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寒假备课专辑(二)
寒假备课专辑(二) 重 提 准 确 把 握 教 材 福建省安溪县教师进修学校 林润生 在倡导“大语文教育观”背景下,在倡导“语文教学资源无处不在”的同时,仍要十分重视发挥教科书的作用,利用教科书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开发学生的智慧。而在听课中我们发现,准确把握教材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准确把握教科书所体现的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 修订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迄今为止对语文学科性质,语文学科基本特点最为科学的概括。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大修订教科书中有充分的体现。 1、人文性的体现 一是体现在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如课文增加了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的文章,人类普遍关注的世界和平问题、资源问题、环保问题、科技发展问题,都有一定数量的选文;增加了情感性、哲理性的选文,反映亲情、友情的课文比以前多了,反映人生智慧的课文也比以前多了。课文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丰富人文性的内涵,使学生在读书培养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接受人文精神的陶冶。 二是体现在“预习”和“思考 练习”中。人文性的基石是人性,尊重人,尊重人的选择,尊重人的探究天性,就是对人性的尊重。预习·思考练习题中的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指导学生自主探究等,都充分地体现了人文性。 2、工具性 语文的工具性,指的是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教科书所体现的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即集中体现在课文的预习·练习中和运用·积累中。 二、 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特点 大修订教科书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年段目标的整体性,原大纲是每个年级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而且通过教科书把目标具体分解到一系列的读写训练项目中。新大纲只有年段教学目标,读写训练项目比原本少 ,每篇课文的教学,每次口语交际、习作教学,都着眼于年段的整体目标。 二是三个维度的整体性。在教学目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个整体,人文性与工具性是二个整体。 三是听说读写是一具整体。在阅读教学中,讨论交流,就是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小练笔,就是在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三、 要准确把握课文 原教参教材说明部分写得很详细,为老师理解课文提供了帮助,当然也带来了副作用,即老师对课文的繁琐的内容分析也因之有了依据,新教参为了革除原教参所带来的弊端,教材说明部分写得很简略或比较简略,对课文思想内容只是概括说明,没有详尽的分析。这对老师独立钻研课文留有余地,但也带来了困难。因此,提高教师自学的阅读能力也就成了当务之急。 准确把握课文,一是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知道课文写的是什么,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和情感,对体现课文中心的重点词句段要有深刻的理解,而不能只是大体上知道它的意思。二是要准确把握课文的表达特点。三是准确把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准确把握课文,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就不能给予有效的帮助,“以已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现实的。 四、 要准确把握教科书的教学法的特点 教科书中蕴含哪些教学法的因素,有哪些特点呢? 一是目标因素,课文前面的预习·思考·练习蕴含目标因素,因此要钻研预习·思考·练习题,把两者结合起来,确定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要围绕目标教学,为实现目标服务。 二是提高重点和疑点,预习中提示重点,让你想一想重点,自己能读懂多少,思考·练习再提示重点,引导你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十一册《开国大典》要求“把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写下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思考·练习的要求是“读句子”,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再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词句讨论交流。 