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试论心理教育与学校传统德育结合应该缓行

试论心理教育与学校传统德育结合应该缓行

时间:2022-08-17 15:39:28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论心理教育与学校传统德育结合应该缓行

  近年来,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心理教育活动热,如心理热线、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一时间,心理教育也逐步走进了大学和中小学,许多人甚至认为心理教育能解决人们的一切困惑。在这种社会环境中,要求将学校传统德育与心理教育结合起来的呼声日高,一些教育者试图用心理教育来解答学校传统德育工作遇到的许多需要解答却又难以解答的问题,并有理论工作者在理论上阐述了心理教育与学校传统德育结合的理论依据,主张将两者结合起来。这些主张有一定的道理,使得在方法上两者可以互资借鉴,但笔者认为两者在基本内涵、理论依据和运作方式上还有很强的不可调和性,片面强调两者的结合可能会带来的两个问题,因此心理教育与传统德育的结合应该缓行。

试论心理教育与学校传统德育结合应该缓行

一、 心理教育与学校传统德育的内涵
  心理教育与学校传统德育统一于德育范畴之中,又各有其独特的内涵。德育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德育是一种通过知识传授、观念养成、性格培养等途径来提高受教育者在思想观念、政治意识、行为规范、心理调适等方面的素质的教育活动,也就是说它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四个方面组成的,这些教育活动是一个有机体,统一地存在于广义德育中。政治教育培养政治素质,它解决政治立场和政治信仰的问题;思想教育培养思想素质,它解决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的问题;伦理道德教育培养伦理道德素质,它解决社会伦理和个人道德的问题。学校传统德育就是这三种教育的总和,它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目前学校传统德育尤其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是广义德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培养个人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防治心理疾病,保持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具体而言,心理教育就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方法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影响,使其心理过程正常发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形成良好的个性,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保持心理健康,减少和预防心理疾病的教育活动,它解决的是个人心理素质上的问题。心理教育这一概念涵括了提法上的心育、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做法上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治疗以及普及性的心理知识教育等。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中只关注传统意义上的德育,却忽视了某种程度上来讲与学生身心发展更为密切的心理教育部分,因此,心理教育的提出,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二、 心理教育与学校传统德育的区别
  那些主张心理教育与学校传统德育结合的教育者与学者往往重视心理教育与学校传统德育的联系,在他们看来,心理教育与传统德育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联系:心理教育是学校传统德育活动的基础;心理教育渗透在德育活动之中;心理教育应该是学校传统德育活动的归宿;学校传统德育活动对心理教育具有促进作用。因此他们认为两者应该结合起来。但他们主要是试图利用两者结合来解决学校传统德育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难题。这在理论上不可能的,因为心理教育与学校传统德育是两个不同的理论范畴,它们在具体内容、理论依据和运作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
  1、两者的内容不同。心理教育要处理的内容包括心理卫生、学习生活、智力发展、恋爱婚姻、人际关系、职业选择、人格评定、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变态心理以及基本的心理知识。而学校传统德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劳动观念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等。
  2、两者的具体任务不同。学校传统德育活动主要是解决政治观念、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规范及法律意识等问题,是为社会的秩序与和谐服务的。也就是说,学校传统德育活动从社会需要出发,通过教育使学生社会化后融入社会集体生活。心理教育强调学生个性的和谐,它要使学生摆脱消极情绪,确认内在价值,了解自身心理特征,提高自我适应能力,并帮助学生明确生活目标,建立"社会--个人"谐调的生活模式。也就是说,心理教育从个人需要出发,在乎的是学生个人的幸福与成功等个人性目的。
