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作文教学中如何培育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语言
试用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可见,学生能表达自己思想的语言就是学生的个性语言。培养学生的个性语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同时,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会在个性语言的发展中提高培养。 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语言呢? 一、在观察、思维、想象等智力活动中培育个性认知 语言表达和观察、思维、想象等智力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早在19世纪梭罗就指出:“表达是整个人的活动,我们的语言机制或许连着血管的,如果没有心脏、肝脏和其他所有器官的帮助,智力是没有能力表达思想的。”在智力活动中培育个性认知,对个性语言的发展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大千世界,多彩人生,每个学生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在观察、在思考、在想象。同是观察,有的喜欢着眼于整体观察,把握整体特征;有的乐于观察局部,对细微之处也不轻易放过。同是思考,有的喜欢求同,概括出事物一般特征;有的则喜欢求异,追求答案的多样性;有的喜欢打破沙锅纹(问)到底,体现思维的深刻性;有的却如行云流水,灵活之极。同是想象,有的习惯于由此及彼地联想,有的却常常突发奇想,犹如天马行空,正因为有了智力活动的个性,才会有个性语言的表达。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等智力活动时,既要教给一般的智力活动方法,如观察一般要按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思考要从分析到综合概括,想象要有一定的原型等,同时要细心保护学生智力活动的天然的个性。比如观察时,教师指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观察,有的学生却不照着做,答问时,能把局部说得很具体,而却把整体忽略了。从保护学生个性的认知出发,应首先表扬学生观察得很仔细,然后再指点他看看、说说整体特征。此外,在教学中,应允许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爱怎么观察就怎么观察,爱怎么思考就怎么思考,在掌握一般的智力活动方法的同时,使个性认知也得到培育。 二、在感受、体验中培养个性情感 感受和体验是指在观察、思维、想象等智力活动过程中伴随着特殊的情感。没有情感的参与,智力活动将变得枯燥无味,甚至难以为继,诚如凯洛夫所说的“感情有着巨大的鼓舞力量。” 在感受、体验的过程中,个性的色彩最为强烈。如同是对待小狗,有的孩子喜爱有加,有的孩子无动于衷,有的孩子则十分厌恶;同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不同的心境感受则可能截然不同,早在《诗经》中,就有“昔我去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淫雨霏霏”的诗句。因此,在指导智力活动时,要允许学生真情的流露,而不能压抑学生的情感,不能让学生老是板着脸孔,甚至是一脸的哭丧相。 在指导表达时,要指导学生写出对生活对事物的感受和体验。如,在一次题为《生日的礼物》的作文练习中,多数同学能按“生日前想礼物,生日时得礼物”的顺序写出事情的经过,但没有写出自己的感受,因而表达也就没有个性。讲评时,教师要求学生修改时补上“感受”;(1)生日想礼物,怎么想?心情怎样?(2)生日时得到礼物?心情怎样?有什么感想、联想?在作文中补上“感受”,语言的个性也就突出了,如,同是盼礼物,性急而外向型的孩子是吵着要,内向型的孩子则在焦急中默默地等待;家贫又善解人意的孩子则抱着既盼望又担心的矛盾心理,想得到自己喜欢的生日礼物,但又担心使爸爸妈妈为难…… 三、在自由表达中培养个性语言 “爱在爱的环境中成长。”同样的道理,个性也只能在自由的环境中才能健康地发展。新大纲强调作文的核心是“自由表达”,这有助于个性语言的发展。 (一)在“简单”上下工夫 新大纲进一步把学生作文明确为练笔的性质,因而把“作文”改为习作,小学生习作是写“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而不是写给别人看的,也不是为别人而写。因此,小学生作文应该简简单单,没有心理障碍。新大纲不要求小学生作文要有中心,把“有条理”改为“有一定的条理”,也是在“简单”上下工夫,降低作文难度,使学生没有心理障碍或比较容易克服心理障碍。 要培育学生的个性语言,就必须按新大纲要求,把习作难度降下来,学生习作时不要老是在乎别人怎样要求,而是怎样把自己的见闻、感想、想象写下来。 (二)要题材上放宽要求 学生能不能自由表达,题材是个很大的制约因素。既然是教学,就要有序,每次训练都要的一定的作文范围,训练次数多了,也就自然涉及到了题材的方方面面。但具体到每一次习作,若只局限于一定的范围而画地为牢,就有可能制约学生的自由表达。如“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出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这样的题目,假若有的同学喜欢写大动物怎么办?也应该允许,前面的题目补上“也可以写大动物,写自己熟悉的方面”,这样一来,就照顾到全班同学都能自由表达,每个同学所写的都是自己熟悉的、喜欢的,不就容易体现出“个性”了吗? 四、在作文批改、讲评中指导欣赏个性语言 作文讲评,既可以纠编,也可以强化某种导向。指导欣赏作文中写得好的个性语言,可以强化学生在表达中培育个性语言。如传播所报道的,有的学生写出:“圆珠笔在纸上快乐地蹭痒”、“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等典型的儿童个性语言,体现了天真烂漫,他们把现实当作童话般的世界,因而赋平常的事物以奇特的想象。教师若能在批改时用眉批或在讲评进及时肯定、欣赏学生的表达,学生则可能写出更多更好的个性语言来,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表达得更为精彩。不恰当的批评只能扼杀学生的个性,使得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这样又怎么说得上创新意识的培养呢? 总之,培育个性语言是作文教学的一项任务,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原载《中小学教材教学》2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