三是激发学习兴趣。修订大纲非常重视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大修订教科书有充分体现。(1)课文的预习或是提供背景材料,或是提示课文内容要点,或是设置悬念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思考·练习中,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探究,而保持学习兴趣,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学习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而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 四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合作探究。 新大纲指出:“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为落实新大纲精神,新教材中安排了大量引导学生探究的内容和探究的形式,如:提出问题供学生探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提示探究的重点和探究的方法,提示是自主读书探究还是在讨论交流中探究等。 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而达到在读中感悟是新教材的主要特点之一。少作思想内容的分析,是对教师能言之的,引导学生领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没有读中的悟,就是傻读、导读,是对新大纲的曲解和误解。 五、 要准确把握作业特点 大修订教科书课文后面的作业,主要形式有二:(1)思考性的作业,这类作业,从内容上分,一是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整体感知,二是对重点词、句、段、含义和表达特点的领悟,三是引导学生想开去,说说自己的见解。(2)读、背方面的题目,默写、抄写等书面作业,教材中出现的作业形式是基本形式,教学中可以加以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思考题可以改为填空题的形式,要求积累词句的题目,可以改为问题,填空题的形式。 “多读书,少做题”,“多”与“少”是相对的概念,不要把它绝对化。“多读书”,含多读中的悟,“少做题”,少的是机械的琐碎的练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智慧的题目还是有必要做,这类 还比较少,需要老师的创新设计。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大修订教科书 双册教材介绍 安溪县教师进修学校 林润生 第一部分 教材介绍 一、 课文及重点训练 1、各册课文数量,老课文的比例,精读、略读课文比例 册别与课文数量 老课文 新课文 精读 略读 六册32课 26 6 17 15 八册32课 20 12 17 15 十册32课 22 10 18 14 十二册26课 13 13 14 12 2、重点训练 六册 理解重点词句;读文章、想画面。 八册 从内容中体会思想;分清文章的主次。 十册 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按一定的顺序写 十二册 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3、课文思想内容 丰富了课文内容,增加了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的文章,如,人类普通关注的世界和平问题、资源问题、环保问题、科技发展问题,都有一定数量的课文,增加了反映亲情、友情的文章,增加了传统文化的内容,还适当地让学生了解一些世界名著,课文的体裁,风格也较以前丰富多样,在十二册,继续安排了两课浅近的文言文,以便与初中的语文学习衔接。 二、精读课文 (一)预习 六册跟五册一样,精读课文没安排“预习”。 八册“预习”中的预习要求:(1)读课文;(2)生字词的预习;(3)提示抓住预习重点。一是课文顺序,如《西门豹》起因、经过、结果;二是课文的特点,如《倔强的小红军》找出对话部分,多读几遍;三是课文的重点内容,如《圆明园的毁灭》,要求想象当年的样子,找出描写毁灭部分,多读读想想。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在八册的预习中,自学生字词,仍是最主要的预习要求。 十册的预习要求突出两点,一是抓住含义深刻的或其他重点的语句,想想它的意思;二是在读不懂的地方或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以便在课上和同学讨论,或听老师的讲解。生字词的自学没写进预习,原因是到五年级识字已不是重要的教学任务,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仍应该把生字词的自学作为常规要求。 十二册的预习要求,突出两点,一是查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如《十六年前的回忆》《詹天佑》《草船借箭》等,二是在课文上旁注,写感想,如《詹天佑》预习要求“把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也可以在书旁简要写一写自己的感想。”