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写结合双轨运行提高小语教学质量
一、理论依据
朱作仁教授在其著述的《阅读心理》中,曾把阅读定义为“一种以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并指出这种“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对学生来说更为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达的。阅读不仅是自外而内意义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矗同时,写作离不开生活,作文是实践的客观表述,没有生活素材,写作文仍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课上学方法,课下运用,双轨并行,诚然很好。
二、教学实践
1、课堂教学以读为本,以写学法,读写结合。
(1)?在低年级的识字、识词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在读中认识字词,理解字词的能力。要求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群,训练听词、写词、说句、造句的语言基本功。
(2)?在高年级,让学生掌握“读书三法”。即初读、细读、精读。要求初读知情、细读悟情、精读传情,并在读的形式上大做文章。方法是:范读、引读、诵读、默读、轮读、齐读、带感情读、分角色读、多法并举。
(3)?教材在编排上把大量的习作片段训练与阅读紧密相连。在日常教学中坚持读后写,写前读的原则,以模仿为桥梁,以片段训练为形式,实行读写同步。“读后写”即读了一篇课文,仿写一篇或读了一组类似的课文仿写一篇。例如在学了《第一次跳煞后,让学生以《第一次……》为题,写一篇简短记叙文,学生并不困难的仿照例文,有条理的写出了《第一次缝衣服、洗衣服、煮饭、洗碗》等短文。这样一来学生掌握了写法,写起来不感到困难,教师评改也有了针对性,可谓以读学写一举两得。“写前读”即是指在写某篇文章之前,阅读与此类作文有关的.课文,从中领悟写法,吸取素材。如在学写介绍一种小动物时,不妨参读《松鼠、猫、喜鹊、鹅》等课文,或从课外读物中阅读与此有关的文章,然后再开始动笔。儿童作文是习作,而不是创作。因而在片断训练初期充许并鼓励学生模仿“套作”,只要作文内容符合客观实际,都予以鼓励甚至表扬。
2、课外活动以深入生活,开扩视野、学用结合。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宽、深化和发展。在课外活动中,主要从课外阅读与组织实践活动两方面来扩展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多方素质。在保证时间的前提下,道先有针对性地选择材料供学生课外阅读,经常让学生互阅互改习作,阅读评改“下水作文”,在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下,不仅要求“量”多,更强调高“质”,把课堂上的阅读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养成勤于思考动笔读书的良好习惯,并把预习新课和复习旧知识作为课外阅读的重要一环。如此以来,既提练了阅读方法,又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地衔接起来。
在组织实践活动中,主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挖掘生活的真善美,积累习作素材。在大量阅读掌握间接的生活知识的同时,更应当贴近生活,深入生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自己的“双眼”。十几年来,我组织了“观雪景、看日出、野炊、慰问敬老院”等四十多次,活动,还布置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洗衣、烧饭、栽树和我为妈妈体做件事等活动。
通过十几年的实践证明,“读写结合双轨运行”对提高小语教学质量是有效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