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新教材口语交际教学摭谈
新大纲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际中进行;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这些话强调了从教学环节、交际情境、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努力体现口语交际的交际性和实践性
重交际。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行为,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营造交际环境。多层次是指在二人、小组、班级等各个层次上开展交际活动。二人交际可以是同桌、好友、师生,小组交际可以是课内学习小组、课外学习小组、社区活动小组等。多渠道是指口语交际的渠道很多,从大的方面来讲,主要分为学校、家庭、社会三条渠道。三者有机结合,互通信息,形成交际网络,构成信息影响的全方位状态。多形式是指口语交际活动的形式不拘一格。如“课前一分钟要事谈”、“学校一日生活谈”、“上学见闻谈”等,还可以辅之以“跳蚤市场”、“逛超市”等活动,教学形式各有千秋。在交际活动开展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热情的态度投入其中。如:“有表达的自信心”,“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等等。
重实践。重实践就是要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交际。教师要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情境来组织教学活动,将口语交际训练贯穿于生活的始终。要创造机会,教育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关注日常的生活,关注社会大事,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交际。
二、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口语交际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实践课,教师组织教学时,必须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忌上成语言技巧课。作为教师,对交际活动的策划和设计要高屋建瓴,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的,以引发学生“深层互动”为前提,以 “活化教材,深化教学”为方略,把培养儿童的口语交际能力落到实处。
设语境,激兴趣。语境,就是指让学生有话可说的情境。学生置身其中,将激起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产生“一吐为快”的冲动。
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根据教材内容,借助实物、图片、声像、表演、语言描绘等,创设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场景,让孩子们置身其中,乐而动情,进而情动而辞发。如:一位老师在上《请到我家来》,她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一个具有浓厚乡村气息的家园,并配以儿童歌曲《我的家》:“看那边绿水青山风景美如画,弯弯流水,几支野花,围着竹篱笆……”稚气的童声感动了孩子们的心灵,激活了孩子们的思维。在轻快悠扬的音乐声中,孩子们活蹦乱跳地找到了自己的好友,兴致勃勃地打开了话题……
联系生活,再现情境。丰富的日常生活是孩子们永恒的话题,教师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时空,再现多彩生活的一时、一事、一物……让孩子们触发灵感,激发兴趣。有位教师在上《打电话》一课时,有意设置了这样几个情节:
①放学时,要下大雨了,我回不了家……
②因为天气变化,学校临时通知明天的春游改期进行,可是我们的主老师开会去了……
③爷爷生病了。一大早我们全家都赶到了爷爷家,还没来得及请假……
④下午排练节目去了,我不知道今天的作业是什么……
遇到这些情况该怎么办呢?教师让学生扮演角色“打电话”。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稍作引导:如果对方不在家呢?给家长和老师打电话与给同学打电话有什么不同?这样,借助生活,引发话题,循序渐进,点拨引导,不仅培养了学生口语交际的文明行为和习惯,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实际交际能力。
讲互动,重参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只有互动,才能体现交际功能。口语交际教学的互动方式很多,较为基本的有这样几种:
生生互动。这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交换思想的过程。它的运作方法是课堂上学生互相讨论。这种方式特别容易激活学生思维,因为,每个学生都处于一种相对放松的心理状态,不用担心说错。在互动中,学生会获得更多的思维结果和思维方法,获得平等交谈的权力,合作精神、交际能力能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高。
师生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决不是教师问、学生答的问答式,也不能只停留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范围内,而应该走出师生圈,转换角色,建立一个平等交流的交际网。教师应该与学生融为一体,把自己作为交际活动的组织者,让学生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
群体互动。指学生间的小组合作学习或者全班式的集体讨论,甚至包括走出课堂与人们交流。这种方式,学生的参与面更广,接触的人更多,探究的问题更深入,效果会更明显。
一位教师在上《请到我家来》一课,教师安排了三个环节:①同学们,找到你们的好朋友,热情地请他到你家里做客吧!②同学们的家真好玩,老师也想去你们家,谁来请我呢?③听课的同学和老师也想到你们家去看一看,你愿意与他们交个朋友,请他到你家里去吗?拿上你的名片,热情的邀请他们吧!这样,生生、师生、群体互动,场内场外融为一体,情感的交流、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全部蕴涵其中了。
给“自由”,扬个性。这里的“自由”是指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让他们畅所欲言。学龄前的儿童,他们掌握了大量的语言材料,能够随心所欲的表达心声,但有的儿童入学后口语发展反而出现倒退现象:说话瞻前顾后,甚至不言不语。因此,教师首先应创造一个任其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他们的个性得到保护,千万不可限制孩子们的自由,挫伤孩子们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提意见,甚至允许插嘴。总之,在交际中要做到:形式上自由组合,思想上放胆随意,表达上言无不尽。要让学生充分建立表达的自信心,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
下面是某一年级班在课前一分钟交际时的说话内容:
生1:昨晚你看了电视吗?
生2:我看了新闻。美国的飞机撞了我们的飞机。我们有一个飞行员失踪了。
生3(插话):哼!真可气,撞了我们的飞机还不讲道理!
生1:我看了《蜡笔小新》。蜡笔小新会唱“加油”的歌。妈妈很累的时候,我就给她唱──
生2(打断生1的话):我会唱,我会唱。“打起精神来,打起精神来……”
从孩子们的交谈中,我们感到孩子的天真、稚气,同时还能体会到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这些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教师如果能因势利导,将促使个性的发展。
三、高度重视学生在口语评价中的参与意识
口语交际教学除了分年段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的评价外,还应重视在教学中及时评价。教师应让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小学生参与评价,从内容上说,一是评价交际的语言是否清楚明白;是评价交际的方式是否讲究文明礼貌;三是评价交际的习惯(说话姿势、心理因素、普通话准不准确)。对于学生的评价我们不要求全责备,关键在于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
一位教师在听了两个学生介绍从学校到自家的路线后,提出一个问题:“你们觉得我应该到谁家去做客呢?”学生纷纷发言:“您应该到女同学家去,因为她说话很热情。”“您应该到男同学家里去,因为他说得很清楚,他家比较好找。”“您不应该到女同学家里去,因为她说话的声音太小,我没听清。”这样,两位同学说话的优劣在孩子们的评价中一览无余了。
另外,在两人或小组间进行口语交际时,要让学生互相评价,可推荐优者、进步者给予鼓励。
总之,让学生参与评价,就是要让他们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树立自信心,敢想敢说;虚心听意见,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