《卖火柴的小女孩》预习要求“在最使感动的语句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穷人》预习要求“把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写上几句自己的感受。” (二)思考·练习 1、感悟课文思想内容和表达特点 六册 (1)边读边想象 如《放风筝》要求想象“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着”的情景,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荷花》要求根据课文中语句和自己的想象,看到一幅怎样的一幅画。《李时珍》要求读课文,想画面。 (2)读一段话或全文,体会怎样写具体。 如《海底世界》第四自然段,要求体会怎样写具体。要求体会《赵州桥》第 段话,围绕什么意思写。《故乡的杨梅》,要求体会课文怎样把杨梅的特点写具体。 (3)句子的感悟和运用。 a.句子意思的感悟。 b.造句。 要求造句的一般是关联词。 八册 (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如《古井》,要求仿照例子就重点句提问题。 (2) 重点词句的感悟。 如《长城》,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猫》,比较句子,体会表达情感不同,自己再举例。 (3) 引导学生想开去,发表自己的见解。 如《峨嵋道上》,对铺路人说什么。《落花生》,想说点什么? (4) 课文表达方法。 《记金华的双龙洞》读第五自然段,即从“外洞→内洞”部分,学习细致描写的方法。 《圆明园的毁灭》,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写辉煌的过去? 十册、十二册 感悟思想内容和表达特点,突出两点,一是继续重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在读书中自己解决问题。如十册的《放弃射门》要求提出问题、讨论,十二册《穷人》要求自己提问题。二是特别重视含义深刻的句子和重点语段的感悟,十册有5、6、11、17、25课,十二册有1、2、7、16、19课。 2、朗读、背诵、默写、抄写。 六册18课精读课文绝大部分课文要求有感悟的朗读,要求背诵的有11课,大都用“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这种表述方式,要求默写的有两课中的3首诗。要求抄写词句的有10课。 八册 17篇精读课文中绝大多数要求有感情地朗读,12课要求背诵,大都用“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这种表述方式,默写二首古诗。要求抄写词句的有4课。没有要求摘录词句的课文,生字词的掌握过关不能忽视。 十册18 篇精读课文绝大部分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要求背诵的有10篇课文,要求抄写词句的有10课。 十二册,14课精读课文绝大多数要求有感情朗读,要求背诵的有7篇课文,默写3首诗词,要求抄写的词句有9篇课文。 3、选做题 六册8题,八册10题,十册12题,十二册9题,主要形式:(1)课外阅读;(2)小练笔;(3)画一画,演一演。 三、 读课文 第六册 1、强调多读,如“读读”,“有感情地朗读”,特别是饱含情感的语段,或是描写生动的语句,都要求 多读几遍。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如《我和企鹅》写了哪几种企鹅?有什么特点? 3、重点词句的领悟。如《雨中》,说说“闪光的河”“点点花瓣”“穿梭的小船”各指的是什么?《千里跃进大别山》要求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 4、培养创新意识,一是引导想象,如《纸奶奶的生日》要求“大胆想象一下”,“你还想造出什么样的纸”;二是学习判断、推理,如《找骆驼》要求“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再想一想为什么老人能够指导商人找回骆驼。”《爱迪生》先提出两种不同看法:有人认为爱迪生的发明是因为他的天才,而爱迪生自己却说:“天才是百分之百的灵感加上百分之百的汗水”,要求认真读课文,为其中的一种说法找理由。 第八册 1、继续关注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如《猎人海力布》要求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学习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前半册要求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如《西湖的绿》)问“从课文中体会到什么”(《父亲和菜园》),后半册问的是:“表达什么思想感情?”(《丑菊》),“想象场面,体会思想感情”(《桂花雨》)。 3、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如《丑菊》要求联系《落花生》讨论:在学法上从这两篇课文学到什么。《黄河魂》问的是为什么不以“壶口的瀑布”为题。 第十册 1、仍然关注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如《毛主席在花山》,“说说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重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如《“诺曼底”号遇难记》要求“如果有读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问题和同学讨论,比如,船长用枪威胁争先恐后的逃生的人,他这样做对吗?” 