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创新素质教育的研究与思考

创新素质教育的研究与思考

时间:2023-02-27 11:20:57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创新素质教育的研究与思考

创新教育是当前热门话题。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什么关系,两者如何结合?本文就创新素质教育的提出 与实施,谈谈想法与看法,供研究与参考。 
    一、关于创新素质教育的提出 
    创新素质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的创造实践活动而产生,并逐步明确,逐步形成的。创新素质教育,是从创造 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不断衍化而生成的。 
    有关创造教育的思想是本世纪初提出来的。1936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为了提高职工的创造能力,首次开 设了《创造工程》课。它不去研究发明创造出来的成果,而是专门研究成果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后来人们把这 门科学叫做创造学。而把创造学运用到社会或学校教育上,则称之为创造教育。创造教育是创造学的分支,是 专门研究人类发明创造活动的规律及其运用的。 
    在我国明确提出创造教育的是近代教育史上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于1939年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 明确提出了创造教育的理论。设立“育才创造奖金”,发表《创造宣言》,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 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并提出对眼、手、脑、嘴、时、空的6大解放,还进行了大量创造教育的实践, 培养出了一批创造型人才。 
    50年代,美国、日本等国先后建立了有关创造性教育学校,在普通学校里开设了相应课程。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11届3中全会以后, 邓小平教育三个面向及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 布以后,我国的创造教育研究与实施,在教育内部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成立创造学会等学术团体,就培养新 一代的创造能力的重要意义、培养目标、方法原则等问题的深入研究,产出了不少论文,出版了一些著述。但 没有生成热点,仅是少数研究部门与一些学校的实验活动。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严肃指出,教育必须克服“脱离实际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 向”,“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 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 ,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国家教育部指导下,基础教育大面积实施素质教育,开创了教育新局面,为创 造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与天地。 
    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动力。 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党的十五大,江泽民主席又多次提到创新。1998年 11月24日,江泽民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又强调“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 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造”。朱róng@①基于1999年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科教兴国部分对教育又强 调指出: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 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 设者和接班人。国家领导关于创新的重要指示,为当前全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明确指出了方向。 
    为了实施建设国家创新系统,中国科学院启动了《知识创新试点工程》,国家教育部从1999年开始实施了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我国各大新闻媒体也都纷纷刊登了许多关于如何培养创新人才的文章。为 迎接新世纪高科技的挑战,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许多学者纷纷撰文指出基础教育应当开 展创新教育。可以说,目前,创新教育已成为从政府到科学界、教育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面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好形势,面对这些诸多教育的新提法,教育实践工作者在心理上、精神上缺乏足 够准备,感到很困惑!犹如天狗吃日头不知从何处下口。那么,什么是创造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如何 实施这些教育?能否通过界定与诠释,使诸教育提法综合为创新素质教育,我认为,有必要加以探讨。 
    创造教育与创新教育,两者都有“创”字,即初次、开始做的意思。单从“创新”与“创造”两词比较, 创新包容创造,创造涵容创新。创造比较具体,是全新的,是无中生有,难度比较大,层次比较高,是创新的 上位与顶尖。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新观点,创造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等。在学校提创造教育,似 有距离感,不容易被普遍接受与认同。因为基础教育,主要任务是传播知识的,是为培养人才打基础的。从受 教育的对象来看,由于年龄与文化知识的拥有量,还没有达到创造的层次。而创新比较宏观、广泛,是在已有 基础上,对常识、常规的推陈出新,是创造的基础与前提。所以,在学校提出创新教育,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打 好基础,既有普及性,又有全面性,特别是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更有普遍需求与推广的可能性。 
    所谓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 展。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创造能力,其目的是培养创造性人才。从创新教育 与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上看,两者并不是矛盾的。素质教育目标强调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创新教育培养目标 ,强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当说两者是一致的。全面发展包括创新素质,而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应在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发展的基础之上。所以说,素质教育包括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高质量的素质教育 。把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两者结合,明确提出创新素质教育,是科学的、合理的、可接受的。 
