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英语论文>非智力因素开发与中学英语教学

非智力因素开发与中学英语教学

时间:2023-02-27 12:04:32 英语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非智力因素开发与中学英语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心理学研究表明,外语学习是学习者(内因)与学习环境(外因)共同作用的过程。 在学习者方面,学习成功与否除受智力因素和本人已有知识能力制约外,非智力因素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

章兼中教授主编的《外语教育学》一书中所阐述的外语积极学习理论原理,力图最大限度地开发非智力因素,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同时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努力培养他们克服学习困难的决心和毅力。

非智力因素有其较广的外延,包括学习动机、情感、意志、兴趣、性格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二、英语学习动机及其激发与培养

英语学习动机是指英语学习的动力因素,或叫动力。 包括学习英语的社会目的和需要、学习英语向往交际的需要、应用的需要、精神的需要等。 教学中英语学习动机可归纳为学习英语的目的、态度、兴趣等,它不是单一结构,而是一个交叉型、立体型、多层次、多因素构成的过程。

学习动机与学生所处的社会条件、教育和教学条件直接有关,可分为两类:融合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 前者指学习者为了直接与外语群体交往,理解他们的社会和文化,甚至成为其中的一员而学习外语;后者指学习者出于职业或其它需要把英语当作工具来学习使用。 两种动机不是孤立的,在教学上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受学生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机会的质量,教师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和艺术语言,最优化的教学程序等多方面的影响。 此外,学习内容,知识领域和个人成绩等因素也都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的激发和培养: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在于利用上述各种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或意向),成为实际学习活动的动力。 动机的激发,不仅可以调动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为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创造有利的条件,而且还可以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从而有利于今后的学习。 所以学习动机的激发对于教学工作同样是重要的。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启发式教学不限于教学的开端,而是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 加强起始阶段的学习。

贯彻“四会”并举,阶段侧重,坚持学以致用,教师要设计最佳教学程序 -- 以美国心理学家Glaser提出的“教学内容任务分析;起始能力诊断和测量;最佳教学措施的制订; 教学效果的评价”四个组成部分为理论依据,坚持整体教学。

2.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即提供一种特殊的学习情境。 这样的情境应具有一定难度才有较大的吸引力,对学生需要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应遵循由己知到末知,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等循序渐进的原则。

3. 变更作业内容与形式,保持作业新颖性。

变更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保持作业新颖性,是激发英语学习动机,引起和保持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条件。 学习上的机械重复,对学生学习英语,很少有激励作用,为此,教学上应尽可能避免简单重复。 教师除对练习内容与方式不断更新外,还应启发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的规律,如联想对比、归类、分解对比等。

4. 妥善利用学习的反馈信息,搞好检查评定与评价。

E.B.Hurlook(赫尔洛克)研究了评价对学习的影响。 结果表明,学习的外部信息反馈不仅可以调节学习的活动方式,而且可以强化学习动机,并对学习需要发挥激励作用。 笔者曾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87%的学生认为教师对学生练习、测试的适当评价在对学生起到强化知识、娇正错误作用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很大的促进作用,10%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3%的学生认为无明显作用。 在对学生进行评定和评价时,教师应注意坚持正面教育,表扬为主,切匆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三、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及对策

英语学习中的情感,是指学习者对英语和英语使用所持的态度、对本族语与外语的关系以及本族文化与所学语言国文化关系的看法。 情感对学习有动力或阻力作用。 基本的情感可分为快乐、悲哀、愤怒和恐惧等;高级的社会情感可分为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等。积极的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消极的情感对学习者有两方面的影响:1. 妨碍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语言输入和使用语言的机会。 2. 妨碍学生对已输入语言进行有效的吸收和消化,妨碍语言活动的质量。

重视情感因素,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状态,使之对所获取和使用的语言有快乐感,对所学材料中包含的思想道德意义、美学意义产生共鸣并形成理性的渴求等是外语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此,应重视两点:

1.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最大、最直接,许多情感因素因此可以调整变化。 这一点,在问卷调查结果中有较为明显的表现。 教师不仅要注意防止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还要积极主动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状态。 简言之,要促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和英语学习过程有端正的态度体验。

2. 重视学生在情感方面的个别差异,不同情况应区别对待。

四、克服语言焦虑感  培养学习英语的意志和毅力

语言焦虑感是指学生在使用外语时,感到自己的外语水平不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产生的紧张、害怕的感觉。 语言焦虑感的产生是由于学生缺乏自信心或学习目的不明确,担心弱点被暴露而导致的。 因此,语言焦虑感加大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

帮助学生克服语言焦虑感,首先应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端正学习态度。 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就应经常肯定和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妥善对待学生的语言错误,形成一种和谐的教学气氛。

意志是指学生在学习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自觉地确定学习目的,并根据学习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外语学习心理过程。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毅力,能有效地克服语言焦虑感,提高外语学习的质量。 教师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1. 加强目的动机教育,培养正确观念。

首先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的理想教育结合起来,逐步培养学生的主导性学习动机; 其次,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动机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再次,正确评价学生:从表扬鼓励为主,注意成绩反馈的作用,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动机;最后,因势利导,使学生的工具性动机与融合性动机相结合,形成远大理想。

