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数学教学中渗透辩证思维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中,蕴藏着大量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内容,教师应努力地挖掘它,加大对学生的唯物辩证法教育渗透力度,提高课堂教学中辩证思维教育含量。联系学生实际,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把辩证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让他们运用辩证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数学问题,为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形成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的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引导实践,寓教于乐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处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是机械地等待着结论降临,这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做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转换观念,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去摸、爬、滚、打,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让学生感到“我能行”。“实践能出真知”,让学生亲自来参与实践,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移一移,看一看,想一想,形成丰富的感性材料,再经过大脑的加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伪存真地辩证分析,发现其中的奥秘,总结出规律,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果教师不让学生动手实践,而是一味滔滔不绝地讲解分析,学生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教学不得法,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扼杀学生的实践能力,会抑制学生的聪明才智。因此,要多给学生实践机会,把抽象的符号化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可视、可摸的具体实物,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感知,在愉悦的情景中获得知识。? 二、灵活转化,激活思路 小学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各数学知识点之间联系紧密,组成一个既对立又统一的完整的网络体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去分析一些数学的问题,并适时转化,思维就会被激活,思路就会得到拓展。如,我教完“比的应用”这一小节后,设计了下面一题:甲、乙两数相加,和是240,相除,商是0.6。甲、乙两数各是多少?这种“按比例分配”的变式题,开始大部分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我启发学生联想到除法与比、分数三者之间的联系,然后相互转化,经过从不同角度思考分析转化,得出诸多不同的解答方法。 三、打破常规,激发兴趣 小学生往往根据已有经验去思考问题,容易被许多司空见惯的虚假现象迷惑,产生思维定势。思维定势会帮助他们解决一些数学的问题,如学生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可以应用学过的分数应用题的解法去类推,学生就轻而易举地掌握了百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但有时也会将他们引入误区而不能自拔。我们应该善于引导学生用辩证思考方法,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消除定势,让学生用发展的、全面的、变化的观点去思考问题。 四、勇于探索,培养创新 数学教学中要对学生渗透辩证思维教育,必须让学生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发现新知。学生掌握了辩证思维方式,就能不断地发现问题,全面地研究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策略。如:教学整数除以分数应用题:“一辆汽车2/5小时行驶18千米,照这样计算,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当学生掌握了根据行程问题三种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再推导出计算方法后,我没有罢休,利用这道题,让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大胆探索,寻求新的解题策略。用语言激励他们:看谁还会用其他方法解答出来?学生们跃跃欲试,动手画示意图,根据图意寻找联系。经过一番探求,学生得出以下几种新颖解答方法:①18÷0.4②18÷2×5③18+18÷2×3④18×5÷2⑤18+18×3÷2⑥18×1÷2/5⑦设每小时行X千米,列方程2/5X=18。 学生的探索过程,实际上是在不断进行辩证思维的过程,边探索,边获取新知,逐步完善认知结构。加强对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充分创造条件使学生产生辩证思维欲望,并适时加以指导同时建立相应有效的激励机制,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很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