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让“研究性学习”撑起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片天地

让“研究性学习”撑起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片天地

时间:2022-08-17 15:40:24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让“研究性学习”撑起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片天地

内容提要

让“研究性学习”撑起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片天地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科学的学习手段已广为人知,但是让“研究性学习”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结合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学校德育工作模式的现状及困境、困难的探讨,尝试让“研究性学习”走进学校德育工作,拉近德育与学生的距离,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效能,提高学生的道德辩析力,让“研究性学习”撑起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片天地,实现学校德育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

研究性 学习 学校 德育

中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中提出要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第三次全教会也提出了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要推进德育,因为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启动、发展和成功与否,关系到整个社会公民道德水准的状况。但是,当今中国的公民道德水准却面临着尴尬的局面:某名演员竟身披日本军旗拍照以为时髦;光膀子挤公共汽车的大有人在;造假售假者多如牛毛;张口脏话,随地吐痰,闯红灯又为司空见惯。这也是中国德育面临的尴尬局面。一个重视德育的国家,公民的道德素质却远不如一些发达国家。我们于是就疾呼:德育从娃娃抓起。但是,那些人何尝不是从娃娃过来的,何尝没有受过严格的德育教育。一面是学校强大的德育攻势,另一面却是公民道德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学校德育变得如此脆弱,不能不让人深思。这虽然不能完全归咎于学校德育工作,但是,纵观当今中小学德育工作,不难发现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哪些问题,该如何走出学校德育的困境,本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此极为关注,并进行了尝试和探索,以求为学校德育工作尽一份绵薄之力。

一、学校德育工作模式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其主要表现为:

1、德育工作以灌输为主,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德育离不开灌输,但灌输一旦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就只能算是一味地灌输,就难以实现我们的德育目标。我们的德育往往是重课堂教学,教师是演讲者,学生是听众。虽然我们也强调德育的“知情意行”,但大多数情况下,“知”仅仅是教师告诉学生该懂得什么道理,“情”仅仅是教师把自己的感情移植到学生的身上,在这种德育模式下,“意”和“行”就不难想象了,学校德育就变得很脆弱,很多学生在老师面前是“乖乖儿”,而回到家里却成了“小皇帝”,走上社会后往往就成了“问题儿(脏话、随地吐痰、闯红灯等等)”。在现代社会中,道德现象呈现开放性、民主性和多样性特征,这种离开学生主动参与的德育灌输必将陷入困境:其一,被动接受教育,德育工作过于简单,教师告诉学生多少,学生接受多少,一旦离开教师,学生就丧失辨别能力,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二,离开教师等于离开了监督力,缺乏自制力;其三,学生在情感上对德育内容缺乏共鸣,老师讲老师的,我做我的,以至这就出现了我们经常说的“左耳进右耳出”、“今天说了明天又忘记了”的现象。老师说了一遍又一遍,但学生就是一次又一次地犯错误。

2、以说教为主,缺乏德育实践。德育实践是培养学生辩别是非提高道德能力的摇篮,如果德育工作不能立足于社会现实,缺乏社会实践,那么这样的德育工作是没有生命力的。但是,我们在工作中往往把德育实践简单化,把它定位在看展览、听报告、参加义务劳动等等。其实,判断是否是德育实践的标准不是地理方位(并非校内外之分)和搞那么几次活动,而真正意义上的德育实践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自己通过一定的途径去感悟,以达到一定的德育目的。而当今的学校德育最缺乏的就是这一点,只是告诉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让说教代替德育实践或把德育实践做成说教,不重视或者可以说根本就没有教会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想象,这样的学生走上社会,一旦受到社会不良习俗的冲击,我们的学校德育还留有多少痕迹呢。

二、让“研究性学习”走进学校德育工作

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德育方式如仍沦于传统的模式,那么必将拖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解决传统的德育工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至关重要。那么,如何解决德育工作的困境,本人认为,其主要途径就是让“研究性学习”走进学校德育工作。“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作为各学科的科学的学习手段已广为人们接受,但是,“研究性学习”不该是学科教学的专利,“研究性学习”还可以在德育等更加广泛的领域中发挥作用。让“研究性学习”走入德育工作领域虽然还是一个新的课题,但它的“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摘自《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等等正是德育工作要解决的问题,将“研究性学习”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结合将极大地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解决德育工作长期以来困惑的问题。

