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品德与社会》如何解读“新课标”
《品德与社会》如何解读“新课标”作者:姚顺添
一、新课标“新”在什么地方?《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一)、关注教学观念的改变 1.整合教学与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科科书等文件)是一种"体验课程",即: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相互作用的主体,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教学设计),而更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 2.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整合 3..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 交往: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共同分享理解,上课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为"平等中的首席"。 4.学生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 (二)、关注教学资源的变革 观点: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教学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使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把教材当作圣经一样来解读是愚蠢的! 从当前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利于创造出学生主动学和谐发展的教学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 途径:第一,社会调查。跟踪和预测社会要求应具备的认知、技能与素质。第二,反思学生能获益的各种资源状态,包括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各种能力的发展;第三,拓宽校内外教学资源渠道和分享渠道。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主要途径: (1) 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 (2) 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 (3) 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 (4) 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5) 制定参考性的践行计划。 (6) 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 (三)、关注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习方式不仅包括学习方法,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 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亮点。 (四)、关注教学艺术与多媒体教学的优化组合 1.参与性教学(全员性、差异性、潜在性) 2.合作性教学(积极互赖、个体责任、交互作用、社交技能、小组加工。 3.启发式教学(指导、激励、启发) 杨振宁教授:"中国的学生长于求同思维而短于求异思维,长于'依葫芦画瓢而短于独辟蹊径。" 二、走进新课标,你将怎样做? (一)、你是否走进新课标? 1、你是否关注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2、你是否关注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均衡性和可选择性? 3、你是否关注学生的生活逻辑、成长规律、学习兴趣和生活经历.? 4、你是否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5、教学过程中你是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认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6、你是否关注发展性评价中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全面发展过程? (二)、教师角色--与新课标同行 1、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 2、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 3、由控制者变为帮助者。 4、由主宰者变为引导者。 5、由仲裁者变为促进者。 6、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 (三)、新课标强调什么样的学习方式? 1、向现代学习方式靠拢 主要特征: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 独立性。--表现为:"我能学"。 个别性。--表现为:"我会学。" 体验性。--表现为:"我爱学。" 问题性。--表现为:"我有发现。" 2、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自主学习的过程:自我 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特征:自定目标、自定进度,参与设计评价;设计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追求情感投入,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会自我调控。 合作学习的过程: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面对面的促进互动;期望有效的沟通;相互的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体现: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教学过程成为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交往过程和审美过程。 探究学习的过程: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研究情境,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 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从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征: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四)、面对新课标,到底怎么上课? 1、课堂上您真的关注学生了吗? 2、你是"教"学生还是"引导"学生? 3、你组织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的吗? 4、你的教学环节是否过于饱满? 5、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如何整合? 五、如何理解课程资源。 1、 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2、 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3、 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六、课改与发展性评价。 1、 基本内容。 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 促进有效的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 2、 基本理念。 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重要的过程,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全过程 评价提供的是强有力的信息、洞察力和指导,旨在促进发展。 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实现自身价值。 3、 发展性评价的特征 评价主体互动化。 评价内容多元化。 评价过程动态化。 4、 发展性评价的功能。 反馈调节 展示激励 反思总结 记录成长 积极导向
【《品德与社会》如何解读“新课标”】相关文章:
新课标解读心得12-09
科学新课标解读心得12-08
新课标数学解读心得12-10
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心得12-09
初中数学新课标解读心得12-10
初中地理新课标解读心得03-30
2022新课标解读心得(精选6篇)07-28
科学新课标解读心得4篇02-04
科学新课标解读心得15篇02-02
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