第十二册 1、仍然关注整体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如《宋庆龄和她的保姆》,要求“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与同学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难忘的启蒙》“看看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表现了启蒙老师怎样的品质。” 2、要求课外阅读,如《猴王出世》,要求课外读《西游记》。要求课外阅读和课文有关的文章、书籍的课文达6课。 3、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如《难忘的启蒙》要求联系自己的一些经历写下来,《三克镭》要求就居里夫人自传里的一段话,说说自己从这段话想到什么。 三、 读读背背 六册 词语2次,名言警句2次、诗词2次,其他语言形式(绕口令、歇后语)2次。 八册 词语2次,名言警句2次、诗词2次,其他语言形式(对联、谚语)2次。 十册 词语2次、名言警句4次、诗词2次。 十二册 词语1次、名言警句2次、诗词2次,其他形式(趣联1次)。 四、 短文阅读 六册 神话1,成语故事2现代诗1,短文4。 问题: 1、词语的理解。 2、主要内容的感悟。 3、原因的探究。 例《南辕北辙》那个人错在哪里? 《画蛇添足》,最先画好蛇的人为什么喝不到酒,错在哪里? 八册 成语故事2,短文6。 问题: 1、感悟主要内容。 2、重点语段的感悟。 十册 成语故事2,短文6。 问题: 1、领会重点句的含义。如《贝壳》最后一句的句义。 2、大多问“为什么”。 如《中华龙》为什么称这块雨花石为中华龙?《给予的故事》为什么面临的选择是艰难的? 十二册 诗画轶闻1,成语故事1,其他4。 1、主要内容的感悟。 2、重点句的含义。 3、欣赏和评价。 如《螳螂捕蝉》:怎样劝说?妙在哪里? 《踏花归去马蹄香》那幅画妙在哪里? 4、引导语文实践。 《趣联巧对》,要求试着对对子。 五、 口语交际 六册(6次) 1、介绍1次(介绍校园)。 2、交流1次(交流纸的知识)。 3、请教1次 4、讲述3(次听音响讲故事,小小新闻发布会、续说故事《猪八戒吃西瓜》)。 八册(6次) 1、介绍(教你学一招)。 2、交流(交流物品,谈感受)。 3、讨论3次(自己选自己,好不好)暑假怎么过,学生结伴出门,旅游行不行? 4、推荐(推荐1 本好书)。 十册(6次) 1、介绍 次(家用电器或家具,少儿节目)。 2、交流 次(读书收获)。 3、讨论 次(发现朋友有缺点,怎么办,怎么过“六一”)。 4、讲述 次(春天的发现)。 十二册(4次) 1、演讲2次(如“假如我会克隆,我会……”) 。 2、辨论1次(“开卷有益”与“开卷未必有益”。) 3、评选1次(评选作文选)。 六、 语文实践 六册 1、每人做一两件关心爸妈的事。 2、古诗朗诵会。 八册 1、办手抄报,评手抄报。 2、调查社会用字情况。 十册 1、创办班级图书角。 2、成语故事会。 十二册 1、选编自己的作文选。 2、调查:我们与周围环境。 七、 习作 六册8次 记实作文6次,想象作文2次。 记实作文: 1、早晨(事、场景、景色,要求写出感受)。 2、自己和动物之间有趣的事。 3、参观××(景物、展品,要求写出感受,观众表现)。 4、自己喜欢的水果或蔬菜等(要求写感受)。 5、印象最深的一个人(要求有外貌的描写,写后修改)。 6、我最高兴的一次游戏(要求写感受)。 想象作文: 1、看图作文(补图作文)。 2、听音响编故事。 八册8次 记实作文4次,想象作文2次,应用文、自由作文各1次。 记实作文: 1、我家的星期天(一家人的活动,要写出“我”的感受)。 2、我喜爱的动物(要写出喜爱之情)。 3、记一个场景(要写出特点)。 4、第一次 (要写出自己的感受)。 想象作文: 1、假如我是 。 2、编一个科幻故事。 应用文: 1、写一本书(一篇文章)的内容概要。 大自由作文(题材不限)。 十册8次 记实作文4次,想象作文1次,应用文2次,自由作文1次。 记实作文: 1、春天的出现(要求写体会)。 2、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写真情实感)。 3、我的一次成功(要求写成功后的感受)。 4、向你介绍我的朋友(不写朋友,也可以写其他人)。 想象作文: 1、我想发明。 应用文: 1、写建议书。 2、给长辈的一封信。 大自由作文。 十二册6次 记实作文1次,想象作文2次,应用文3次。 记实作文: 1、难忘的 (人、事、景、物)。 想象作文: 1、看漫画作文(《假文盲》)。 2、假如我会克隆。 应用文: 1、给母校的建议。 2、表扬稿、建议书、调查报告(选材范围:我们和周围的环境)。 从上面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习作练习要求的特点: 1、在写实作文中,非常重视写感受。 2、随着年级升高,逐步增加应用文的比重。 这样的安排,和国际作文教学的趋势是相吻合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作文教学,一向重视实用,对自我表现、发展个性比较忽视。现在《语文课程标准》根据国际上作文教学发展个性与适应需要兵种的大趋势,提出我国作文教学要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能力,与此同时,继承重视实用的传统,继续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的协作能力,也是非常 必要的。教材的写作安排,体现了课标的精神,同时,先注重自由表达,在进行实用训练。【寒假备课专辑二】相关文章:
寒假备课专辑(三)08-17
专辑作文素材08-11
历年名企考题专辑08-15
准备课(参考教案二)08-16
求职必备:历年名企考题专辑08-17
第二单元 单元备课指要08-16
《京城特色餐饮专辑》电视节目策划方案08-13
名企考题专辑:知名企业考题汇编08-15
高二历史备课组总结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