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作文是一种自我表现与交流的过程”意念的初步形成
我的作文教学及研究故事系列之六十四 “作文是一种自我表现与交流的过程”意念的初步形成 这里,我用上意念这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中,意念这个词语这样解释:念头、想法。之所以说是意念,就是说,当时,“作文是一种自我表现与交流的过程”没有什么理论的支撑,只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点念头、想法。其实这个意念,应该有了多年的基础——书信作文、办班里的日记周刊、作文展览等,都是这个意念的基础,之不过,那时没从规律、理论的角度来思考,只是解决当时的一些具体问题。因为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所以,许多好的做法,因为种种原因,得不到很好的坚持和发展。 1999年,校长到外地参观学习。从外地经验中,他看到了一所学校展示学生作品的“展板”,觉得很好。回来后,他跟我商量,让我也想一想,学校怎么样也办自己的展板。 谈到办展板,从90年开始,我经历多了先后办了四次,每次要和美术老师等干将近一个月(有时要更长时间)。办展板,主要是给参观者看的,有时,也组织学生参观。但,因为场地的缘故,参观结束,这样的展板也就收进仓库,等需要时,再摆出来。很大程度上,这样的展板,成了形式主义的一种东西。我又想到了橱窗。我们学校、其他学校,都有展示学生作品、老师作品的橱窗。虽然,作品中大部分是学生的,但,都是老师办的,学生多为看客,而且,更新频率低,能够参加展示的是学校的不足百分之一(我校近两千人)的学生。 当时,我小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主体性教学研究给了我一些启示:能不能把展板变成全校学生进行自我展示、自我表现的环境呢? 我开始观察学校的教学楼。教学楼是双面的。楼道两侧的墙上,悬挂着一些挂了很长时间的伟人、科学家画像、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时间长了,很少有人驻足看他们。当然,更多的地方,还是白墙。我突然响,能不能把窗子下面的白墙,作为展板的位置,留给学生自己呢?我用手,粗略地丈量了一下,感觉还行——每个班级一块600×3000的板子,也不会花多少钱。这样的话,低年级,可以重点展示自己的绘画,中高年级,随学生喜欢,可以展示习作、绘画、摄影、手抄报…… 我把想法跟校长做了汇报。校长马上召开班子会一商量这件事情。大家统一了。于是,马上动手。几天后,每个板的教室外面,多了一块铝合金框的展板。这下子,学生活跃起来了——整整两周的时间,学生在认真地布置这属于每个班自己的“天地”——学生自己也在比看那个班布置的美观、漂亮、内容丰富。 这样,学校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每两周,学生就要忙活一阵子。贴自己的作文,贴自己的绘画,贴自己可以挂在上面的小制作。从此,学校的墙壁上,再也没有了脚印,连尘土都没有了。楼道里,参观的学生多了。下课时,每个班的展办前面,都有人驻足…… 看着这情景,我感慨:给了学生自己交流表现自己的天地,学生竟然是这么样的热情。看来,学生时需要交流和表现的。关键,我们教师时不是给了他们这样自由的空间和时间。 毕竟,由于班容量太大,由于班级的学生之间还要比较,还不能满足班内所有学生到教室外墙展板上展示自己的需要。于是,各班教室内的墙壁空地儿,也派上了用场。每两周,半内都有一次手抄报或者绘画展览。然后,学生从中选择,把优秀作品展示到外墙展板中。 反思: 手抄报,好多内容是学生自己的“作文”,因为交流,学生自己写了很多的东西——不要谁批、谁看,只要自己喜欢,就可以往上面贴。这样,作文不就是为了交流而写了吗?这样的念头,在我的头脑中,闪啊,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