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试述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信息素养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本文试着对作为社会发展的未来——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做出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 信息素质
世界已经进入21世纪,随着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已被放到与读、写、算同等重要的位置。那么,什么是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内容是什么,怎样对中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呢?
一、信息素养概述
信息素养又称信息素质,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 Zurkowski)在1974年首先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后来又将其解释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1992年美国人Doyle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给信息素养下的定义是: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他能够认识到精确的和完整的信息是做出合理决策的基础,确定对信息的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潜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检索方式,从包括基于计算机的和其他的信息源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用于实际的应用,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以及在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
为了赶上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于2000年制定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用)》。明确指出中学信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使用的学习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从2001年起,我国要用5~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实践能力,提高信息素养,赶超世界信息化的步伐。
二、信息素养的内容组成
信息素养主要由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四部分构成。
1、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人们在信息活动中产生的认识、观念和需求的总和。信息意识主要包括:(1)能认识到信息在信息时代的重要作用,确立在信息时代尊重知识、终身学习、勇于创新的一些新的观念。(2)对信息有积极的内在需求。每个人除了自身有对信息的需求外,还应善于将社会对个人的要求自觉地转化为个人内在的信息需求。(3)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能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掌握有价值的信息,善于从信息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2、信息伦理道德
信息伦理道德是指个体成员在信息获取、使用、创造和传播过程中应该遵守一定的伦理规范。具体表现在:(1)遵守信息技术的法律法规,文明上网。(2)不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3)不制造和传播黄色、反动信息。(4)不参与盗版活动等。
3、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指一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信息知识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它包括:(1)传统文化素养。传统文化素养包括读、写、算的能力。 (2) 信息的基本知识。包括信息的理论知识,对信息、信息化的性质、信息化社会及其对人类影响的认识和理解,信息的方法与原则。 (3) 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包括信息技术的原理、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未来等。(4) 外语。
4、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人们有效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以及创造新信息的能力。它包括:(1)信息工具的使用能力。包括会使用文字处理工具、浏览器和搜索引擎工具、网页制作工具、电子邮件等。(2)获取识别信息的能力。它是个体根据自己特定的目的和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采用多种方式,从外界信息载体中提取自己所需要的有用信息的能力。 (3)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个体应具有从特定的目的和新的需求的角度,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鉴别、筛选、重组,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的能力。(4)创造、传递新信息的能力。个体应有在对所掌握的信息从新角度、深层次加工处理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创新,从而产生新的信息的能力。
构成信息素养的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并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信息意识在信息素养结构中起着先导的作用,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伦理道德是保证信息素养发展方向的指示器和调节器。
三、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要求
对中学生而言信息意识方面是学生对信息技术要有持久的学习应用兴趣,有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探究学习的强烈愿望。信息道德方面,学生能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在信息知识方面,学生要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在信息能力方面,学生要掌握常用信息技术设备和软件的操作技能,会利用信息源获取信息,有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具体的说,中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培养中学生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的采集工具,编译工具、发送工具、存储工具。(2)获取信息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主动地多途径地搜集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能熟练使用阅读、访问、参观、实验、资料检索、电子视听等获取信息的方法。 (3)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鉴别、筛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记忆、表达信息的能力。 (4)创造信息的能力: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灵感思维与发散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寻找信息生长点,发现与创造新的信息。 (5)表达信息的能力:能用恰当的符号把对自己和他人有益的信息进行译码、编码与改造,使表达信息的符号简洁、流畅、鲜明、易懂、富有感染力和个性特色。(6)发挥信息的能力:善于运用外界信息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计划,善于扩充自己的知识信息库与学习方法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所发现和占有信息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 (7)信息协作意识与能力: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自觉清除信息垃圾,避开有害信息,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和干扰。
四、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途径
1、注意培养学生信息能力
中学生的信息能力体现在中学生对计算机和网络的操作和应用,必须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机训练,必须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实力,搞好信息环境的建设,对现有的信息设施不断完善,提高运行能力,为学生的信息能力的形成提供物质保障,从而保证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形成。
2、培养学生动手处理信息、形成创造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中学生的信息学习比传统课程更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要让全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多视角观察和多方位探讨,进而形成创造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这些能力是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文化后并形成意识和自然需求在学习实践中表现,是信息素养形成的质标志。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中,化为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素养。
3、提高学生的其他基础文化素养
现代教育需要学生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而良好的信息素养的形成需要其他学科知识做基础,离开基础的知识,信息素养的形成就会变为空谈。反过来,信息素养在学生各科学习中和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它慢慢地影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同时不可忽视基础文化的学习。
4、必须尊重学生个性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之间有很多个性化的地方,信息素养形成应该有广阔的个性空间,多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和课外活动,组织各项信息技术竞赛活动,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走上信息技术专业之路。
总之,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需要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力物力。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信息的增大,信息渠道的拓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通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为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奠定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什么是信息素养》 中国教育曙光网
2、《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用)》 2002年
3、《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和信息能力培养途径》电化教育研究2001.10
4、《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试述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相关文章: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08-17
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08-17
浅谈山区中学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08-17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08-17
抓信息素养培养 促学生身心发展08-17
我谈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08-17
诵读经典培养学生语文素养08-24
以生活情趣,培养学生语文素养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