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从“比较线段的长短”谈教师把握新教材
从“比较线段的长短”谈教师把握新教材
魏塘镇里泽中学 丁玉林
新教材要求我们教师树立新的理念,具体地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教学所采用的一切手段都有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要以原来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转变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发展、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该努力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新教材实施以来,我们数学教师都在对新教材进行着不断的努力探索和研究,以求尽快适应新教材的要求。由于新教材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有了和过去很大的区别,学生的“接受学习”的水平要求更高,探究学习的能力也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要求,因此,怎么样设计一堂课,或者说一堂课的流程怎么样设计,怎么样来体现新教材的新的标准,成了我们数学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这也关系着新课程标准能否顺利实施的最为关键的问题。
要在新课程标准下,设计好我们的数学课,我认为最为迫切的问题是如何在新的理念下,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教材。
所谓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我认为应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学内容的基本特征,因为教学内容的不同的特点,决定着学生学习这一内容的最基本的方式,例如一些知识是人们从长期的生活工作实践的积累中得到的的,即一些公理、基本的定义等,学生学习的方式应该是“接受”,当然应该是“有意义接受”而不是以往的机械的死记硬背;另外,一些不适宜让七年级学生探根究底的知识,那些涉及到高年级甚至高等数学的知识,学生学习的方式也应该以有意义的接受为主;其次,教师传授这一知识的基本方法。从新教材的特点来看,教师走进教室,上课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学生探究型”和“教师解释型”;就目前我们农村初中的现实而言,我认为大部分的教学内容,还是应该采用学生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为主,适当地安排一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宜。三、教师对课堂上的相关知识的情景设计。四、教师对教材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新的教材中已经删除的那些过繁、过难、要求过高或者已经失去现实意义的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宜再把它们重新捡回来。对于教材的难点、重点、关键点的把握也应该是正确的,所谓的“重点内容重点必须教”。
现在以北师大版七年级教材中P:4.2比较线段的长短一节来谈谈我对新教材的理解。
一、关于教学内容的理解
教材分析:本节通过让学生从动物小猫和小狗为了吃食而奔跑这个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背景出发,提出了“难道它们也懂数学?”这样一个疑问来引入,让学生充分体会“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知道两点之间距离的含义,让学生思考“是小猫跑得远还是小狗跑得远?”“你是怎样比较的?”由生活实践引出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并让学生用尺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通过图例引出中点概念。可见,从知识内容来看,这一节教材有三个知识点,即1、线段的长度;2、线段长短的比较;3、线段的中点。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在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知识的应用。教学的重点应该是“线段长短的比较”。总体来看,这一节内容相对较散,知识点之间缺少有机的条理,这给我们整合教材内容、设计整堂课的流程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具体地来看教材:
1、 关于线段的长度,学生学习的方式应该是有意义的接受,至于线段有没有长度,什么是线段的长度则不应该是我们这里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是“是什么?”类的而不应该是设计成“为什么”类的问题,即,两点之间的连线中,最短的就是线段,而不用向学生阐述或证明为什么最短的的是线段。教学的方式也应该是“解释型”的,学生课堂中的活动只需是“直观承认”(包括度量一条线段的长度;比较两点的两条连线的长短;凭视觉判断)。值得注意的是线段是一个图形,而距离是一个数值这些问题也没有必要反复地过分地向学生强调,只要求学生了解“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就行了,淡化一些不很重要的概念对我们降低难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有好处。
2、关于线段长短的比较,教材上提供了两种方法:(1)、度量的方法,即数值比较的方法;(2)、移动的方法,即所谓的叠加后的比较,事实上,在二条线段长度相差较大的情况下,学生还可以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在这里,学生就有一个“怎么办”的问题,即怎么样来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教师的课堂设计就完全可以设计为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交流(怎么样来度量一条线段的长度;怎么样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怎么样来比较二条线段的长短等)、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得到相关的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锻炼。两条线段的长短比较又分为两种类型:可以移动的两条线段和不能移动的两条线段。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好有关的问题情景:(1)、比较两根游戏棒(或筷子、两个同学比身高等)的长短(这是两条移动的线段的比较,要点是必须重合一个端点,相信学生是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发现);(2)、两人合作,每人任意画一条线段,比较所画的线段的长短(不能移动的两条线段的长短比较 );(3)、利用纵横视觉差加强比较线段长短(线段的长短不是很明显)的科学方法的重要性的教育,以规避一些因为视觉的偏差而造成的错误。
3、关于线段的中点,教材上对线段的中点作了如下的定义:点M把线段AB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AM与BM,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并提出了线段中点的代数表达式:AM=BM=1/2AB。事实上,一条线段是有且只有一个中点,但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教材中只要求学生能认识到线段有中点,并能通过用刻度尺找出一条线段的中点就行了,不宜再作更深入的探讨,更不宜在课堂中随意地拓展到去论证线段中点唯一性,也不宜让学生去探讨用尺规求出线段的中点。所以,所设计的问题也必须是让学生知道这一个点就是“中点”而不宜是“为什么这一个点是中点”,学生的课堂体验也就是直观承认(体验中点,并用刻度尺作出线段的中点)。
二、对于线段长短的比较的课堂设计
我认为,教师在正确地全面地理解了教材才可以进行一节课的课堂设计,课堂设计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核心内容重点设计,这一节课的设计重点就是“比较线段的长短”。
2、力求使教学功能最大化。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最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是可以让学生终生都受益的,也是其它学科都必须承担的任务。
3、教学过程的自然流畅,包括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学生思维的习惯性等。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是连贯的,而不能是一个个孤立的。
4、教学方法的选择。目前,我们的教学方法虽然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也应该看到,我们尽管已经实施了新课程,但就教学方法而言,还是以学生的接受学习为主,当然,学生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水平已经有了十分明显的进步,发现学习也正逐步的被广大教师引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去。
5、问题与情景的创设,问题情景的创设必须是让学生发现有问题并进而萌发出解决问题的较为强烈的欲望。而并不是简单地理解成为多几个“为什么”就行了。
因此,我认为在比较线段的长短这一节内容的设计中,教师首先应该明确“两点之间的距离”和“线段的中点”这两个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应以学生的“有意义接受”为宜;而“比较线段的长短”的教学方法却应该以“发现学习”为好。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我对“比较线段的长短”的教学流程作了如下设计构思:
两点间的距离
线段的长度
发现学习:度量法
问题情景:
两人合作比较所画线段的长短
活动:连结两点画线段
线段的中点
发现学习:叠加法
总之,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的教育更加关注的应是怎么样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数学老师的作用将更多地从数学课堂“知识的传递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通过教学表达自己的教学理念,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换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而要真正地实现这些转变,首先就是我们数学教师怎么样去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只有我们能正确地理解了教材和把握教材,才有可能完成新课程赋予我们的任务,才能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教育任务。
【从“比较线段的长短”谈教师把握新教材】相关文章:
线段的比较与画法08-16
线段的比较和画法08-16
线段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03-22
数学教案-线段的比较与画法08-16
《燕子》比较教学谈08-08
小班数学比较长短教案03-14
初二数学线段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10-27
谈英语新教材的使用与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08-17
把握新教材培养想像力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