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外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素质教育与外语教学
[出处]
[作者] 张国扬 黄子成
[内容]
一、素质与素质教育
关于素质的涵义以及对素质的理解,由于观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普遍存在着较大的差
异。一般认为:素质是人经由先天自然遗传和后天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实践积淀而成的生理、
心理的内在的基础条件,其结构是一个稳定的开放系统。
如果我们从外语教学的角度去谈素质,不妨把素质视为人们学习和掌握外语的一种潜能。它
是人们的外语能力形成及发挥的内在渊源。
当前所提出的素质教育,是人类以自身的身心素质为对象的再生产和再创造,是人类运用自
身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成果去开发、塑造和完善年轻一代身心结构与功能的社
会实践方式。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整体素质的教育。任
何一个人只有经过良好的素质教育,在基本素质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将来无论向哪一方
面发展,从事任何领域的工作,都会有充分发展的可能和搞好工作的广阔天地。
素质教育的提出,对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将带来深远影响;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对外
语教学特别是对基础教育中的外语教学也将带来重大影响。
二、素质与外语能力
素质教育是在先天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把外在的各种教育影响内化为学生个体内在稳定的
素质。素质与知识不同。素质是人学习和利用知识的基础,而知识的丰富又会影响素质的养
成和发展,但是素质的高低与知识的多少并不存在绝对的正比例。素质与性格不同。性格对
素质的养成有影响,但素质的外延大于性格,它是形成性格的基矗素质也不等同能力。具备
一定能力有利于养成一定的素质,但素质是内在的潜能,它通过能力才作用于外界,它是形
成和发挥能力的基矗所以素质与能力的关系,是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般说来,素质是
决定能力的最主要的因素,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就有什么样的能力。例如,记忆素质优良,其
记忆能力就较强。素质是稳态的、内化的、主体的,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动态的、外显的,
能力有赖于素质而形成和发展,并在活动中发挥其作用;素质有待发挥为能力,并通过能力
发挥其作用;能力又可以积淀为素质,即两者具有互相转化的关系。
因此,我们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时,离不开其所依赖的基椽—素质。在外语教学中,
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矗语音、语法、词汇的教学和听、说、读、写的训练是培养外语交
际能力的前提。
(一)听的素质与听能训练
“听”是人们交际活动的最基本的形式。据里弗斯(W.M.Rivers)和坦珀利(M.S.T
em-perly)在1970年的统计,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
%。
弗里斯(C.C.Fries)说:“学生学会说英语的前提首先是听。”亚历山大(L.G.A
lexan-der)说:“掌握一种语言,首先是听懂,听懂的比重占90%。能听懂才
觉得舒服,听不懂就觉得不自在。”
在当今信息社会中,随着广播、电话等电子媒体的广泛使用,使得听的素质变得日益重要了。
国外早在40年代便有学者如卡林(Kar-lin,1942)、尼科尔斯(Nicho
ls,1948)、布朗(Brown,1949)等进行研究,目的是要通过他们的测验
证明:听力与其它语言技能相比,有着重要的区别。1956年卡弗里(Cafery)和
史密斯(Smith)进行了一项研究,区分了视觉言语因子和听觉言语因子。1960年
凯勒(Keler)在回顾过去十年的研究时,十分有把握地说,听力是一组可同包含在阅
读中的技能相分离的复杂技能。1962年斯皮尔里特(Spearit)进行了34项的
大测验,包括言语理解、听力理解、视觉耐力、推论、记忆和注意力等。他的研究结论是,
存在着一种确定的听力理解因子,他称之为“对以会话形式出现的言语材料的理解”。19
72年朗香(Longchamp)进行了一项因子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可以分离出一个
特殊的听力理解因子。1980年斯温顿(Swinton)和鲍尔斯(Powers)进
