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时效性
通过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情 境、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问引思,以变发思,以情激思,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并迅速形成求知欲望,自觉运用多种 感官同时感受,主动调动智力因素,使思维活动进行和谐交流。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教师提问的性质与方式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效果。高质量而且难易适 度的问题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的强烈的认知冲突状态,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动机,驱使学生积极探索。众所周知,任何心理发展过程中主体积极性的基础。在 人的实践性活动中,主体的积极性存在于主体内部,通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心理不平衡而表现出来,并在主体活动中得到反映,而心理能量则起到 了维持主体积极性的作用,为了使得实践活动能有效地进行下去,主体的心理内部必须保持不平衡状态,使心理能量得到充分发挥,以维持主体的活动过程中的积极 性。设法激发并且维持学生心理内部的不平衡,是激发的最根本的措施。因此,在教学当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状态,通过提问、问题的引出和思索、实验等多种方 式和策略,使学生对自己先前的错误的观念或者不全面的考虑感到不满意,从而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例如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先让 学生口算一组准备题:
7+5+4 9+5+6 8+3+7
6+6+6 4+4+4 7+7+7
然 后根据加数特点将其分类,当学生说出第二行算式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时,再分别说说是几个几连加。接着教师口述,要求学生写出3个5连加、6个4连加、 100个3连加……引起学生思考:难道必须这样连续写100个3吗?有没有简便方法呢?在学生积极探究这一问题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之后,出示课题"乘法的初 步认识"。这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已经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求",为学习新知识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引导——探索策略。
当今的信息时代 要求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实现从“学会”转向“会学”,不断掌握新知识。但对于小学生来说,自我约束力较差,学习被动,缺乏自觉性,找不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因 此我们教师就需引导、培养他们逐步从“学会”转向“会学”,让他们参与尝试,实践结论。教师要起到点拨、参与的作用,不能包办代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 学习内容进行感知、理解,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这个过程应该是师生互动的一个交互过程。如在《千克的认识》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千克的认识是概念性知识, 学生学起来比较抽象。教师大胆改革过去“灌”、“填”的教法,废除机械记忆方法,采取得力措施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上课伊始,投影出示书包和书、手 帕和脸盆、皮球和铅球让学生感知物体的轻重,然后启发学生初识重量单位“千克”;理解概念时,让学生用手掂1千克重的米,帮助学生突破认识上的难点,再让 学生回忆口述自己以前拿过的东西与1千克差不多重。“千克”的概念的教学过程一改由教师“填”而成为学生自己体验、思考、发现的过程,学生的主动性被充分 调动起来。这样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布鲁纳认为学习包含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1新知的获得; 2知识的改造;3检查知识是否恰当和充足。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发现。在这个发现过程中,师生的交互非常重要,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主动发展的条件和个性发展 的空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可使学生自主发展,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