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让学生从数学教学中终身受益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种矛盾的现象。和数学打交道最庞大的群体是中小学生,数学是他们花费精力和时间最多的课程。待到走出校门踏上工作岗位以后,大多数人发现自己从事的工作并不需要多少数学知识。那么,学生时代的投入是否值得?难道数学教育仅仅是升学的敲门砖?它对一个人的素质、修养和文化品位到底有多大的作用?这一系列问题归结到一点,那就是如何认识数学教育的功能和地位。我们认为,数学教育的功能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显性功能,在从事数学研究、教学的专业人员和大多数工程技术人员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另一类是隐性功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一个人的修养和品位。由于它是潜在的,不那么容易被人承认。尤其是某些人文学科,似乎从来就与数学无缘。要否认这种观点,最好的办法还是举例子。钱钟书在学生时代的数学成绩不好,几乎是广为人知的事实。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钱先生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多次提到数学,其中最精彩的莫过于用数学给某些人画像。在批评明代文人墨守成规时,他写道:“恰像做算学,他们不但不许另排公式,而且对前人除不尽的数目,也不肯在小数点后多除几位。”活画出守旧文人的面目。可见,数学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是在他身上发挥了作用。否则的话,就不会有这样形象生动的比喻。在钱先生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中,数学也得占有一席之地。缺少了这一点,恐怕就不是完整的钱钟书了。随着现代社会向数字化方向发展,数学的内容和方法巳渗透到更多的领域。这种趋势使我们有理由相信,数学教育功能的显性部分将日益扩大,隐性也将逐渐向显性转化。
正是基于对数学教育功能的上述认识,我们除了抓住数学教育中共性的东西以外,还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点:
第一,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尤其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挖掘应用题的实际背景和数学内涵,着力培养学生动脑分析、动手建模的能力。例如,高中数学中有相当多的最值应用题来自经济学、管理、会计等不同领域,它们贴近生活却又难以把握。我们在教学中就注重把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针对不同的问题,建立不同的函数关系和数学模型。
第二,强调数学方法的普遍意义,那些普遍适用于其他领域的数学思维方式,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重视。比如,数学最讲究问题条件,条件即使稍加变化,也可能便结论大相径庭。这种思维方式对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哪怕是订条约,签含同,也不会落入对方设置的陷饼,由数学培养出来的缜密思维更能识破偷换概念、篡改条件等等手法。
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学生从数学教育中终身受益。学生在今后可以忘记某些具体的数学公式、定理,但数学教育给他们的影响是不会消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