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探索少先队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整合促进新课程改革

探索少先队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整合促进新课程改革

时间:2022-08-17 15:34:41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探索少先队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整合促进新课程改革

  少先队组织是整个教育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得力助手。学校少先队不能脱离学校工作的实际和教育工作的规律,同时,教育部门和学校更要十分重视和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教育作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雏鹰奖章活动从诞生之日起,就奉行了“结合教改和为了教改”的方针,自觉地把它列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二十一世纪,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她既为我们少先队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我们少先队创造性地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我认为,让少先队组织有效地融合于学校课程改革之中,把新课程的一些新思考、新观念,以及少先队活动与课程改革相结合的新实践、新体会融会贯通,我们的少先队工作就会有新的突破。结合新课改精神,我们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已全面启动了,少先队应如何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优势,参与到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活动中去,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人呢?我们在少先队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整合方面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考与探索:
一、少先队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的必要性
杜威曾指出:“所谓人的成长,就是在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更新自己。”少先队教育一贯注重对环境的改造、利用,但更多时候还仅限于物理环境的创建、心理环境的改善。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育一方人。从课改的理念中,我们得到启发,少先队教育要在校本课程建设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必须营造少先队教育的文化,对学生生活环境(包括自身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施以影响,围绕队员的兴趣爱好等开展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感性的、生动的、丰富的生活世界。
当今社会要求人与世界和谐共生,要求学科文化向生活世界回归并与“大众文化”融合,要求人格整体发展。少先队教育活动以往常常是独立活动,将事物从复杂的背景中隔离出来,进行就事论事式的教育;将本来连续的认识过程,简单地分割成一个个阶段来处理;将事物整体分割为部分,忽视各部分间的相互联系,年复一年地按时令特点等进行相同模式的标准化教育。殊不知,学生的素质是在活动中综合生成的,少先队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要注重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少先队教育应将零散、分项的教育内容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机整合,让学生接受来自生活世界的整体性影响,并产生整体性的体验、认同与接受。所以,少先队教育应自觉投入课程改革中,与少年儿童精神世界的成长整合。
二、少先队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整合方式
如何把少先队活动与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有机整合,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了探索:
1、以科研为龙头,带动少先队工作创新,全面实施校本课程开发。
学校把队会、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融为一体,指导中队辅导员开发、统筹安排、规划内容,做到人员保证、时间保证、内容保证,扎扎实实搞好班队会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整合,并积极在校内开展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创造等一系列“六学会”评比活动,探索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已经开展的“热爱集体生活”先进个人、班级评比大大提高了队员们的集体生活、自主生活能力。不限于教室、学校,经常指导队员到校外参观、采访、调查,队员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将收集的信息记录在队员自己的“采蜜本”上,通过小组讨论整理、小组间相互交流,用收获卡、采访卡、小论文、小调查报告、实践活动系列橱窗等形式展示出来,队员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2、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注重探究的过程。
我校的少先队工作重在队员的体验,以此为载体,结合校本课程,让队员选择多样的探究、实践方式,使队员们的探究、动手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都有所获益。如:校本课程探究《水污染状况的调查》,队员不仅在参与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同时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六(3)中队的队员,在查找水污染资料时,为了捕捉一个街头河道被垃圾堵塞的镜头,顾不上刺鼻的臭味、飞舞的苍蝇,淌过污浊的河水,拍下了一组组水污染的特写镜头,并通过展示,让全镇人民都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迫切性。透过队员这种“敬业”的精神,我们从另一层面看到了探究性开放型体验活动能够给我们的孩子带来激情,就让他们真正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在广博的大自然中再次寻找自身能力的价值。