2. 在语言实践中增加克服困难的毅力。

语言实践练习有目的性、计划性,从简到繁,使学生获得锻炼的自信心和成功感,有意创设困难情境与艰巨条件,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主动性和自制力,及时评定练习实践结果,增强学生练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3. 针对个别差异,培养优良的意志品质。

针对意志类型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操练内容和重点。

4. 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加强学生的自我锻炼。

五、研究学生性格结构差异  因材施教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而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研究学生性格结构特征和个性倾向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性格结构差异有以下四个方面:

1. 态度特征差异。

包括对别人、集体和社会的态度,对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特征等三方面的差异。

2. 意志特征差异。

存在对行为目标明确的程度,对行为自觉控制水平的特征,在紧急或困难情况下表现的意志特征,对已作出决定贯彻执行方面的特征等方面的差异。

3. 性格的情绪特征差异。

分为情绪强度、稳定性、持久性、主导心境等方面的差异。

非智力因素开发与中学英语教学

[1] [2] 下一页


4. 性格的理智特征差异。

包括感知、思维、想象等方面的差异。

以上性格结构特征差异,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个性差异。 那些缺乏兴趣、动机和意志毅力的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由好奇到厌倦,最终发展到放弃。 这样,在教学整体中就出现两极分化。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1. 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中。

英语教材的课文内容有许多材料渗透了思想教育因素,教师应充分挖掘,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中。 使学生在深刻理解课文蕴藏的道德美、伦理美内涵的基础上,在潜移默化的情感陶冶中,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正确的审美观,激发起对国家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在练习实践中培养和减少性格差异带来的学习效果差异。

练习实践可使学生明确行为目标和自控能力,形成坚定的意志和毅力。

3. 充分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差生的雕像作用。

增强差生的自信心、自制力,减少与优秀生的差异(含性格结构差异和知识能力差异)。 这样才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 个别指导,因材施教。

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都需要个别指导,以帮助他们形成有益于学习和符合社会要求的性格品质。 对于固执的学生,要帮助修正错误;对于自卑的学生,应热情帮助,使之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与学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说:学习最好的激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笔者对一百名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兴趣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学习兴趣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激发,还需要在课下培养和保持,以便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

下面谈谈激发与培养兴趣的几种途径:

1. 教师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在问卷调查中,94%的学生回答: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决定学生的精神状态。 因而,教师应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上好每一堂课,从仪表到一言一行向学生传递出热爱并热衷于教学活动的信息,以期学生报以专心和热情,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此外,教师的敬业精神,热爱学生,理解差生,课堂内外师生的情感交流和相互了解都是吸引学生认真学习的重要途径。 教师丰富的学识和能力,伟大的人格力量,将深深地影响学生,感动学生,唤起学生潜藏的感情,求得情感共鸣,是教学成功发展的第一步。

2.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语言艺术。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对“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缺乏积极参与的意识。 久而久之,就会因此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 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缺少主体的参与,严重违背了教学规律。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方法和艺术。 以简洁、明快、幽默的语言,以流利的英语口语直接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激起他们的兴趣。 教学方法上应注重精讲多练,置学生于主体地位,创设“表现”环境;知识的讲解应举一反三,化难为易,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体验成功感。 只有这样才能为教学的成功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3. 挖掘教材趣味性,兼顾背景知识教学。

现行中学英语新教材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交际功能;二、文化渗入。 教材内容中有不少是关于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思维方式的材料,另外还有大量关于人类面临的热点问题的材料。 这些材料能激发学生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的渴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充分挖掘。

英语背景知识即英语国家的史地、政治、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受文化影响,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熟悉背景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它有助于准确把握某些词汇的含义,正确地用英语表达思想,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4.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鼓励学生在课内认真学习,课外补充完善所学知识。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得法于课内,收效于课外”。 教师可组织适当的竞赛、课外阅读、英语角、英语板报等活动形式。 这样既练习巩固了课内所学知识,发展了运用能力,又能有效地激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的成功。

授人以鱼不及授人以渔。 教会学生学法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学法包括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以下习惯:

1. 勤于读写的习惯。

2.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3. 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的习惯。

4. 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掌握科学的方法,学生就能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采撷到美丽的浪花,在学习中见“四两拔千斤”之效。

所谓方法,实质上应指:

1. 记忆方法。 如记单词时可采用分散记忆或循环记忆等。

2. 思维方法。 有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类等思维形式。

七、结论

1. 美国心理学家Glaser把非智力因素开发称为“新能力”研究。 “新能力”概念的提出,改变了关于人类能力的理论内涵。 学习者学习外语的能力应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部分。 研究非智力因素开发的途径亦成为外语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非智力因素开发,对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作用是巨大的。

2. 在学生智力水平和已有知识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这一语言实践主体的积极性、自觉性和驱动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开发学生智力,另一方面也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会带来教学质量的较大提高。

(云南祥云县二中 阮发庆 《中小学英语》1999年第3-4期

上一页  [1] [2] 


【非智力因素开发与中学英语教学】相关文章:

在中学地理教学JIP实验中开发非智力因素的途径08-07

开发非智力因素的几点尝试(安庆怀宁)08-17

非智力因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08-20

数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08-02

浅析舞蹈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08-18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思考08-17

浅谈外语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08-17

影响教学效果的非智力因素08-05

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