,对学生又是“锤子砸,钢锯锯,刻刀刻,纱布磨……”。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是一件值得欣赏的“艺术品。”学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的选择,我们无法改变他们,只有学生自己能改变自己。我们要作的事是放大他们美好的一面,积极上进的一面。当他们受到污染时,为他们除去污汁。鼓励他们积极地面对人生,对自己负责,做自己命运的雕刻家。
三、对学生要有“凡心”
凡心,就是指平凡之心,平常心,不夸大,不缩小,客观真实的面对学生,看待学生。可往往由于固有的职业特点的作用,对自己的学生往往存在一种美好的期望,即希望他们学业有成,品行端正,因而,容易将自己的理想情境投影到学生身上,并以高、大、全的标准去要求他们。但是,当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个性鲜明的教育个体时,教育者因该保持一颗平常心。对优生的成绩不能以一当十,以免他们沾沾自喜,夜郎自大,而误入自已为是的歧途;对其缺点不能充耳不闻,以免他们滋生狂傲,恶性发展,而导致自毁前程。对差生的缺点不能一叶障目,以免他们破罐破摔,以短为短,而自甘消极堕落;对差生的优点不能熟视无睹,以免他们失去信心,丧失斗志。每为班主任都因该清醒的明白,学生年龄的限制和人生经验的缺乏,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必然要时时表现出一些“出格”的言行举止,作为班主任只能以平凡心待之,导之,一切“恨铁不成钢”的教育心理下的教育行为,对学生都可能造成伤害。其实,每个学生都心存着一个梦想,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天堂,我们不能发现它,那是我们还缺少一双智慧的眼睛。
面对学生应该怎样做呀?再看看下面的故事,我想会有答案。
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的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道怎样回答。
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有说出口。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有几次,她真想重复那几句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以此来搪塞儿子。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后来,这个孩子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因为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
故事中没提到母亲的答案是什么,给我们留下了个性的想象空间。我想母亲的答案一定很完美!故事没有给我们一个清晰的教育思路,但也能我们一点启示:班主任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教育问题,都要有寻求“完美答案”的精神。只要我们这样做了,或许教育效果不一定好,至少不会伤害学生。只要我们这样做了,或许我们不一定会成为好班主任,起码我们不会平庸。
四、对学生要有“热心”
在社会日趋开放,人类协作更加密切的今天,班主任更应该以自己的“热心”去搭建师生融洽关系的桥梁。。教育者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播者,班主任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有参与学生活动,融入学生集体的“热心”。现在的学生,受丰富多彩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不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喜欢唱歌跳舞,喜欢游山玩水,喜欢在生动活泼的学习和各种活动中去了解、认识周围的世界,去塑造展现靓丽自我。班主任要走近他们的身边,走近他们的心灵,这就需要主动组织开展各种振奋人心的活动,与学生同欢乐,以活动为载体实现沟通与交流。在制定班级活动目标时,要寓庄于谐,寓教于乐,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级活动的教育作用。如:召开"我们小队能人多"的班会,活动目标是:1、通过展示各小队制作的一期专题墙报,使大家体验合作创作的愉快。2、夸奖对集体献计献策的能人,促进大家为集体贡献才华。这样定位,展示的是小队集体创作,受夸奖的面广,利于调动全班每一人的积极性。
大文豪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老师;如果一个教师仅仅像父母一样爱学生,那么他显然比那种读过许多书,但却不热爱事业,也不热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每位班主任都应该力求去奏响心灵的华美乐章,去爱自己的事业,去爱自己的学生,以成为“一个完美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