3、体现地方特色。
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学习探究问题的过程是在社会这个更大的空间完成的,在充分发掘课程资源的同时,要研究和分析地方和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性特色。例如:结合我镇争创文明卫生镇,队员们开展了“手拉手捡回一个希望,还家乡一片绿色”环保体验活动。活动中,队员们对周围的生活环境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和考察研究,写出了一份《关于水污染状况的思考》调查报告,并获江苏省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方案评比一等奖。利用宣传、服务、文体等活动对群众作广泛宣传,成立“希望收购公司”,发动全体队员参与捡废变宝活动,创利近千元,用来帮助周围有困难的伙伴。一系列的活动,不仅显示了队员们非凡的宣传、组织才能,还锻炼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他们的道德修养,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净化了自己心灵。群众亲切地称队员们是保护家乡的“环境小卫士”、“绿色天使”。
4、建立推广机制。
加强对课程的推广,通过开展“研究课”、“示范课”等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贯彻和完善教学策略,推广教学经验和方法。充分利用节庆日、少先队活动阵地、校内外实践活动基地开展校本课程特色活动和成果展示活动,表彰校本课程开发中学生、教师取得的成果。充分利用“小灵通”广播、校园橱窗、走廊和教室的“创新展示园地”,利用每月一期的学校校报和家教月报宣传、推广他们的成果和事迹,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义和取得的成绩深入人心,争取社会与家长的认可与支持,不断促进课程改革深入发展。
三、少先队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的意义
少先队活动与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有机整合,在课程改革、在教师发展、在学生成长等方面的作用是明显的。
1、有利于发掘队员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队员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目标指向明确、内容多样、课程设置灵活的校本课程,使队员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队员在众多的课程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在选择中发现潜在能力的火花;又通过实践活动加深了队员的体验,把认识和实践,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生存。
2、有利于辅导员个性的养成。辅导员的个性品质必然影响其对课程的选择与组织。辅导员对队员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学识方面,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人格方面。队员的个性往往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他的辅导员的个性的痕迹。这就是所谓的“以个性养成个性”。而在少先队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重建过程中,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决定辅导员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具有创新新形式、创新新内容的空间,需要辅导员创造出某种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活动,表达自己的教育理想。所以说,新课程中的辅导员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将与新课程同行,将与队员共同成长。
3、有利于特色学校的形成。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基于学校现实的特色化的道路。例如,书法这一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少先队组织的“小书法家”义写春联活动、“六一”艺术节活动、“小星星广播”、自办校刊《养根》、橱窗展览等活动,在社会上、在群众中产生了极好的反响。家长对书法这一校本课程开发更支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进步更快了。如今,队员们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类书画大赛,都是喜报连连,证书、奖牌频传。
4、是培养多种人才,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重要措施。当代教育注重教育基本要求的统一性与人才培养多样性的结合,少先队教育与校本课程的相互补充,可以较好地满足当地社会发展的这一需要,使学校教育更好地服务社会。
四、少先队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整合有待思考的问题
少先队活动与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有机整合,为师生提供了无限发展与创造的空间,学校的办学特色日趋显著。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少先队工作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整合还只是刚刚起步,还很不完善,还有很多有待于解决的问题。
1、本课程开发研究首先考虑学校的基础、社区环境、学生的需求因素。由于过于强调社区、学生的需要、选择,往往会忽视课程组织的共同、平衡原则,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也难以控制。
2、容易走向兴趣主义,学术性得不到保障。一些队员感兴趣的、深受队员欢迎的科目,选择的学生会比较多,但由于辅导员和学校的条件限制,这些科目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而一些要求较高的科目则无人问津。
3、对辅导员的专业精神、专业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理念是课程开发的先导,教师素质是决定课程开发成败的关键。辅导员要积极寻找新的角色定位,确定新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价值观。
4、评价基础薄弱,评价过程不严密等问题还需进一步论证,还需要课程专家、科研部门多给予指导和帮助。
作为新世纪的辅导员,我深深感到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但我坚信,只要不懈地研究、探索、实践、总结、提高,我校的少先队工作一定会有更深层次的发展,而队员的个性之花也一定会在新课程实施中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