    那么,什么是创新素质教育呢?根据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定义,所谓创新素质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学习 与研究发明创新的规律和创新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创造能力,德智体美劳等 方面素质全面发展,使之成为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教育活动。简而言之,所谓创新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培养与 提高学生创新素质,使之成为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教育活动。作为基础教育来讲就是为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 打好基础。我认为,这样界定创新素质教育好,一是明确了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为创新教育定了位, 即创新素质的培养应在素质教育中有机进行。这样既强调了素质教育的基础性、主体性、发展性,又把创新摆 到了突出位置;二是强调了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核心,即要在全面发展素质基础上,突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 创新能力的素质,在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上下工夫。这样界定从规定上注意科学性、规范性、整体性、操作 性,既避免了片面性,又明确了有机结合的方向,使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获得到和谐有效的落实。 
    二、关于实施创新素质教育的意义 
    明确提出实施创新素质教育,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与创新能力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提高国民素质与 创新能力,是新世纪教育的培养目标。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基础教育必须改革与创新,必须实施创新素质教育 ,即搞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党和国家交给教育 的伟大使命。 
    二是有利于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去教育的弊 端是重知识、轻德育、轻能力,特别是轻视对获取知识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其弊端,基础教育向素 质教育转变,使基础教育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进程中,由于认识与理解问题,有些地方只 注重琴棋书画的第二课堂活动,忽视天地人学,海陆空三模方面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教育,忽视学生创新 素质的培养。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不是对立的两回事。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深化,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 质教育题中应有之义。实施素质教育不进行创新教育,就不可能真正完成提高国民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其素质教育就没有抓住重点,没有抓住关键,没有实施到位。反过来讲,创新教育决不能离开素质教育而另 搞一套,必须在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明确提 出实施创新素质教育,目的就是使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三是有利于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挥教育的多元功能。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 代。所谓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它区别于 农业经济靠土地,工业经济靠资本、资源。其明显特点,就是以高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灵魂。所以,我国实 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重要战略部署。其目的就是为知 识经济输送具有创造思维和能力的人才。而培养创造性人才,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必须突出 创新教育。所以,提出全面实施创新素质教育,这既是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有人 说:学校培养出来的人95%从事生产劳动, 只有5%等少数人从事高科技工作。认为中小学不需要进行创新素 质教育。这种认识有很大的片面性。虽然大多数人不是搞发明创造的,但生活在当今时代,就是一般的生活、 工作,也离不开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可以说,没有创造能力在现代便无法生存,没有创新精神就不会享受现 代文明。所以,学校教育应站在新时代的高度,坚持教育三个面向,积极主动地抓好创新素质教育,以迎接知 识经济的挑战。 
    四是有利于学生自身创造潜能的生成,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具有情感、具有 思维能力、具有创造潜能,这是人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从国内外心理学家及脑科学研究成果表明:创造能 力是每个健康个体都具有的一种普遍的心理能力。人的大脑在两周岁前基本发育完成,五岁前的脑重量已为成 人的95%,而智力发展则为一半。这个时期的素质可塑性大、记忆力强、是大脑思维最活跃时期,也是培养创 造能力的最佳期。所以,在中小学要树立正确创新素质教育观,积极开展创新素质教育。对学生身上创造性的 萌芽,要积极、适时,按着创造心理规律给以培养、扶植、拓展、开发、强化,不断提高创造个性素质。这既 是创新素质教育的任务,也是青少年创造性心理潜能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 
    研究与实践表明,在学校进行创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既是重要的,也 是可能的,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必须提高认识,转换观念,扩大共识,增强配合,坚 定搞好创新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三、关于实施创新素质教育的几个原则 
    实施创新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大改革与创新。在指导思想、过程管理、结果评价等方面,必须坚持以 下原则: 
    1.进步性原则。创新是对传统、常识、常规与秩序的超越、完善、纠正和发展。其成果应是新的、有用的 、进步的。创新有进步创新,非进步创新。实施创新素质教育必须坚持进步性原则,不违反法令和伦理道德。 坚持这一原则,就是要培养学生进步的先进的创新意识,树立为祖国、为人民、为人类、为和平、为正义而创 造的世界观。凡是有利于发展与解放生产力;有利于发展经济、改善与提高人民生活的;有利于人类社会稳定 和平与安全的就去创新、就去创造。凡是对危害人民、危害人类、危害和平的创造与发明,就不能去创造。否 则,就是对正确的破坏,就是对人民的犯罪,就是对社会的造孽。 
    坚持这一原则,还要坚持既抓创造智力,又抓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 生的意志、毅力及“进攻性”品质等非智力因素。智力不完全等于创造力。一个智商水平一般的人,但非智力 因素水平高,意志坚强、吃苦耐劳、有毅力、有信心,在事业上往往能有所作为。相反,一些智商水平较高的 人,由于懒惰,没有毅力、自命不凡,反而在事业上一事无成。这说明,如果一个人只具备了智力基础而缺乏 毅力因素,那么这个基础再好也不会产生创造力。

