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试 论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评 价 标 准

试 论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评 价 标 准

时间:2022-08-17 15:40:23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 论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评 价 标 准

大约三四年前,我在经历了一番“跳槽”的折腾之后,重新回到课堂。面对曾经的出发点和眼前的停泊地,我有一种束手无策的感觉。而恰在这个时候,一位裤管挽得高高的农民,给了我睿者的指引: 

那是一个细雨的午后,这位农民父亲打着土布的雨伞来找他的孩子。这是一堂寻常的语文课,课开始仅有五分钟。我说:“有什么急事,你把孩子叫走吧!”那位父亲连连摇头:“不,让他听完这堂课我再带他走。”于是,这堂课有了一位特殊的听众——一位打着土布雨伞站在教室外边滴雨檐下的父亲;于是,这堂课我上得特别投入,就像一位高超的琴师,在五十多名学生的心弦上拨弄了一曲…… 

从此,我踏进课堂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堂课是我也是学生乃至学生家长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我和我的学生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当为这堂课的平庸苍白而惭愧,也不应当为这堂课的碌碌无为而悔恨; 

从此,我走下讲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今天这堂课,学生收获了没有,我收获了没有;课的哪一个环节处理得特棒,哪一个环节还有待提高…… 

——是的,通常而言,教师的职业感受总是以“苦”为先。但当我们意识到生命的蜡烛在“照亮”学生的同时,也应“照亮”自己,乃至“照亮”社会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投入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境界中去,寻求一种生命的意义、追求的乐趣呢?正如叶澜先生所言 

:“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据以上述体会,我认为,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从“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的前提出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列入以下三项重要内容: 
一、课堂是否有师生全部身心的投入 
一位语文教师执教《庖丁解牛》时,学生提出有几句话难以理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为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这位老师立即在黑板上写下王国维的三句话来类比:“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第一境界,可和“所见无非牛者”相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第二境界,可和“未尝见全牛也”相比;“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斓珊处。”——是第三境界,可和“官知止而神欲行”相比。 

——其实,课堂教学何尝不需要我们师生“官知止而神欲行”呢! 
教师职业是“以精神振奋精神,以气质影响气质,以人格塑造人格”的职业。其职业特点,呼唤着教师对教育,尤其是对课堂的全身心投入——投入理想,投入信念,投入人格,投入情感,投入个性,投入热情……也可以说,是投入整个的生命。如果一个教师耐不住寂寞,眼睛盯着窗外,总想跳槽干些什么,专业思想不稳固;如果一个教师不安于清贫,白天讲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晚上却干起“摧眉折腰事金钱”的有偿家教,把骨格都丢了;如果一个教师抱残守缺、不思进取,教案是“老脚本”,上课是“山海经”,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那他是不可能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教师必须要把“职业”看作“事业”,把课堂视为人生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才能有生命力的辐射。 

同样,作为既是教育对象,又是学习主体的学生,也应当把课堂学习看作人生的一段重要经历。这是承前启后的一段经历,这是打下基础的一段经历,这是必不可少的一段经历。在终身教育已在全球范围内确立的今天,“学会求知”也好,“学会做人”也好,“学会做事”也好,“学会交往”也好,作为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的主阵地还是在课堂。因此,教师要启发带动学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在课堂的蓝色海洋里,如雪白浪花般地自由奔涌。 

让我们用敬佩的眼光来看看成都市石室中学李镇西老师以《心灵飞翔的时刻》②为题论述的“最近一节普通的语文课”吧!——“窗外,银杏树金色的叶子在寒风中顽强地燃烧着自己最后的生命;室内,我在给学生朗读路遥的中篇小说《在困难的日子里》,我和同学们的心灵正和路遥高洁的灵魂一起激荡。此刻,教室里弥散着一种宁静、温馨而又崇高的气氛,每个人仿佛都可以听见其他人心脏的跳动。是的,我们胸膛里的热血正和着主人公青春的激情而汹涌澎湃……” 

可以想见,师生在课堂上进入的是怎样一个境界:用“荡胸生层云,决眦鸟归林”来作比,或许并不过分。我想,彼时彼地彼情彼景,教师心里是不会想着职称问题,学生胸中是不会装着午餐排骨的! 

