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多方位训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新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把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培养学生的“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等语文能力同等重要。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一、规范语言——口语交际训练的基本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交谈”,而我们潮汕农村地区,由于受方言的影响,小学生不习惯讲普通话,甚至上课时也用方言回答问题,这种不良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言交际。因此,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首先应让学生爱读普通话,读准普通话,规范学生的语言。这就要求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教师应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带动学生说普通话,指导学生说准普通话,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一节课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包括提问、讲解、与学生对话等。当学生用方言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示意中止,特意用普通话给他们作提示,并作示范;当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普通话不标准或语法不规范的现象时,在适当的情况下,教师应及时让其中断,并以标准的普通话予以纠正,让学生跟着读,读到准确为止。这不但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语言,还有利于端正学生对普通话的学习态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走上课堂只用普通话、用准普通话的正常轨道。课外鼓励学生用普通话交流,教师亲自投身到学生中去,如打招呼、谈话等,教师应主动运用普通话,调动学生说普通话的积极性,让他们敢说、乐说,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出现的语言不规范现象及时加以纠正、指导。同时结合班级实际开展如: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赛、辩论会等活动,增强学生讲普通话的意识,提高讲普通话的能力。
其次,努力调动学生对生活语言的积累,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需要给学生提供或指导搜集一些有关交际内容的语言材料。如指导搜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等,以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语言实践。
再者,对学生的听说习惯、交际方式与态度等教师应进行精当指点,如语言要准确、连贯,说话态度要诚恳,认真倾听别人的谈话,并作出相关的回应等,同时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形成师评生,生评生的局面,使学生的口头语言变无序为有序,从说一句完整的话开始,逐步过渡到说连贯的几句话或一小段话,并且用词准确、恰当。
二、课堂教学——口语交际训练的主阵地
教学过程,其实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是师与生、生与生进行学习交流的过程,也是实施口语交际训练的主阵地。因此,充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一)利用口语交际课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教师应努力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接近学生已有经验的话题,使学生有话可说;在口语交际课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这对提高全体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1、创设情境,在表演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情境”实际上就是一种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语言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的优化了的语言生活环境。在这些情境中利用角色效应,让学生扮演、担当特定的角色进行口语交际,他们为了扮演好自己担当的角色,必然会认真倾听他人的语言,才能顺利地用恰当的语言加以回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动必然培养了其合作精神,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的要求。比如《讨价还价》这一口语交际课中,先准备好商店场景中的商品,让学生自由选择扮演角色——“店主”和“顾客”,教师提出交际要求:根据商品的质量判断商品的价格后进行讨价还价,要认真倾听对方的语言并作出回应,注意语言礼貌文明。然后放手让学生自由进行交际活动,教师也参与其中。他们个个兴奋不已,很快地投入到角色中,情不自禁地按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身份去表达、去交流、去表演,一个个表演得有模有样,有的还说得头头是道。这样,学生融入情境之中,言语表达得以充分、自由地发挥,达到了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我们还可模拟一些社会交际活动情境。如模拟在“旅游”活动中当小导游,向“游客”介绍学校和各地的风土人情、景物;模拟在“购物商场”活动中当售货员,向“顾客”推介商品;在模拟“银行”、“餐厅”等服务活动中当服务员等。这些令学生兴趣盎然的模拟活动,他们既熟悉又感到新鲜,个个跃跃欲试,交流起来也敢放开胆子。在这些充满自主气氛的活动中进行交际,必然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这些模拟活动也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进行实际的交际活动打下基础,适应 21世纪人才的需要。
2、在评议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让学生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对别人的语言、行为表现进行讨论、补充、评议,这不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评议活动也是师与生、生与生的学习交流,是口语交际训练最常见的形式和良好的机会。如在《讨价还价》这节课的表演结束后,师生进行评议活动。教师先请学生讲述刚才遇到的交际情形,反馈他们倾听认真与否的情况,然后让他们在这个基础上来评价其他同学说得怎么样、做得好不好,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师与生、生与生互相交流看法。这个过程不仅纠正了不良的交际习惯,还使学生变得敢于争论、善于交流,从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评议”这个环节。
(二)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课堂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学习生活天地,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的阅读实践可以在质疑、讨论、评价、复述等环节中进行,这正是训练学生口语能力的良好机会。因此,应充分重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在质疑解疑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质疑解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不但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跟人讨论的交际能力。尤其是解疑的环节,就是通过互相讨论、议论,甚至争论来求取真理、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如教学《幸福是什么》时,通过引导学生看图,让他们带着“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思考文中三个主人公分别感到什么是幸福,想象自己就是三人中的一个,在小组中谈谈自己的体会(第一个说:“我现在是一个医生,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能帮助别人,我也感到幸福。”第二个说:“我做了很多对别人有用的事,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感到幸福。”第三个说:“我种麦子并养活了许多人,我感到幸福。”)谈后小组成员讨论、修改。综合大家的意见后,小组内选一位擅长表演、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上台表演。同学们评议、评分。没有充分的交流、讨论是不可能获得真知的。而且,这个“交流、讨论、表演、评议”的过程就是学生无拘无束地用口语表达自己见解的小天地。在这个小天地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自然而然地得到了训练,不断地提高。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这个环节并认真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2、在复述课文中加强口语训练。
《课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复述故事、音像作品的大意和精彩情节,无疑地,让学生复述课文是达到这一目的要求的重要途径。首先,让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说出文章的大意;其次,在学完每一课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不拘一格,鼓励学生参与。学生复述时其他学生要认真听,当复述得不流畅时,可让其他同学补充,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不论学生复述得怎样,教师都应加以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口语能力的途径很多,还有如引导看图说话、组织评议等等,教师应精心地去发掘,有目的地训练,这对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社会实践——口语交际训练的大后方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课堂教学是主阵地,但这还远远不够。语言的训练,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实践,即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因此,我们除了重视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外,还需要引导、组织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实践,开展各种社会交往实践活动,包括:①考察活动。如组织外出参观、访问、调查等活动;②服务活动。如组织慰问、做好事等活动;③联欢活动。如与校内外小朋友联欢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除了做好上述几方面工作外,还要注意:一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一种感觉:口语交际课是我们自己的,是轻松的、自主的。同时,教师还要认识到: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是正在成长的人,因而每个学生都是等待开垦的金矿,有着发展的可能和潜力。但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要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把相信人人能成功进行口语交际的期望传达给每个学生。教师还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可以作为一个听众、朋友而不是一个威严的“法官”,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式的交流。二是要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营造一个轻松的、积极的班级口语交际环境。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显然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因素。如果一个学生在说时,其他学生冷眼旁观、窃窃私语,甚至进行人身攻击,那么,又有几个学生能够顺利、轻松地完成口语交际?可能连最后的一丝勇气都要消失。所以要鼓励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既要学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要学会倾听、补充和帮助,让融洽与合作的阳光普照每个学生的心灵。
鉴于口语交际是一个新事物,就像春天一样鲜活,就像原野一样蕴藏丰富,笔者不揣高低,试着走进“春天”的世界,试着“挖”几下子,纯粹是抛砖引玉,还请专家、同仁一起研究、探索,开创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千紫万红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