关于创新素质教育的研究与思考

[1] [2] 下一页


历史上,成才者往往不是在顺利、舒适的环境中产生,而往 往更多地经历磨难、失意、凌辱、孤独与病恙。其创造能力在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支撑下会更加发扬光大 。 
    2.整体性原则。即根据系统科学原理,统筹规划、科学运作,追求实施创新素质教育的整体效益。依据这 一原则,学校实施创新素质教育,就要围绕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对教育办学体制、教育观念、教育模式、 教育内容、教育条件、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诸因素进行综合改革、系统创新、系统优化,建立良好的创新素 质教育运行保证机制与体制。用良好的创新教育素质条件去保证提高创新素质教育的质量;依据这一原则,实 施创新素质教育就要坚持全学校、全家庭、全社区、全方位齐抓共管,营建良好的实施创新素质教育环境;依 据这一原则,实施创新素质教育就要坚持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与创新性,对德、智、体、美、劳等各育一 起抓,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与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等诸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整体发展,成为高素质创 造性人才。 
    3.主体性原则。即坚持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主动活泼的发展。坚持主体性原 则,教师就要讲民主,变课堂为学堂与讲堂结合;变只传授知识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创新能力结合;让学生从 沉重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抬起头来听课,挺起腰板走路,让学生有较充足的想象与创造的时间。坚持 主体性原则,就要坚持共性与个性一起抓,既注意对共性的全体全面的培养,又要注意对个性的发展,特别是 要重视对创造个性的培养。学生自小有许多个性表现,有的不怕困难,自信心足,独立性强;有的坚持性强, 情绪热烈而稳定,有较强的探索动机。但这些品质往往被学生的顽皮、任性、内向、古怪等超越常规的现象所 掩盖,因而有时得不到教师的赞赏与肯定。因此,教师应充分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注重学生整 体素质的培养,不能只是表扬那些顺从、听话,会来事的学生,而应经常关爱、鼓励那些敢于提问,经常有新 观念,有坚持性的学生,使其创造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4.创新性原则。既在素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创新的教,学生要创新的学,营建一个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 的良好的民主的、和谐的环境。坚持创新性原则,在教学方面,教师就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竞赛式、调研 式等优化教法,不仅传授知识,还要交给学生知识创造的规律,交给学生发现、获取知识的能力;在精神方面 就要形成一种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气氛。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能主动地、自由地思索、想象、发 问、选择,甚至行为。教师对学生的创造性要善于引导、鼓励;对学生的异常思维方式、顽皮、任性要善于理 解、宽容、奖抑;在物质方面,就要加大投入,为学生们的创造性活动提供时间、空间和材料。为学生安排集 体活动之外的自由活动的时间、空间和材料。为学生提供场所,让学生去参观、游览、玩耍,接触自然和社会 ;为小学生、幼儿提供各种材料和玩具,以此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环境方面,就要有能引起创造 思维的感观刺激。如抽象画及发明家、创造家的头像与成长发展史的介绍,等等。 
    5.实践性原则。即坚持实践第一,教学做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创。坚持实践性原则,就要 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生产、贴近高科技。结合现实、结合实际教学做 。既不仅学到真实创新本领,又服务了社会;坚持实践性原则,就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创造性的活动。让学生自 己设计、亲自体验、自我评价,体味创造的滋味。如开展调查活动、观察活动,开展角色创造活动、编讲故事 活动、科技小制作活动,等等,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想象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创造 的能力。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为铁的左部右加容 

上一页  [1] [2] 


【创新素质教育的研究与思考】相关文章:

对素质教育的思考08-05

大学生创新创业路径研究与思考08-14

数学的素质教育思考08-17

对物理素质教育的思考08-17

新形势下高校激励机制创新研究的多维思考08-17

区域推进素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08-05

关于素质教育思想的哲学思考08-05

对素质教育下数学教学的思考08-07

对当前翻译研究的思考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