  3、两者依据的理论不同。心理教育中的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主要是以心理学理论,如精神分析、行为分析及认知分析的理论为基础,普及性的心理知识教育也十分需要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各种理论作依据。而学校传统德育主要是以辨证唯物主义、政治学和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原则为理论基础。
  4、两者采用的教育方法不同。学校传统德育活动主要采用思想政治课程来实施,运用说服、集体教育、环境陶冶、实践锻炼等方法,具有公开性、群众性等特点。心理教育中的心理辅导、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则注重宣泄、暗示、自由联想、角色转换等方法,具有个别性、保密性、教育者倾听和双方平等交流等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5、教育评价的标准不同。学校传统德育活动工作在某种意识上说是一个"规范"过程,个体被动适应它所提供的价值体系、行为模式。因而,可以采取价值评判标准评价德育目标的达成与否,学生思想行为"符合"价值体系和行为模式就给予公开性肯定、奖励,"不符合"就予以公开性否定、批评、惩处。而心理教育虽然也为提供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健康心理的模式让学生参照,但首先是让学生学会在自己接受的基础上改造、建构其心理世界。因而,不能用价值评判标准来评价心理教育目标达成与否,学生的心理素质只有正常与不正常之分,而无好坏之别。 三、 片面强调两者的结合可能会带来两个新问题。
  心理教育与学校传统德育结合在实践中也存在困难,因为心理教育所能解决的问题只能在自身的实践范围内,即使所能处理的那些传统德育中的难题,也只不过是原本属于心理教育范畴但被当作传统德育问题处理的问题。片面强调两者的结合可能会导致心理问题德育化加剧,或者出现德育问题心理化现象。
  1、心理问题德育化。我国学校德育长期以来就存在心理问题德育化的倾向,很多人把心理教育与德育混为一谈,把心理问题当作传统德育问题来处理。其主要原因是:⑴建国以来,我国德育工作者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把人们的心理问题看作是思想觉悟和政治观念问题,到目前仍有许多教育者不能科学和客观地认识和对待心理问题。⑵长期以来,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注意力主要放在解决温饱问题上,心理素质和心理问题没有受到关注。甚至有人认为心理教育是现代社会的奢侈品,就像"休闲文化"是发达地区的奢侈品一样。⑶对人的素质要求上只重视思想觉悟、知识水平而忽视了人们心理素质的提高,往往把心理问题归结为品德问题,甚至把心理疾病同思想认识上的错误混为一谈。⑷随着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容易把个体的动机和需要简单地看成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而忽视社会变革给人们内心世界带来的震荡和不安。在今天,心理教育还处在发展的初步阶段,远未受到社会的真正重视,强调两种教育结合可能会导致德育工作者更容易把心理问题当成思想品德问题和政治意识问题来处理,并采取德育方法开展心理教育,以及运用德育评价标准来评判心理教育,从而加剧心理问题的德育化倾向,导致教育工作者面对学生心理问题时束手无策或事倍功半。
  2、德育问题心理化。心理问题德育化在我国有深厚的历史土壤,但近年来却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德育问题心理化。随着心理知识教育的普及与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治疗的不断升温,一些人认为传统的德育工作已经过时,提出心理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条崭新道路",是"德育工作科学化的一种新形式",并由此片面地把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和政治意识问题与心理问题等同起来,主张用心理教育代替德育,用心理教育取代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甚至有些德育工作者认为心理教育可以处理学生在德育中出现的一切问题。这一方面致使德育工作矫枉过正,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另一方面致使教育者对心理教育期望过高,从而导致了德育的弱化与心理教育的超负荷运作。

四、 结论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心理教育与学校传统德育是不能轻言结合的,两者的结合存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难度,主张两者结合在方法论上也是很难站得住脚的。在德育实践中,那些主张心理教育与学校传统德育结合的论调仍是停留在维护学校传统德育的视角上,强调两者结合只会加剧心理问题的德育化趋势。此外,那些盲目相信心理教育功效的教育者并没有正确认清心理教育的作用,他们的德育问题心理化倾向也不可能给心理教育的发展带来多大好处。因此,心理教育与学校传统德育结合的论调在目前是没有必要的,这只会给我国襁褓中的学校心理教育增重负担,并削弱传统德育活动的发展,当前最好是让心理教育与学校传统德育在相互借鉴中各自独立发展壮大。心理教育与德育的结合应该慎行。

★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