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告别“哑巴外语”
──英、俄、日语课程改革的新突破
义务教育阶段的几门外语课程标准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吸收当今国内外外语教育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外语教育实际和未来发展需要,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现行的外语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在框架结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尝试,构建了全新的课程目标体系,更新拓展了学习内容,把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分别列入内容标准,努力解决以往语言教学中重知识轻运用的弊端,其鲜明特征是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纳入内容标准。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融合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界定使英语教育的目标从培养学生单一的英语技能上升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上不过分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注重精选基础性强、适应时代发展、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不仅强调学习外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确立了文化素养、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的地位,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外语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提倡“任务型”学习方式强调做中学
当前,从国内外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趋势看,学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外语课程改革应实现由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向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并重的转变;由单纯的机械训练和语法翻译向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及多层次的训练转变。
为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英语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性强、具有明确任务目标的“任务型”学习方式,使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让学生动手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英语。“任务型学习活动”是通过解释、表达、询问与说明等形式来培养语言运用的能力,其核心是通过做事学习“learning by doing”,即在实践中学习,该教学模式一般涉及项目设计、小组学习、协作实践和目标建构。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将会彻底改变传统语法分析型的授课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强化学习动机和兴趣,形成学习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增进文化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想象能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促进外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
《英语课程标准》以描述学生“能做什么”为主线,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言学习要从语法知识的讲解和单词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的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通过交流与合作发展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日语课程标准》也由重视教师的“教”转变为更加重视学生的“学”,强调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的共同活动开展日语学习和语言实践。努力倡导为学生营造宽松、活泼、接近实际的日语学习环境,通过围绕话题完成交际性任务等形式,开展多种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开口,使他们不仅在课堂上而且在课外活动中以及对外交往中也积极用日语表达和交流。
主题为线 语法隐型
《俄语课程标准》一改过去的教材编写和教学以“语法知识”为线索的体系,提出了“以主题为线”,每一个主题为一个话题,语法内容随话题出现。以主题活动课型为主,把初中学生所熟悉、感兴趣的话题作为教学内容,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创设真实的活动场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运用和感受语言,使他们学之能用,学之即用,以实用的技能带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一模式的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娴熟的听说读写技能以及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完成主题活动的教学要求,实现标准的目标。
语法隐型是《俄语课程标准》的又一显著特征,语法隐形是指教材中语法内容的安排和教学中教师讲解语法知识是有意识的,有计划的,而学生学习、接受,掌握语法规则是在无意识状态中进行的。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因俄语语法繁难、词形变化复杂而产生的畏难情绪和惧怕心理。语法隐形并不是不要语法,而是按照“主题为线”的原则让语法为主题活动服务,与主题情景相伴,让学生在大量的交际活动中反复操练、运用和感受语法,然后相对集中地,或由教师或由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在初中阶段,建议教师运用“归纳法”进行语法教学。也就是指通过各种直观手段,如实物、动作、情景等手段教新的句型,在学生理解句子结构和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句型操练。在学生初步掌握句型范例后,再由教师或引导学生归纳出新的语法规则。
目标分级体系体现出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过去的《英语教学大纲》分为初中和高中两部分,而《英语课程标准》则把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十年贯穿起来,分为九个级别。二级是小学毕业水平;五级是初中毕业水平;八级是高中毕业水平;九级则是外语学校、双语学校、或普通高中英语特长生达到的水平。与过去大纲不同,标准规定的级别要求有其灵活性,教育基础和师资条件不足的地区,可以按照有关政策适当降低级别要求,而条件好的地区或学校,则可以提高级别要求。
《俄语课程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俄语课程目标按照学生的能力水平设为七个级别。其中义务教育初中阶段为三个级:第一级为初中一年级的目标级,第二级为初中二年级的目标级,第三级为初中三年级的目标级。高中阶段为四个级:第四级即是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时的优秀级,也是高中一年级的目标级,第五级为高中二年级的目标级,第六级为高中三年级的目标级,第七级为高中三年级的优秀级。这种分级方式遵循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也考虑到了我国民族众多、地域辽阔,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同时也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开放性和发展性。这样一来,中学阶段学生学习俄语的组织方式,将打破以往的以教学班为单位的授课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俄语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不同级别的班级上课。
《日语课程标准》按能力水平设计为三个级别,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级别,各地区可以根据国家课程三级管理的有关政策规定,适当调整不同学段的日语课程目标。暂不具备必要的教育基础和师资条件的地区或学校,以及把日语作为第二外语开设的地区或学校,可以适当降低学段日语课程目标的要求。日语教育基础和条件较好(如从小学3年级起开设日语课程)的地区或学校,可以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学段日语课程目标的要求。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外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综合评价和单项评价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方式,建立了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目标多层次的评价体系,力求在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方法等方面有所突破。课程标准最大的特色是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重点评价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过程。特别强调评价应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形成性评价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其主要手段是为每一名学生建立一个“学力数据库”,这是用微机管理学生档案的一种方式(没有微机的学校可以采取其他相应的管理方式,如档案袋、文件夹等)。它可以全面地、动态地关注学生的每一个学习过程,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帮助学生及时反馈学习情况,提高、保持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取得的进步,尊重个体差异,除强调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之外,还提倡学生本人、教师、同学、学校以及家长等多方人员共同参与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可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等成绩记录方式。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报告、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建立与利用、问卷调查、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与评价、各种小测验和阶段测试等。
树立全新的课程资源观
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外语课程标准的又一特色。标准改变以往只注重教科书的倾向,提出要更好地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以‘教学资源’的概念替代过去的‘教材’的概念,教学资源应当包括课本、活动手册、磁带、录像带、光盘、教师手册、连环画、读物、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节目、卡片、幻灯片、挂图、教学实物、计算机软件”等,所有这些教学资源都应充分利用。《日语课程标准》也要求学校、教师重视现代科技领域的最新进展及其对日语课程发展的影响,积极开发、有效利用和管理各种课程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开展网上日语交流活动等。
(《中国教育报》2002年7月19日第4版)【告别“哑巴外语”】相关文章:
写蝈蝈的作文 “哑巴”蝈蝈05-01
面试-外语篇:如何应对外企外语口试08-17
告别08-17
“英语哑巴”如何巧过英语面试关08-15
外语教学反思08-25
外语节优秀作文07-29
告别童年08-17
告别夏天08-17
告别小巷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