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兴趣引路,快乐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必须建立在儿童心理活动的基础上,只有培养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要关注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引导学生爱学、能学、会学、乐学。在教学中,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以达到激发学生“乐”学的目的。 一、 在激趣中,引发乐学的种子。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所以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导入,课伊始便充满趣味,使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跨入知识的大门。例如:在教学《认钟表》一课时,我以谜语导入新课,然后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入手,通过多媒体播放各式各样的钟表图,问:“这些钟表漂亮吗?”“漂亮!”“钟表不光有漂亮的外表,它的身上还有丰富的知识,你愿意认识并且学习它吗?”“愿意!”在这种愉悦的情境下导入新课,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一开始便萌发了乐学的种子。又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我就以师生涂色友谊赛做为全课的开始,师生一起在全班同学热烈而又有节奏的加油声中比赛,一下子,课堂的气氛就活跃起来了,以比赛的形式导入新课,新颖、独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样的激趣,既适合学生情趣的口味,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课堂学习中。 二、在操作中,提供乐学的条件。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知的源泉,智慧从动作开始。”在学习活动中如果有多种感官参与,可提高大脑的兴奋性,促进建立暂时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手、口、脑、眼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活动中发展能力,以“动”促“思”,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在《课标》中设计了大量便于学生进行操作的内容。例如:在教学《认钟表》一课时,通过设计“拔一拔”(拔时间)、“画一画”(画上指针)、“连一连”(制定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表)。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手脑并用,在操作中掌握知识,引导学生乐学、善学。又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让学生参与新知识的发展和形成的过程,量一量,发现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的秘密;找一找,找到了生活中许多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摆一摆,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图形;……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很好的感知平方厘米的概念,创设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三、在合作中,增加乐学的体验。 在《课标》中指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参与合作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让知识融会贯通,体验成功获得进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选择适当的切入口,提供研究的材料,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例如:我在教学《有趣的拼搭》时,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滚一滚”,要学生自己做,“堆一堆”要比较哪个容易哪个难,“摸一摸”向同伴介绍是怎样摸的,“搭一搭”让学生合作搭,搭出各种各样自己想象的美丽图案,让他们在触摸中体验成功的快感和喜悦,享受学习的乐趣。又例如: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猜一猜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通过讨论,学生大胆猜测,学生甲说;“用2个完全同样的梯形,通过旋转、平移来推导。”学生乙说:“沿着梯形的高剪开,旋转、平移。”;学生丙说:“把梯形对折剪开来推导。”接着我就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来验证,学生推导出了许多的公式,从中选择出了最优的计算公式,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四、在实践中养成乐学的习惯。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它与实际紧密联系。《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生活,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学《利息》这一节课时,我让学生到附近银行或储蓄所调查有关利息的知识,再结合学生所调查的知识,学习利息。最后又让学生将所学的利息知识回去跟父母交流,并与父母共同理财。这样就把生活和数学问题沟通起来,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到数学价值,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情趣,养成喜欢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起点,是培养探索精神的直接动力,快乐的数学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有利于加深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使学生愉快地学习,让兴趣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投入课堂,让孩子充满自信、充满热情地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