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广西武鸣县城厢镇第三小学 谢翠明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提出了过程性目标,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词加以描述。“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因此我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开展生动、有趣、直观的数学活动。
一、把游戏引入课堂
教学要成功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把他们爱玩的游戏引入课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例如:在教“6,7的加、减法”时,一上课我就给学生看一颗石头的大小,然后两手都拿着石头,握紧,让学生猜一猜两手共有多少颗石头。学生一听猜石头。兴趣来了,“十颗、五颗、六颗、七颗……”学生喊着、跳着。“到底谁猜得对呢?”我先打开左手,让学生自己数,再打开右手。“总共6颗,我对了,我对了。”做对的学生欢呼着,我接着问:“你为什么知道你对了呢?”学生马上说:“老师左手有4颗,右手有2颗,合起来有6颗。”在这一过程中,我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猜石头引入课堂,在他们情绪高昂的情况下进一步创设情境,由学生自己一步步独立思考获得知识。
二、通过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去获得新知识
在认识1时,先让学生用已有的生活知识,举出可用数字1表示的物体,学生抢着回答:“一棵树、一朵花、一个苹果、一本书等。”但“1”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学生却没有提到,我给出时间,让学生讨论:“还有别的东西可用1来表示吗?”“一箱苹果”终于有学生发话了,我问学生“你们同意吗?”有的学生不同意,有的同意。于是我就让不同意的学生先发表意见,有一学生说:“我不同意,因为箱里有许多苹果。”我再给表示同意的同学反驳的机会:“同意,我只看见一只箱子。”水到渠成,我肯定了同意组的看法。我说:虽然箱里有许多苹果,但这些苹果只用一只箱子装,所以可以用1来表示这箱苹果。就像我们一(2)班,一(2)班是由一个一个学生组成的,但把这一个一个学生安排在一个教室里就形成了一个班。这样,就比单纯地说:“1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要容易理解得多。
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对小学数学,能够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所以说用好数学也是一门技艺。在学习了“量长度”后,可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教师有一段铁丝,想用它来晾衣服,但不知它够不够长,请学生量一量这段铁丝实际有多长。要量出铁丝的长度,我们先要做什么?在测量时和得出数据后会碰到什么问题。在给出挂衣服地方的长度后,这条铁丝能不能用。在这样一个实际测量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兴趣,又培养了实际测量、计算能力以及估计、应用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应用,还会增强策略意识,如:在让学生动手数100根小棒时,用的方法很多,有二个二个地数,有五个五个地数,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在数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发现十个十个地数又快又不容易出错,因此在数较大的数时,许多学生选择了十个十个地数。
以上是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在探索中的一些例子,这些例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有密切的联系。以上这些生活味道十足的题目是从生活实际入手,把知识点融于生活当中,又把生活融于学习中,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学起来更轻松、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