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数学论文>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估算的教学反思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估算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27 11:43:28 数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估算的教学反思

例:

教完第二单元,下午给学生进行了测验,晚上回家我抽取了几个好生的试卷进行评估,得到的分数竟然都在90分以下,我仔细看了一下试卷,发现都错在求出近似数这个知识点,这一题是估算,一共9小题,占9分,也就是一题一分。我仔细一看题目的内容(抄如下):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估算的教学反思

 

251×3              894×6                2018×4  

1967×3            42×51                39×78

92×69              425×38              82×91

 

怪了?里面怎么会有多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这个知识点在六册第二单元里面根本没有啊,而只有多位数乘一位数(多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根本没 教)。难怪学生不会做。我一边埋怨教材的编排,一边痛恨自己怎么把这个知识点给疏忽了,所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我赶紧把这知识重新进行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道题目:

估算:

312×5                                     296×12             

1987×3                                   609×13   

 

(以下教师简称T,学生简称S)

T:同学们在做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S:有,觉得第二组估算起来很难?

T:为什么第二组难呢?

S:因为第一组是多位数乘一位数,第二组是多位数乘两位数

T:那么在估算的时候方法一样吗?

S1:一样,都把前面一个因数四舍五入看成整十(      )数。然后和第二个因数相乘。

S 2:不一样。

T:怎么不一样?

S2:我把第二组的两个因数都看成整十数,然后相乘就更简便了。

T

[1] [2] 下一页


:同学们同意哪个人的观点?(学生一片茫然)这样吧,同意生1的同学用生1的方法,同意生2的同学用生2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赛,看看哪种方法速度最快。预备开始。

(很快就有许多同学算好了)

T:你们怎么这么快?用的是谁的方法?

S群答:我们用的是第二个同学的方法。

T:看来大家都同意第二个同学的方法,那么这方法对第一组的两个算式也可以用呢?

S(马上抢答):不行不行,这样的话,那1987×3就变成2000×0=0了。

T:说的真好,同学们讨论一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十数呢?

(学生兴趣高涨,马上讨论出结果)

S:估算时,当其中一个因数是一位数时就不能把两个数字看成整十数,如果两个因数都是多位数时就要把它们都看成整十(百、千┉)数然后相乘。

T:大家是否都同意他的看法?

(全班同学一致通过)

 

反思:

        以上所说的教学内容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六年制义务教材六册24面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求出近似数和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这两块知识。而在这之前第二单元已经教学了多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所以在试卷里面出现多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应该说是很正常的,但是很多教师全忽视了这部分的内容,后来我问了年级组的其他几位数学老师,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看来这个问题不只出现的我们学校,那么怎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我认为:

本人对教材钻研不够深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估算是当前计算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可见,估算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但是估算的内容不单单局限于多位数乘一位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乘法,而现行教材却单单只有多位数乘一位数,于是乎,我作了以下决定:

一、对现行的教材内容进行补充

乘法的估算,书本里和学校征定的练习本里只有多位数乘一位数,而多位数乘两位数学生以前并没有接触过,学生不会做也在情理之中。于是,在这节课上,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材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增加了多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估算,把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所学习的新内容自然的融合到一起,使学生理解到:估算时,当其中一个因数是一位数时就不能把两个数字看成整十数,如果两个因数都是多位数时就要把它们都看成整十(百、千┉)数然后相乘。在上面教学片断的具体情境中,能较好地促进学生体验估算的意义、积累估算的策略、培养估算的意识与习惯。

二、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可以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孩子们怎么想的,只有通过他们的言语得以表现。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的思考和情感得到完全的放松和充分的尊重,这样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才得已尽情的流露和表述,不同的看法和结论才可以在一步步的表达中得已完善,每个孩子的思维和情感也得到了发展。而这一点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知识的获取不是老师硬塞给孩子们,而是孩子们在具体的情景中积极的思考,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课堂上我在担当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引导者的同时,更注意去做好他们表达看法的倾听者,在这样的环境下,生生、师生的交流和谐而又自然的融为一体,思维的碰撞不断燃起知识的火花,孩子们的学习欲望自然高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以充分的发挥。学习知识的主动性也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为了解决新问题,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他想办法设法要把一个新的问题转化成一个老问题来解决;即把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题目转化成为两位数乘整十数来解决。通过他们的努力问题终于解决了,这些知识的获得不是老师教的,而是学生自己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明白的。长期积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上一页  [1] [2]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估算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估算教学反思08-25

《估算》教学反思04-15

估算教学反思04-15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02-20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02-22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03-09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08-18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08-25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