行了一项综合因子分析,通过考察TOEFL考试来衡量什么是语言能力。他们的结论是:
在TOEFL考试过程中,有三个重要因子起着作用。在听力部分中起作用的一个因子在所
研究的每一组中都起着作用,然而另外两个因子在这些组中存在一些差异。
一些有经验的语言教师往往会发现,有些在其它语言能力方面不特别强的学生,在听力这个
领域却相当出色。
“听”不是一种消极地接受信息的活动,而是根据自己所具有的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语义
和语法诸方面),通过自己的听的素质的潜能,从音流中获得信息的一种积极的活动。“听力”
是一种迅速正确的辨音解意、理解语意并对听到的信息作出评价反应的能力。因此,我们在
对学生进行听能训练时,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听的素质的潜能。例如,灵敏的听觉有助于迅
速准确地辨析弱读、连读或相近的语音形式,有助于接收快速的微弱、含混的音流并提炼出
准确的信息。一些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注意力、记忆力、自信心、综合领悟能力等对听能的
影响亦十分重要。
(二)说的素质与言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教程是将自己内化的语言材料进行编码,即借助于
词语按一定的句式,连贯地转换为外部有声语言。初学者在编码时通常要经过母语到外语的
“心译”,或用斯特恩(Stern)的话是介乎两语之间的一个语际连续体(conti
nuum)。开始时,往往要想一想再说,然后是想和说几乎同步进行。随着学习的深入,
逐渐摆脱“心译”,达到不加思索地自动地完成复杂的编码心理过程。
“说”的素质首先是有说的动机,即有强化自我表达的心理倾向,不羞口、不胆怯。在外语
教学中特别要注意不要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超越他们的接受能力,以致产生逆反心理。
心理学家古朗说:“被要求讲一种外国语言,不仅仅是心理上受威胁,精神与身体的整个系
统都直接受到牵连。”所以培养学生“说”的这种素质,要循序渐进。先跟读,后自己讲;
先自己大声讲,然后向全班讲,最后才到陌生人面前讲;先讲简单的内容,后讲复杂的内容;
先讲一两句话,再作较长篇的讲述;先作有准备的讲话,后作即兴的讲话。学生不敢开口讲
英语是一大忌,外语教学的交际化目的就不可能达到。所以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素质,
在课内外多同学生用英语交谈,激发学生讲英语的兴趣,使他们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
“说”的素质还包括思维的敏感性和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表达的灵活性。英语口头表达的特
点是现想现说,思考的余地极为有限。没有思维的敏感性和思维的条理性,就不能较迅速地
组织所讲述的内容,把不太肯定的、不太周密的想法变得成熟、明确、周密,也就不能使要
讲的英语既有实际内容,又有重点,既有讲述层次,又有次序。没有表达的灵活性就不能应
付各种各样的口语场合。
根据英语口语的特点,说的能力还应从下面的三种基本能力去训练和培养。
1.运用英语口语的语言结构形式的能力。英语口语与书面语不同,有“八多”。即:自然
句多、短句多、省略句多、移位现象多、减缩形式多、套语多、常用词汇多和习惯用语多。
熟练地运用这些口语语言结构形式是培养说的能力的一个先决条件。
2.定向表述的能力。定向表述能力是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充分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表达
形式对某一个话题作讲述。其训练形式有:用英语解释某个单词、词组、句子或段落的意思;
复述一个故事或课文,或转述别人的话;对某件事或某一生活片段作描述;对某一专题发表
自己的意见等。
3.正确运用英语语音来表情达意的能力。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口语是靠语音来传达的。
口语交际稍纵即逝,而又连续不断。英语的语音能力包括讲英语时语音的准确性。口语交际
[1] [2] [3] 下一页
中丰富的思想感情、说话人的心理情绪、语气等都通过语音体现出来。
(三)听说与视觉素质
听和说的能力训练往往结合在一起进行,特别是在外语教学的课堂上。模仿力是外语学习中
一种十分重要的基本能力。一个人所具有的模仿素质与听的素质和说的素质密切相连,而听
和说之间亦互相密切相连,听得清,辨得清,模仿得惟妙惟肖,说得准确流利。领悟法教学
(comprehensionapproach)的一种观点认为,只要多听(达到一定
界限)就自然会说,即如果听能达到一定水平,说能也会跟上。
在信息社会中,视觉素质是一种复杂的、也是基本的素质。据估计,人们接收的所有信息中
有83%是通过视觉得到的。视觉信息的激增使人们进一步重视视觉素质的研究,这是因为:
1.确实存在一种视觉语言。
2.人们能够借助直观形象来思考、表达和交流。
3.能够借助视觉途径来学习。
4.学校必须教授直观认识技能,培养视觉素质。
