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不造假:学生作文的底线
不造假:学生作文的底线 江苏省金坛市薛埠小学 杨银生 一、学生的作文怎么了? 曾几何时,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过多地承载着“文以明道”、“文以载道”的道德教育功能,思想内容是否健康一段时间也就很自然地成为教师评价学生作文的第一指标;如今,我们仍然看到很多学生靠着“一套、二抄、三凑”的通用“写作技巧”,完成了一篇篇“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缺失了最可贵的童真童趣的现代儿童版“八股文”时,不难发现学生作文的内容陈旧而虚假,语言苍白而无力,至于作文中本该洋溢着的儿童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更是少之甚少。学生的作文更多的是充塞着伪圣化了的情感,极具功利化的思想和成人化的语言,惟独丧失了学生自己。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在作文中创造并表达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他们在作文中不断地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精神的航向,使自己的精神健康发展。作文该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自己人生的史记。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是学生学做真人的一种历练。”由此看来,《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观点值得我们好好琢磨。 二、学生的作文需要什么? 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这样阐述道:“倘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说;倘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早就说过,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面表明,学生的真情实感是他们作文的原动力。我们的作文教学只有诱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才能使师生的情感得到很好的交流,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赋予学生作文生命的活力,从而克服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假、大、空”的毛病。 三、我们该干什么? ——兴趣:爱你爱得那样干脆 目前,在片面追求(至少是过分注重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一些学生为应试而作文,被束缚了手脚,写作动机不纯,写作兴趣全无,将写作视为畏途。这种局面必须迅速改变。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要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兴趣上,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学生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对此,前人已有大量精彩的论述。他们认为,作文“最好是令学生自己出题目”,教师命题的首要条件便是“要能引起学生的兴味”。主张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这样学生当然会乐于去写。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习作《我的同学》要求学生仿造例文的写法写自己的同学。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这确实是件难事,因为他们根本就不会仿写,也谈不上积累素材,更不能进行写作技法的讲解。于是,我便将重点放在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上——“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朋友,我请了一位小朋友来介绍,你们有兴趣了解吗?”“生活中,我们有那么多的亲朋好友,你最喜欢谁呀?”“你愿意将谁介绍给我们认识呢?”“你们有兴趣用自己的笔向更多的人介绍他吗?”……到学生写作时,关于写作的事我只字未提,他们也不知道这就是写作,但是他们兴趣非常的浓,有的学生仿造例文写出了自己喜爱的同学,有的写出了自己喜爱的家人,有的学生还跟小作者进行了“看谁写得好的”比赛。 “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来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作文的真谛。我们的作文教学要考虑儿童的情感实际和需要,必须触及到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学生把作文看作是一种需要,那么他们作文的长进还有疑问吗? ——情景:生活原来如此多彩 1、融洽师生感情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要在互动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到自由、信任、关爱和宽容,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在课堂教学中,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的情绪也会随之高涨,对学习会产生兴趣。师生关系的融洽可以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 因此,教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来支持及推动我们的作文教学的正常开展,让学生感受课堂的心理是那样的广阔和丰富,可以让他们感到表达的乐趣,让他们感到表达上一一种丰富的人生体验,使他们满怀信心的表达。 2、引进生活“活水”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当学生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相联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学习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由此可见,写作的题材应以学生所熟悉的所理解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为主。这样,学生写作时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了素材,就不会说空话;有了感受,就不会说假话;有了认识,就不会套话连篇;有了思考,就不会人云也云了。 然而,学生的生活中有趣的事往往总是稍纵即逝,他们又常常不能很好地把握生活中这些好的材料,这又导致学生写作时无事可写。在此,情境的创设无疑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因为与生活相符的情境,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学生的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他们作文的兴趣就会被激发起来,学习的动力就会增强,他们会怀有浓厚的兴趣,走进作文。