值得指出的是,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应有双重人格。首先,他是自然人,具有自然人人格,和所有自然人一样,有属于他自己的能够反映现实生活的情绪、情感、意志、观念和行为、以及表现这一切的个性化的表情、语言和动作。其次,他不是一般的自然人,他同时又是教育文化的载体,除了自然人人格成份外,还必须包括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以及教育目的,作为其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在全身心投入课堂的同时,也要适时调控自己,修正自己,让自己处在比平时更充实,更丰富,更准确,更深刻,更自信的高状态中,处在“忘我”的境地。 

二、课堂是否有师生情感世界的融通 
两千多年前,孔子明确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认为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强调非认知因素“好”和“乐”对于“知”的重要作用。夏丐尊先生在《爱的教育》译者序言中更说过一番发人深思的话:“学校教育到了现在,真空虚极了。单从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马灯似的更变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未有闻有人培养顾及。好像掘池,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于池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确实是这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受到金钱和权力的冲击,永恒的话题如恋爱、婚姻、家庭、事业等也越来越多地受到物质的影响。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当代中学生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需要交流,需要沟通,需要理解,需要喧泄,需要慰藉,他们把课堂作为情感通道,把老师和同学作为诉求对象,是顺理成章的事。面对生情百态,是弘扬,是容纳,还是抵制;是倡导,是允许,还是反对;是歌颂,是激励,还是鞭挞;是赞许,是默认,还否定;是热情,是温和,还是冷淡;是褒贬,是劝勉,还是告诫……教师总要有一个倾向性,总要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在师生精神世界的情感领域力求融通,方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执教日本作家栗良平的短篇小说《一碗阳春面》,在让学生把握了小说的情节、人物和环境三要素后,让他们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文中哪些句子最感人。有学生说:“我觉得母子三人前三次吃面时的外貌描写最感人。三次,母亲穿的都是那件不合时令的斜格子短大衣,这大衣到后来就褪了色。而两个孩子开始都穿着崭新的运动服,第三次的时候,弟弟穿起了哥哥的旧衣物。这说明母亲爱孩子,孩子后来也能体谅母亲。我大年夜也穿新衣服,可我从没注意妈妈的穿着,今年我要用零用钱给她买新衣。”又有学生说:“我觉得这一篇文章每一句都让人感动,我要把它原原本本地念给爸爸听。因为……因为他下岗了。爸爸下岗了,一夜之间与我和妈妈之间有了一道无形的屏障,我感到爸爸的眼里充满了怨恨,我担心爸爸这个大男人的精神会崩溃。我想读完这篇文章后对他说,下岗是暂时的,希望是永存的。不管怎样,我和妈妈总在他的身边,他一定能找到新的工作的!”最后一位同学说:“文中淳儿在作文中说:长在成人后,想开一家日本第一的面馆,也要对顾客说,努力吧,祝你幸福,谢谢。我也许将来不会开面馆,但我一定会向我认识的人说这几句话:努力吧。祝你幸福。谢谢。我还会说:好人一生平安。”对于学生的感想,我不断肯定,及时评价。对于第一位学生,我说:“我为你母亲感到骄傲!”对于第二位同学,我说:“是的,形式上的下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下岗。坚信你爸爸会在你的鼓励下正视现实,迎难而上,面对挑战,寻找机遇,开辟出一条光明大道的。”对于最后一位学生,我这样作结:“好人一生平安,这话说得好。文中母子三人,老板夫妇,面馆的所有顾客都称得上是好人。我们祝他们一生平安。同时,也希望大家都做这样的好人,希望我们自己也一生平安。我提议,我们来唱一首歌,歌名就叫——《好人一生平安》。我们祝福天下所有的好人一生平安!”课堂里每个人都自发起立,动情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