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借助现代教育手段 完善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功能
美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它不仅具有陶冶情感的功能,还对培养人的高尚品德,促进人的智力发展,增进人的身心健康、人格完善和谐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借助现代教育手段,有意识强化育德、促智、怡心等美育功能,可使枯燥的文字化为生动美好的形象,使死板的记忆与独特的思维,创造性的想象结合起来,把空洞的说教变成吸引人、鼓舞人和令人心悦诚服的光辉形象,让人的感官得到丰富的满足,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让审美教育在培养、塑造学生美的情操和心灵,促进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以形象感染力为依托,以美引善育德。 语文课上,思想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辩美丑、断善恶、识真假,逐渐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现行的语文教材,大多数课都再现了自然的美和社会生活的美,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如表现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司马光》、《钻石》,反映祖国壮丽河山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林海》、《桂林山水》,表现革命战士英勇不屈的《刘胡兰》、《视死如归》等,教材的内容、教育对象的特点以及审美教育的必然性,都表明须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审美教育之中,以美育德、以美引善求真,使学生在效仿榜样的过程中接受思想教育。 小语教材中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都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吸引人、打动人,这些形象作为社会生活的高度概括和浓缩,它们一方面具有美的感染性,好象客观实一样,一方面又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带一定的思想倾向性。这种思想倾向思想性是利用生动的形象进行某种思想的宣传、灌输,当读者在领会形象时,便不自觉地受到思想影响,也就受到了一定的思想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以审美教育为形式,渗透思想教育,不能靠抽象的说理来实现,而是重在美的形象感染。美的形象感染通过感应吸引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身心结构发生相应的转变,从而在学生心灵打上美的烙印。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课初播放关于桂林山水录像,让学生看着画面,听着解说,欣赏着优美的配乐,这样,借助现代教育手段渲染了气氛,激起了学生的美感,为学好全课作了必要的铺垫。再让学生通过视觉感知漓江“静、清、绿”的特点,同时播放录音《让我们荡起双桨》,使学生陶醉于荡舟漓江的神游之中,从而领会祖国绚丽河山之美,在讲桂林山水的特点 时,教师在投影仪的玻璃片上简略地勾勒出一组山形,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桂林山的“奇、秀、险”,在此过程中,借助现代教育手段,渲染形象,烘托气氛,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优美的形象感染中受到感染,受到美的陶冶,在身心上打中美的烙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收到了“以美引善育德”的效果。 二、以教材语言为凭借,以美求真促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智和美的关系应该是紧密联系结合相互渗透的。从美学的观点来说,美的东西从根本上说应该是真和善的,真和善相统一的东西也必然是美的。一方面,审美教育必须以学生一定的智力为基础;另一方面,审美教育对学生智力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小语教材大多是节选的名篇佳作,含有丰富的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的内容,这些内容都通过语言文字来表现的,要感受这些美就必须以文字为中介。因些,在语文教学中必须以教材语言为凭借,结合有关语言训练,让学生在语言训练中进行美和熏陶,从而获取知识。例如《燕子》一文描写春天的美丽:“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小燕子从南方飞回了,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这段语言生动形象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时,播放与课文配套的录像,让学生仔细观察,体验情境,跟着眼前的画面,随着老师的导语,进行语言训练:(朗读)“春天到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远处有像驼峰一样起伏的群山,近处桃花红艳,梨花似雪,……河边柳枝吐芽,还把小河当作一面镜子, 在认真梳洗呢……”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现代教育手段,凭借教材中优美的语言创设情境,使学生沉浸于美的意境中,认真观察、思考,大胆想象,自由表达,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感知、思维、想象和表达的能力,达到了“以美求真促智”的目的。 三、以情感体验为纽带,以美怡心。 情感是审美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外部世界同主体意志的关系和主体内部状态引起的具有特定色彩的身心体验。愉悦的情感是能增进人的身心健康的。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从具体的语言文字出发,挖掘作品内涵,为学生创设愉快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情感体验中获得愉悦的快感。如《在希望的田野上》一文,教学时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并播放录像《今日华西村》,学生听着优美的歌声,观看着美丽、幸福、富裕的华西村,不由得情境交融。此时情感灌注在意象之中,并使意象成为表象,随着情感的理 解,学生领悟、感受到美的人生,进而全身心地向往着幸福、憧憬着希望,从而获得赏心悦目的快感,满足了情感 ,愉悦了身心 。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大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