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作文教学观念应该更新

作文教学观念应该更新

时间:2022-08-17 16:57:28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作文教学观念应该更新

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化。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有哪些观念应该更新呢?

  第一、设置作文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作文教学观念应该更新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我们总是较多地把作文课看成是教授学生“写写弄弄”的课程。似乎写好了文章,就是作文课的最终目的,其实不然。在作文的时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观察能力、逻辑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可以说,没有已上的五种能力,几乎就写不好作文。那么,反过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几乎可以说就是在帮助学生们训练以上所说的五种能力。

  在此,特别有意义的是,创造心理的形成正是以这五种能力为基础的。因此,以上五种能力的集中体现,也就形成了创造的能力。由此,我们又可以说,作文,就是培养学生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课程。从这个角度看问题,作文, 也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积极手段。具有这种观念,无论对于作文课教学方法的改革还是作文教学内容的革新,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第二、作文课 有着比其他课程宽泛得多的容纳机制。

  写作,或者说作文课程,是一种比较宽泛的应用或工具课程,它有着比较软化的、比较宽泛的容纳机制。任何生活和学科都可以从作文中找到表现的方式,反之,作文也就可以从任何生活和学科中找到体现自己的丰富内容。如果这样来看问题,则作文课就应该有远为深厚的表现内容和宽广的表达方式。

  在作文课上,不但可以写“我的妈妈”、“我的老师”、“记一件有意义的事”等传统的题材,还可以写有关科学实验的报告、写数理化的研究过程、写工作和学习的总结报告、写某一种新式工具或服饰的设计、写某一种活动策划书、写一种商品的宣传广告、写英文学习中的艰难困苦、写对克林顿绯闻的看法、写对南联盟问题的认识,等等,等等。

  写作的题材一旦推广到无边无际的一切生活和学问的空间,就不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使作文变得越来越贴近生活和实际,越来越成为学生们手中运用自如的工具。

  第三、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必须注意学生写作前和 写作中的思维训练。

  作文过程中,总是先有思维而后有文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文字故不可不讲究,但形成文字前的思维训练也不可不重视。以往的写作教学,往往重文字生成的结果而轻文字生成前思维启动阶段的训练,这可能是写作教学中的一个“盲点”。 在学生写作前阶段,应该而且可以采取一些方法使学生出现类似“人来疯”的情绪,诱导其产生写作的愿望和动机,出现写作的情绪和感受,这就是写作前的思维“热身”或者感情“激发”或者外国人所说的“大脑风暴”(Brain Storming),有了这“热身”或“激发”或“风暴”,就有可能使学生出现写作的思维热点,然后在比较自然的心理状态下形成情绪的宣泄。只有这种自然的而不是强求的文章,才能够比较好地反映学生的思想感情。只有在这种经常不断的思维训练中,才有可能帮助学生在大脑中逐步完成从思维到文字的转化机制。

  第四、写作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作情绪也许比教导学生的写作技巧更为重要。

  作文确需“规则”和“技巧”,但在怎样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把“规则”和“技巧”教授给学生,使他们不至被这些戒律束缚而疏离了对作文表达思想感情的亲和力,却是一种重要的作文教学艺术。对于接触作文不久的初中、小学生来说,这些作文的“清规戒律”似以少说或略说为好。即使非说不可,也最好在非常形象的前提下进行。譬如,生活时间和文章中时间的关系,用一个“流川枫灌篮”的例子,就能够清楚、生动而形象地说明,使学生很快地接受。(见笔者《流川枫灌篮作文法》,载《上海中学生报》1999,1,12)

  作文是一种带有极大心理诱导作用的课程,千万不要因强调那些“规则”和“技巧”而妨碍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第五、要慎重地对待学生文章的批改工作。

  最近看到一本作文教辅新书。其中录有一篇学生作文写道:“……他紧张得手心直冒汗。……”文末指导教师的“简评”是:“神态应从脸部去描写,人们只说头上冒汗,不说手心冒汗。”(见《上海名校小学生达标作文》P176,百家出版社,1998年版)
紧张的时候,只有头冒汗,手心是不冒汗的吗?恐怕不对。我们似乎都有过紧张得“手心捏着一把汗”的经验。不论心理学还是生理学,都承认手心会冒汗。告诉孩子“神态应从脸部去描写”,似乎也不够准确。

  孩子们自有他们进行观察和了解事物的独特方式。正因为此,他们的画图才具有一种稚拙的美;他们的语言才有天真的韵味。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大胆地运用这种方式,而不能妨碍或者扼杀了他们的这种天性。所以,在批改孩子们的文章时,以只指出他的文章有什么地方不妥,而不以教师自己的理解很自信地修改孩子们的语句为好。孩子们的思维往往跑到语言的前面去了,这种思维有时是极为可贵的,但是由于词汇的贫乏,必然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教师的随意改动,会使学生怀疑自己原先思维的准确性和实际意义,长此以往,会影响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自信心。由此看来,延续了几百年的作文评改老方法能不能稍变一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