1、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点,在德育工作中,就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关注道德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去调查、分析、理解和剖析,最后获得道德评价。为此,本人曾作过尝试,如针对当前中学生泡网吧(游戏机室)现象比较严重,我不急于评价中学生泡网吧(游戏机室)带来的不良后果,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给学生两周时间去“研究”中学生泡网吧(游戏机室)现象及其后果,同学们兴趣非常高,组成了几个“研究”小组展开“研究”。两周后,各小组都拿出了各自的“研究”报告。有从经济角度去分析的;有从泡网吧(游戏机室)学生个例泡网吧(游戏机室)前后学习成绩对比去分析的(泡吧后学习成绩明显滑坡);有从泡吧者的爱好兴趣角度分析的(泡吧者的兴趣爱好由原来的比较广泛变得非常单一,除了泡吧,什么都觉得没有意思);有从泡吧者的精神状态的角度去分析的(平时想睡觉,精神状态较差,学习时精神恍惚);有从泡吧者的身体健康状况角度去分析的;个别泡吧“瘾君子”更是“以身讲法”,最后大家对泡网吧(游戏机室)的危害性形成共识,大家一致约定,拥护学校决定,远离网吧和游戏机室。实践证明,让“研究性学习”走入德育工作,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促进了德育工作的开展,达到预期的德育目标。

2、角色转换,让学生告诉你。教师不要处处以说教者的身份出现,要学会做聆听者,最佳的效果就是让学生告诉你。如针对诚信问题,本人不再以一个说教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做一个聆听者,让“研究性学习”发挥其效能。因为让学生告诉你诚信是多么重要和让你告诉学生诚信有多么重要,两者之间的效果有天攘之别。诚信对我们到底有多大意义?诚信离我们有多近?学生们行动起来了,有的同学走访了银行,探讨了信用卡的透支问题及其诚信基础;有的同学“研究”了某商场的发展史,揭示了诚信在商场发展中的作用;有的同学“研究”了诚信在邻里之间、同学之间、家长与学校之间存在的意义等等。然后组织同学们交流“研究”成果,同学们认识到,社会需要诚信,人与人之间需要诚信,诚信使人与人之间有了信任感,最后,同学们发出倡导:做一个有诚信的人。

3、要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在德育“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发挥的是主导作用,学生是“研究”的主体,能否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研究”的主体地位的关系直接关系到“研究性学习”在德育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我们必须明确,在德育中教师的“导”与学科教学中的“导”有所不同,德育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在学生“研究”德育现象时,教师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既不能让教师的思维捆绑学生的思维,又不能对学生的“研究”放任,教师的主导主要表现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研究”的兴趣;正确把握价值观和道德观;指导学生开展“研究”的方法;把握道德现象的价值评价等等。

三、“研究性学习”在德育领域中运用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1、要根据德育的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运用,其特点是重过程,不重结果,但是德育不同,不仅要重过程,同时重结果。过程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道德辩析力,而结果是德育的目标,是道德评价,学生所得到的道德评价如果脱离社会正确的价值取向,那就偏离了德育目标,那将是失败的德育活动。所以我们不能照搬学科教学的特点,要根据德育的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

2、要预防和及时纠正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当行为。主动参与,亲身体验是让学生关注道德现象,并非让学生以身试“德”。因此,教师在指导的时候要特别关注学生在“研究”道德现象时在行为上是否恰当,要做好导向工作。

让“研究性学习” 走进学校德育工作领域,虽然还是一种尝试,但它必将给沉闷的德育工作带来生机。拉近德育与学生的距离,使德育也成为学生喜欢的教育内容,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心愿。让我们共同努力,让“研究性学习”撑起德育工作的一片天地。

本文曾获2002年全国中小学德育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