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习作《写一篇报道》时,我发现学生看到题目后无从下手。见此情景,我便和学生一起组织了几项小型的比赛——拔河、跳绳、扳手腕等,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比赛结束后,大家选择了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了报道,那作文真是太精彩了!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为学生更好地体会生活提供了一条极佳的途径。情境的创设进一步促进了我们作文教学的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到了生活化的作文,让学生从更为广阔的角度和更深的层面去认识体会了作文在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 ——想象:因你而与众不同 当前学生的作文模式化严重,就连说假话、空话、套话,也是异口同声,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便是学生的作文缺乏自己的想象。现象的缺失使学生写文章时觉得无话可说,然而为了达到老师提出的“具体”的要求,他们便会很自然地为自己的作文加上很多的假话、空话、套话,以让他们的作文看起来更趋“具体”。 事实上,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各异,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别,这让他们对头脑中的旧表象进行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变得与众不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展开想象时,记忆中的表象由模糊变为清晰,由单薄变为丰厚,新形象随着旧表象的改造而生成。鲁迅先生说过:“孩子上是可以敬佩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这些生动形象的内容一旦进入学生作文,会让学生的作文更显丰富而多彩。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认其真实性——想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的思维宽了,作文内容绚丽多彩,这是他丰富灵活的思维的成果!是他发自内心的童真童趣的美好再现!这难道不是真实而是虚假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累,二是增加学生已有的表象积累。”开学初,我将每位学生的生日详细地记载下来。每到一个学生的生日,我都会在晨会课上向这位学生表示真诚的祝福,并且在墙报上的生日祝语中写上我的祝福,其他的学生如果愿意也可以写上一些祝福语。后来,只要班上有学生过生日,其他的学生便会自发地组织,以他们喜爱的方式为这位同学过生日。一天早晨,我像往常一样步入教室,但那情景令我感动了——讲台上的蛋糕,黑板上的画,学生亲手书写的生日祝福语……眼前一张张稚气十足的笑脸让我第一次在他们面前流泪了。当天学生的日记《啊,生日》写得多真切、多富于真情!趁热打铁,我又让大家选择一种植物或动物作主人公写了另一篇作文《_____(动物、植物)的生日》。没想到,学生的这篇作文写得太精彩了——桌子会说话,小草会跳舞、小猫和小狗会唱歌,那司空见惯的柳树也成了“诗仙”。世界在他们的心目中是那么的美好,这不正是他们对世界的美好展望,对人生的无限热爱,对真情的无限渴望的童真的真实流露吗? ——评价:生命因你而更精彩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关心学习结果的程度远高于他们关心学习过程。学生了解学习结果比不了解学习结果更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情感。教学实践告诉我:教师评价作文,不仅是对自己教学效果的检查,也是对自己教育对象精神成果的深入细致地加工、提高和指导,以便使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肯定学生的优点,改正学生的缺点,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教师评价学生作文时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重视对协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1、教师评价 每次阅读学生的习作,我都以一个“忠实的读者”的身份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内心独白,将严格的要求与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相结合,根据儿童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更具人性化——“xx同学,这段话可不可以这样改?”“你认为这样改会不会更好些?”……凡是学生作文中值得肯定的地方,我都加以赞赏,不以老师的语言、情感去替代儿童的语言、情感,始终以读者的意识参与其中,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作文,与之进行平等的交流。 2、学生间的评价 如果说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是作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那么学生间的评价便成了他们向往的乐事。这一过程着实让学生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过了把“老师瘾”。每次同桌互相评价时,同学们那专注的神情让老师感到惭愧。他们从文章的思想内容的真实具体性,语句的通顺、连贯性等方面作评价。虽然他们的评价缺乏老师评价的深刻性,但是这其中流露出来的自己对别人优点的由衷赞美,对别人严格的要求,对他人美好的期望,这确实都是他们本身对如何写好作文的虽浅显却无比真切的感受。每次的集体评讲课上,我都会选出一些写得较好的作文进行集体评价。我先让小作者读一读、谈一谈自己怎样写作的。接下来的自由评价中,我就让学生就各自感兴趣的方面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既有热情洋溢的赞美之词,又有尖锐的批评话,更少不了小作者的辩解。那副求真且顶真的场面让人觉得这哪象作文评讲课?这分明是一场异常激烈的小学生辩论赛——而这确实是一堂作文评讲课呀!一堂大家都在积极参与交流的作文评讲课!是一堂童真、童趣流露的,童知在激烈碰撞的作文评讲课! 评价别人的作文,对别人是一种帮助,对自己来说则是一个真正的取长补短的机会。评价别人的作文,学生心理上有一种新鲜感,这激发了学生进一步表达真情的积极性,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在这一本该属于他们而又缺失许久的平台上表达着自己的真情实感。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想,我们的作文教学只有把握好学生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这一底线,才能真正为学生作文能成为学生“不断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精神的航向,使自己的精神健康发展”的精神需求而奠定一些现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