视觉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来源。为了理解视觉信息,人们必须观察、注视、领悟和评
价,这种综合的素质就是视觉素质。据研究表明,与其它任何形式的信息相比较,听觉信息
和视觉信息相结合,能够更牢固持久地被学生保持在头脑中。
今天的外语听力课、听说课越来越多地结合视觉的应用,成为视听课、视听说课。视觉教材
的介入,使静态的或动态的画面场景,能声像并茂地映入学生眼帘,进入学生耳中,极大地
强化和丰富了听力理解与记忆,激发了学生的开口欲望,帮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为语言交
际创造了良好条件。可视的语境有助于口头信息的产生和理解。
视觉素质有助于交际理解,这是因为:
1.可视语境更有助于事件的情景化。
2.可视语境使态度明朗化和信息侧重化。非言语的表达手段如面部表情、手势等可以对信
息的某些方面加以强调,即使是在口语交际中,出示图表或画龙点睛式的板书,也能起到类
似的作用。
3.可视语境有助于语篇结构。在口语交际中往往伴有示意动作,以提示语篇的过渡。
在现实生活中,正常人的视与听说始终程度不同地相互依附着,相辅相成。在语言实验室的
外语课教学中,常用视觉来帮助听觉,来提示说话,使视听说结合。可见,可视语境的功用
在于能展现逼真的信息资料,表明各种情景中所使用的语言,显示语篇中言词与非言词表达
方面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也就是说,把真实生活带进了教室,使语言自然融入背景之中,为
学生感知制约环境中的真实用语和分析相应的相互作用影响下自身和他人的举止行为,提供
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段。
(四)读的素质与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
“读”是一种重要的语言交际形式,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的重要途径。书面文字一直是传统
的沟通媒体,培养读的素质历来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书面交际不同于口语交际,它是一种单向的交际。但同“听”一样,“读”不是消极地接受
信息的活动,读的过程是一种通过视觉感知,来识别和理解语言材料的推理过程。通过对文
字符号的辨认和解码,即对词及词组的意义、句子的结构和意义的辨认和掌握,达到对文字
符号所蕴涵的思想内容的理解。初学外语者往往在解码过程中有一个“心译”的过程,但往
后会逐渐摆脱,达到对外语的直接理解。
读的素质包括有识记、分析、判断、猜测、推理、综合、领悟和评价。读的素质还有转化为
其它听说写能力的潜能。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读。在朗读时,人们的眼、口、耳、脑各个器官同时并用,这样会增强理
解与记忆。在声音的帮助和配合下,人们能更好地体会、理解和表达读物的思想感情。朗读
在我国是一种传统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学习外语,特别是在初级阶段,朗读的功效在于:
1.促使文字的形、音、义紧密结合。
2.训练眼球在阅读中有节奏的活动,这是阅读的基本技巧之一。
3.训练语音、语调、停顿和节奏,有助于培养说的能力。
阅读是不出声的默读,是读的主要形式。阅读能力的强弱取决于阅读者的语言知识、语言交
际功能以及认识能力。语言知识是交际的基础,是阅读能力最基本的成分。提高阅读能力不
仅有赖于语言能力的提高,也有赖于阅读技能的提高。心理学家及语言学家认为,阅读技能
是最基本的阅读能力,是指顺利完成阅读任务的方法。它的三个基本要素是:速度、理解和
词汇。
速度是阅读技能的第一要素,它是衡量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反映了一个人的语言能力。要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首先要激发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的求知欲。有强烈的兴趣和动机,
才能快速地去猎取信息。鲁梅尔哈特(Rumelhert)将阅读的特点阐述为一个“由
视觉获得信息”与“由期望获得信息”的相互结合的过程。此外,要注意帮助学生克服“复
视”的坏习惯,培养“跳跃式”的阅读方法,逐步扩大“识别间距”和逐步克服对“心译”
的依赖。
理解是阅读技能的第二要素,理解对阅读能力有决定性的意义。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首先
要有丰富的语言知识,同时也要有一般的文化科学知识。在外语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对阅读理
解作如下的指导:
1.判断和推理指代关系。几乎任何一篇文章都会有许多指代用语,阅读时必须正确判断指
代用语的所指,否则就难以正确理解。
2.判断和推理多义词的词义。词的多义性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这些多义词的具体词义
