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时间:2022-08-17 16:53:10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早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创新教育关系着未来人才的素质。是面向新世纪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下面谈一谈本人的粗浅认识。
    一、创新教育的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曾说过:“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创新思维具有独立的知识结构,积极的求异性,创造性的观察、想象力。这些不仅能激发学生思维潜在的创新求异思维,保证他们正确分析解决问题,并将它迁移到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中去,更是学生具备求异的创新心理品质的前提及物质条件。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才会形成创新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二、创新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我国的教学方法,七、八十年代是“满堂灌”,九十年代又出现了“满堂问”,发展到现在,教学法五花八门:讨论学习法、发现法、目标教学、黎式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每一种新的教学法出现,教师都应积极学习探索,根据教材、学生、教师本人特点合理选用,甚至博采众家之长,创造出
    一套自己得心应手的“套路”来。但无论采取何种教法,都应考虑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1.新课导入的创新。在教《将相和》时,我是这样破题导入的:“‘将相和’三字中,‘将’是‘将领’的意思,‘相’是‘宰相’的意思。‘和’是‘和好’的意思。文中‘将’、‘相’各指谁?既然‘和好’了,那他们原来有什么矛盾?他们间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请大家读课文,找答案,看谁找得又快又准。”这样一问一导,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带着问题去读书,互相讨论,互相补充,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2.巧设情境激发创新。我在教《奴隶英雄》一课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前,我设计了这样一段话作为情境导入:“斯巴达克起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规模的奴隶起义,它沉重的打击了罗马奴隶主的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轰轰烈烈的斯巴达克起义,在罗马奴隶的疯狂镇压下,最后失败了,但它的历史功绩名垂青史,万世流芳。同学们,让我们以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再现历史上这光辉的一幕吧!”同学们被这段声请并茂的话所感动,很快进入角色,分角色朗读非常成功。
    3.挖掘教材空白,培养创新。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课文内容讨论学习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我遇上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说话、作文,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更加深刻的领会了课文的思想内容。教《草船借箭》时,读到周瑜听诸葛亮说“愿立下军令状”时,“高兴了”,除了让学生理解高兴的原因,还让学生体会周瑜当时的心理活动,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周瑜的性格。
    4.注重求异思维训练。我在教《乌鸦喝水》后,问学生:“乌鸦这种喝水方法好不好?”学生回答后又追问:“假如你是乌鸦,你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有的学生说:“用喝饮料的塑料管吸”,也有的说:“用空心茅草秆吸”。学过《曹冲称象》后,有的学生就主动提出:“曹冲的办法还不够好,石头搬上搬下很费力,干脆叫那些看称象的官员们代替石头,自己上船下船多好!”
    5.实践中创新。如在教《菩萨蛮·大柏地》后,学生对诗词的内容已理解。我出了一题:诗中写出了这么美的景色,谁能把它画下来,让大家一起来欣赏?学生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这时,我特别要求,半圆形的彩虹不能用圆规画,但又要画得好,画得圆,大家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学生们都积极动起了脑筋,又纷纷动起手来:有的同学确定一点为圆心后,用尺子量同样长度用笔打点,再把无数点连起来;有的同学用一根短线连接两支笔,一支笔固定不动作为圆心,另一支笔画半圆;还有同学一只手捏住两支笔,笔头处叉开,按在纸上,转动纸来画。我们班上的黑板报,也是每月必出的,以前在黑板上打格子、画线,都用的是长直尺,速度慢且不容易画直。我看见了就启发学生:“木匠用墨斗来画直线,又快又直。你们谁能想出办法,在黑板上又快又直地画线呢?”同学们茅塞顿开,有人建议用长皮筋,有人找来了毛线,沾上粉笔灰,果真又快又直地在黑板上“弹”起了直线。
            
    6.讨论学习中创新。学生只有在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才能活跃思维,培养创新意识。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便是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适学氛围的良好方法之一。我经常采用这种学生间民主交流的方法。讨论中,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都想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每位同学都能从对方汲取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借鉴他人的看法,弥补自己思维的欠缺或不足。因此,讨论过程是一个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长此以往,创新意识就形成了。
    7.复习方式的创新。以前,考试前教师出复习题,学生做复习题,做其他复习书,要不就是哇哩哇啦去读。在六年级的复习课上,我尝试着让他们自拟复习题。题型可以是平时见过的,也可自己独创题型。复习题拟好后,可以自测也可以交流互测。课后我收来一看,学生自拟的复习题真还不赖,学生们为了表现自己,出好题目,认真复习课文,不仅把课文钻研透了,也从别人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