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构建互动平台 开启交际窗口
交际活动是人最基本、最经常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而善于交往,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的重要条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是学生语文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学生在入学前已经具有一定的口语交际基础,但是由于他们缺少规范地指导以及正式地交流,所以说话时往往会害羞或紧张,不能准确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实际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注意激发他们说话的兴趣,增强他们说话的信心,适时进行说法指导,以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交流兴趣为基础,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目标,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一、以兴趣为基础,吸引学生想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为激发学生“说”的兴趣,我注意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入手,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 1、把话题引向学生的日常生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感兴趣。”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在心情愉快、兴趣高昂的时候才会 “畅所欲言”。要使学生想说、乐说,首先要调动学生说的兴趣。我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注重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即一切要适合儿童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内容的选择上,我没有完全让学生按教材中的交际主题进行交流,而是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入手,选一些如“说说我自己”、“介绍我的朋友或家人”等这些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又有话可说的内容,来激发他们与人交流、沟通的兴趣,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口语交际其实就和我们平时跟别人说话一样,人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 语言的实践需要大量的活动作基础,有道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口语交际在课外有更广阔的天地。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秀丽,不少家庭在节假日纷纷带孩子外出游玩,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这给学生的口语交际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我常让学生把自己在游玩时看到的或感受到的讲出来。在“五一”假期结束后,我班开展了“开心的一天”口语交流活动,同学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有一名叫武彬的小男孩是这样描述雪山彩虹谷的:那里真是太神奇了!有那么多我从没见过从没走过的桥!有那么多我玩不够的地方!彩虹谷里的溪水在我身边流着,溪边开着各色的野花,最让我惊讶的是那里竟然真的有彩虹!美丽的彩虹挂在我的前面,好像只要我一伸手就能采到它!听到学生绘声绘色地描述,我知道我要做的只是鼓励他们说出来,然后倾听,必要时再指导他们,让其说得尽量有条理。 2、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交际形式。 学生有了乐于说的内容,还需要有乐于说的形式。因此,我安排了一些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口语训练来开启学生的“话匣子”。我经常利用活动课、课前交流这些时间,让学生讲故事、说笑话、自我介绍、说见闻趣事、谈游戏后的感受等,给学生创造一个融洽的交流氛围,让每个同学都能感到无拘无束,都有发言的机会,以此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想说、乐说。口语交际并不是一定要专门拿出一节课来上,它完全可融入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如在学习了《小书架》一课后,我让学生先画画自己家里的书架,再让他们在小组里展示图画,边展示边介绍,最后再让几位同学在全班展示介绍。学了《两只小狮子》一文,在学生读熟全文,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他们畅谈自己对两只小狮子的看法。这不仅深化了对内容的理解,还让学生在畅谈中自由地进行了口语交际,效果非常好。 二、以信心为支柱,引导学生敢说。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想说,但又怕说不好,不敢说,既表现出跃跃欲试的样子,又流露出缩手缩脚的姿态。这时怎么办呢? 1、给予恰当的鼓励。 教师的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教师的爱,教师的鼓励,哪怕只是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赏的眼神都会使学生充满信心。我们班有一名小女孩叫黄雯雯,她是全班公认的最勇敢的孩子,每次讲故事或介绍事物时,她总是第一个上台。其实最初的她也并不是这么勇敢的。在第一次举行故事会时,她扭扭捏捏地第一个上了台,可我给了她极高的评价,对她大加赞赏,夸她是全班最勇敢的孩子,说得也很好。以后每次交流,她总是抢先上台。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欲望,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抓住时机来引领他们进步。所以说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师抓住学生想说的心理,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同时进行适当的引导,会使他们的“话匣子”彻底打开。 2、创设融洽的氛围。 要想消除学生“怕说错”的心理,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融洽的交流氛围。在每天上课前,我总是坐在学生中间,向他们讲述自己遇到的事或看过的幽默笑话,来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同时倾听他们最急于表达的话语。他们既可以表露自己对各种学科的喜厌,也可以讲述同学之间的离合;既可以诉说家中的酸甜苦辣,也可以描绘动画片中的惊险曲折。总之,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让他们不再惧怕、紧张,从而增强自信心。 三、以方法为准则,指导学生会说。 想说、敢说是口语交际的前提,让学生会说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这也就是说,我们强行教给他们东西,不如让他们在实践中摸索更易于掌握。低年级学生在口语交际中都有想说的欲望,但有时却不知如何去说,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说,说的话就东一句,西一句,想到哪说到哪,缺少必要的条理性。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注意方法指导。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口语交际中更是如此。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怎样说才能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让别人听清楚,听明白。但这种引导绝不是单纯地说教,而是要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具体地指导。 1、通过对比,让学生自主感悟。 常言说的好:有对比才会有甄别。对于同一话题可进行你说与我说、学生说与老师说、大人说与小孩说等形式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不同之处,学习别人的优点,找出自己在交流中的不足,从而了解如何说才能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种感悟比单纯地说教更易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如在“我的妈妈”口语交流活动中,许多学生只有一句话:“妈妈很疼我”、“妈妈很漂亮”、“妈妈很爱我”……面对这种情况,我做了一次示范,抓住妈妈苍白的头发、粗糙的手、关切的话语、慈善的笑等进行描述,让学生感知到在介绍人物时要具体,要抓细节。 2、利用各种媒体,让学生学习他人。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现代媒体的发展,现代媒体的多样化,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让学生通过看电视、上网、读报等形式听、看别人是如何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讲述的,同时学习别人如何运用动作、神态等一些辅助的手段进行表达。长此以往的耳濡目染,会对学生的交际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在此基础上注意指导,让学生学以致用,立足实际与他人进行交流,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水平。 总之,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进行口语交际,使其在交流中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规范自己的口头语言,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技巧,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想说、敢说、会说是我们的根本目标,要达成这个目标就需要教师创设恰当的情境和融洽的氛围,加强交流方法的指导,同时又要注意指导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乐于接受,从而尽快地提高其交际水平。当然教无定法,每个人可依据自己学生的爱好与特点采取相应的学习方法。教师所要做的就是送一把钥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掌握并会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