只有通过上下文,根据交际情景和搭配关系才能确定。
3.判断和推理句间逻辑联系。在许多情况下,思想的完整性、系统性和逻辑性并非总是直
接借助于语言手段来表达的。为理解所需要的,除了语言知识之外,还要有判断语言情景、
运用交际规约的知识。
4.悟词意。遇到不熟悉的生词,可以通过构词分析、上下文推测等猜测它的词意。
5.篇章结构的分析。找出各段的主题句,理解各段的大意和要点;抓住实词、关键词、转
折词;把握文章前后情节的联系;综观文章的全文。词汇是阅读技能的第三要素。
词汇对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有很大的影响。掌握的词汇越多,阅读速度才能越快,理解
的程度才能越深。1984年库珀(Cooper)的研究资料表明,词汇比语言结构更易
造成阅读困难。
(五)写的素质与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
“写”也是人们进行交际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基本形式。同“读”一样,“写”是一种单向交
际。
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传达信息。写的心理活动过程是:有表达的欲望——把表达的内
容用文字符号进行编码。编码的过程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初学外语者往往需要
借助母语去构思,只有精通外语的人才能完全摆脱母语,凭借外语思维,进行写作。
写的素质有写作(文字表达)欲、观察、对比、模仿、想象、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耐心细
致、独立工作等。
在听、说、读、写活动中,写是学生最感困难的,最容易出错。布朗(H.D.Brown)
曾提出一个外语学习的心理素质问题——“容忍”和“不容忍”两种不同的学习素质。其含
义是学习者能否容忍和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相矛盾的概念。外语不同于母语,有些人具有“容
忍”的素质,对外语中与母语相矛盾或不协调的结构容易接受并内化;而另一些人则比较“固
执”,很难接受甚至排斥,因而,就总会写出一些中国式的英语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英语里又有许多惯用法
不符合一般的语法规则,对于具有“容忍”素质的学生来说,他们会立刻认识到新学的知识
和原有的知识的“不协调”性,从而相应地调整原来的知识结构,把新学到的知识内化到自
己总的知识结构中去,这样就会少犯语言上的错误。教师很容易从学生的笔头练习和书面表
达中,看出学生是否具有“容忍”的素质。
培养写的能力还要注意训练学生的灵活表达的能力。即同一个意思让学生尽可能写出多种不
同的表达形式。瑟雷尔(S.Thurel)称这种能力为“策略能力”,即在遇到障碍时,
能灵活机动地跨越障碍,成功地向交际对方表情达意的能力。有些学生凭有限的单词便能表
达自如,靠的正是这种能力。
三、外语交际能力与外语学习优秀者的素质
交际功能是语言的最本质的功能。当前国内外的外语教学专家们都一致认为,外语教学的最
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目的语的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的能力。
一个成功的外语学习者必须具有吸收和运用外语的强烈意识,而语言交际运用的参与感则是
交际意识的核心。交际意识是学习者由于认识语言交际的重要性而敢于和善于参与外语交际
活动的心态和素质。斯特恩在他的《优秀的外语学习者》一文中写道:“优秀的语言学习者
愿意实践。他认识到语言的内化不能不花气力地产生于一旦而全部实现。内化需要时间和经
常不断的语言接触,接触可能是有意安排的实践,也可能是真正的交际。他能抓住每一机会
实践……他愿意在真正的交际中运用语言,因为他认识到完全靠有意识的语言操练是不够
的,因此愿意在各种交际场合将自己浸泡于语言运用之中,即使他的能力并未达到这个水
平。”
鲁宾(J.Rubin)则在她的《优秀语言学习者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一文中列出了
优秀语言学习者所具备的七个素质:1.他们是积极的和正确的猜测者。2.他们具有强烈
的语言交际的欲望。3.他们不怕因犯语言错误而被别人讥笑。4.他们在语言学习中也很
注意语言形式的构成。5.他们会力争语言训练的各种机会。6.他们善于鉴别自己的言语
和别人的言语。7.他们注重语言的意义理解
上一页 [1] [2] [3]
【素质教育与外语教学】相关文章:
浅谈外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08-08
外语教学反思08-25
改进外语教学方法提高外语教学水平08-08
对幼师外语教学的设想08-08
外语教学散论08-17
我国现代外语教学的现状和关于外语教学评价的几点想法08-17
外语教学中的问答技巧08-17
低效外语教学的成因分析08-17
外语教学中的愉快教学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