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谈参加“引探教学”交流活动的感受
谈参加“引探教学”交流活动的感受长沙市芙蓉区双新小学 周露
老师们好,9月29日,我在湖南第一师范参加了全国引探教学的交流学习,下面就把学习的一点收获和感受与老师们共同交流和学习,有不成熟的地方还希望老师们批评指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长期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圈子里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学生,在今天更需要我们极力改变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把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结合起来,“引”中有“探”,“探”中有“引”,“引”指导“探”,“探”检验“引”,从而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语文世界,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探索中激发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获得学习的成功。
对于“引探”教学的定义,刚刚陈娅已经做了详细而透彻的阐述,下面我着重就我学习和平时教学的情况,具体谈谈如何在实践中运用引探教学法,以及引探教学法在教学中的操作。
一、创设“趣”“疑”的情境,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趣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所以说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一堂新课的成功与否,其新课的导入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刚刚上课,学生的思维还处于抑制状态,还没有进入学习状态,这时,如果教师用一个小故事、一个谜语、或一首歌曲来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学看图
说话《不要捕蜻蜓》一课时,首先出示谜语:尾巴一根钉,眼睛两粒豆, 有翅没有毛,有脚不会走。 让学生猜猜是什么昆虫,学生的兴趣很浓厚,纷纷展开想象,表达自己的猜测,课堂气氛很活跃,为新授的展开做了很好的铺垫。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激起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又如,这次有老师在上分类一课时,先是录制一段反映学生生活的录象,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感受分类的必要,再一步一步主动加入到学习中去。
二、引导发现、感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发现是探究的开始。由于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一个方式方法问题,而且是一种教育观念的问题,如果我们能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因为学生提问题总是以自身积极思考为前提的。正因为这样,我们说教师与其“绘”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
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才能体现自主探究发现。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例如我在教学《小象过生日》时,首先我以故事的形式出示一篮堆放在一起的水果,提出要求:要买一篮同样的水果,如何很快的买到?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质疑:“看到这篮水果,你们有什么要问?”学生的思维闸门被打开了,“这篮子里会有哪些水果?”“每种水果会有多少个?”“哪种水果最多?” “哪种水果最少?”等许多问题的发现,不仅使课上处处闪烁探究、创新的火花,更使学生进入到深层次的学习探索阶段。
就我自己来说,任教苏教版数学的三年来,我就十分重视对学生提问意识的培养,如,在上加和减时,我不是出示算式让学生直接学习计算方法,而是先用课件出示3种物品的价格,然后让学生当顾客自己提数学问题并想办法解答,再以小老师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方法,主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亲身体验学习的快乐。
此外读完文章,多问学生“有什么感受?受到什么启发?还有新的想法吗?”既重视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探究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又让他们发表了内心真切的感受。如我看到有位老师教授完《司马光砸缸》问到:学完了这课,你有什么要说的?有的说:“砸缸的办法不好,把大水缸砸坏了多可惜啊,我可以扔根木头进去,先让小朋友浮在木头上,再找大人救他。”有的说:“我要把自己的长衣服扔进去让他抓住,然后拉出来。” 还有的说:“如果是现在我遇到了这个情况就可以打110。”这些标新立异,具有时代气息的感受是多么稚气、独创呀!这样学生在自读、自悟、自问、自解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探究学习的成功喜悦,从而唤起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内驱力。
三、多给一些“活动”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探究。
1,创设条件,激发兴趣,提供主动探究的空间
作为老师,我觉得我们应该相信孩子,乐于为孩子提供“研究”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并且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指导。许多教育家都论述过教学中应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提供他们主动参与的空间,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增强。如我看到一篇教学案例,教学《草原》一课,老师让学生根据课文对草原的描写“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轻轻流入云际”创作一幅图画。学生边读课文边蘸绿色颜料作画,课堂气氛活跃,他们通过颜色的“凉抹”,体会到小丘的“柔美”,通过色彩的浓淡,“渲染”了草原的“翠色欲流”。在此基础上,再以生动的语言形象描述草原的美景,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样的柔美,特别是羊群在小丘下活动,真像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学生们完全陶醉于草原的美丽之中,思维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这时,教师提出要求:你能根据图画,想象出羊群在草原的美吗?请用比喻句描述。此时,学生已有了创作欲望,能大胆想象,积极思考表达。
2、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提供主动探究空间
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定的权力,每一个学生应该有选择学习的权力,如果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自己的喜好去学习,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非常浓厚。如教学中让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文章;学习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习课文;在课堂学习想自己所想的,谈自己想谈的,做自己想做的……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
这里提到一个写作文的问题,虽然我不是语文老师,但我对此有一些想法,我觉得应该要减少命题作文,让学生写自己心里想写的东西,我原来读书的时候,第一师范的语教老师雷老师曾今给我们说过,要让孩子们写好作文,想写作文就必须让他们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十个字: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四、设计开放作业,强化自主探究的实践性
教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数学,也处处用语文,数学。皮亚杰认为“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实活动,教育就不可能成功。”如何设计开放的作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实践中有所收获呢?首先要尊重学生个性的要求,其次开放作业的形式要多样。我认为作业内容的开放形式可以采用下面几种:
1、 读式的作业:①阅读自己喜欢的书,摘录优美的语句;②举办“读书报告会”;③背诵古诗比赛;④生活见闻交流会等。
2、 游戏表演类的作业:①编演课本剧;②语文游艺营(成语接龙、一字开花、猜谜语、绕口令、找朋友等);③对话表演(打电话、接待客人、老师家访);④诗歌朗读会等。
3、 书法绘画类的作业:①办手抄报、墙报、黑板报;②参观书法展览;③参加写字比赛、书法比赛;④为课文绘插图;⑤根据文意、诗意、词意作画;⑥制作小书签;⑦报刊剪贴、编辑等。
4、 书面表达:①班级日记接力;②故事接龙;③写观察日记绘画日记数学日记;④编写童话、寓言;⑤采写广播稿;⑥成立少儿文学社;⑦作文门诊部等。这样开放的作业内容,既与教材内容相联系,又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还“接轨”了社会活动,学生有了“自由驰骋”的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空间,在实践中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只有在教学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才能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2004-10-15 汇报
2004-10-17 整理
【谈参加“引探教学”交流活动的感受】相关文章:
以“探”导“引”以“引”促“探”08-17
明目标 探教法——《鸟的天堂》教学谈08-16
参加家长会的感受08-24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08-24
指导学会研究,感受科学精神——《青蛙的眼睛》教学例谈08-17
参加广交会后的感受08-15
参加军训的感受优秀作文(精选3篇)08-20
《船长》教学谈08-16
用引读法教学《游园不值》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