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农村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现状调查和对策的研究

农村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现状调查和对策的研究

时间:2023-02-28 03:26:28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农村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现状调查和对策的研究

农村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现状调查和对策的研究

农村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现状调查和对策的研究

  绵竹中学实验学校  叶内明
德阳市教科所    张体民
 绵竹市师培中心   李正开   
   
    摘要: 本课题通过对参与初中化学新课程学习的部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各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采集数据并分析,就如何培养提高学生适应化学新课程学习进行了一些探索,以期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科学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化学学习现状  调查 能力培养
    一、前  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而综合国力的强弱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教育质量,在我国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现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重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综合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未来社会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要实施科教兴国,以德治国必须要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这就使得我们研究学生学习现状成为了必要。
2000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1月国务院批转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6月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基础课程纲要》的决定,以及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都从国运兴衰,民族振兴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及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对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作了深刻思考和全面精辟的阐述,也为我们处理减负与质量,减负与提高效率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全面依据,为我们实施调查研究提供了佐证。
初中化学义务教育教学纲要也明确提出:从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其中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仅为他们学习化学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他们学习其它科学知识和今后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任何功课的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为此,学是教的依据、教的目的。研究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都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减负增效”的最终目的。
从2004年秋开始的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我国几亿人、几代人生命质量的大工程。而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人的生存方式的转变,它关系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关系到师生校园生活的质量,关系到年轻一代拥有什么样的未来,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强弱。化学知识的学习与化学科科学的学习方法有着天然的联系,只有当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与科学学习方式达到和谐统一时,才能获得化学学习的成功。然而,长期以来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科学方法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方法;重考试、轻能力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对方法的教育不甚了解,关注的重点除了知识还是知识,方法的培养则处在不自觉的状态之中,因此,有必要强调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具体落实在教学实践活动中。
围绕“怎样才能科学、愉快地学习好新课程的初中化学?”“如何贯彻决定?” “如何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化学的效率?”等一系列问题,笔者从2005年2月开始在全市选择一些实施新初中化学课程的学校班级,对初中学生在学习新初中化学中的一些情况展开了调查和研究。重点研究学生在学习化学时的兴趣、方法、能力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上还存在哪些问题,同时提出我们对实施初中化学新课程的一些思考性意见,以更好的让全体学生逐步由“学会化学”到“会学化学”,并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创新学习”的意识。
在近二年的研究中我们采用调查、分析、对比、实验等方法,采集了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并进行了分析、对比。提出了一些进一步改变学生学习化学现状的对策,呈现给同行已期得到大家的指正。
二、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现状调查
   1.调查内容及方法
   调查对象是绵竹市城镇和镇乡的部分初中2005级和2006级的800余名学生。
 内容主要是对学生在近一年的新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
 调查的方法是通过问卷的形式,对两个级学生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分析现状,以期寻求对策。
   2.调查的内容
现将调查内容及情况列在下面四个表内。
(1)表1“学习化学兴趣”的调查
        调查内容       调查选项 数据结果(%)
1.学习化学的兴趣 A.刚学时有兴趣
B.一年后仍有兴趣
C.无所谓 27
53
18.5
2.学习化学的态度 A.喜欢
B.不想学
C.不让师长失望而学 44
3.5
31.5

 


3.化学知识中 
最好学 A.化学实验
B.化学计算
C.基本概念
D.化学用语 44
26
19
14
 最不好学 A.化学实验
B.化学计算
C.基本概念
D.化学用语 20.5
34
26.5
13.5


4.最喜欢的栏目 A.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B.插图
C.活动与探究
D.观察与思考
E.交流与讨论
F.拓展视野
H.联想与启示 4
23.5
32.5
14
3.5
44
5


(2)表2    “学习化学方法”的调查
        调查内容       调查选项 数据结果(%)

1.预习方法
 A.课间10分钟法
B.课前有计划法
C.从不预习 19
26.5
52(范文先生网 www.fwsir.com 收集整理)

2.听课的方法 A.只听老师讲
B.边听边思边笔记
C.有时开小差 10.5
45.5
42


3.你做练习与实践时 A.先看书后做
B.先做后看书
C.抄作业
D.不想做
F.只做书面类不做实践类 35
30.5
9.5
23.5
3.5

4.做活动与探究时 A.有条有理做
B.照方抓药法
C.老师指导下完成 28.5
33.5
39

5.解决问题的方法 A.问老师
B.不问任何人
C.和同学交流 23
10.5
45.5
(3)表3    “学习化学能力”的调查
        调查内容       调查选项 数据结果(%)

1.自学能力 A.不喜欢
B.能看一次教材
C.能看懂也能做题
D.能用工具书学习 12
61.5
30.5
18

2.听思能力 A.只听不想
B.边听边思
C.能处理好听思的关系 16.5
52
18

3.复习能力 A.边学边复习
B.抓单元的重点
C.能归纳每章知识结构
D.从不复习 23.5
43.1
20.5
17.5

4.解题能力 A.只能做简单题
B.能解综合题
C.经常失误
D. 怕做信息题 15.5
40.5
35.5
15


5.实验
能力
 实验室实验 A.能单独操作
B.需他人配合
C.危险怕做 64.5
19.5
6.5
 家庭实验 A.有条件才做
B.想办法做
C.不想做 51.5
13
32
 

三、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现状调查的分析:
    (1)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和态度,仍有相当同学不高、不浓,化学依然不是很好学的科目,在同学的心中的印象有待改善。
    (2)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仍是传统模式的学习法,甚至还达不到传统学法的要求,这显然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3)学生学习能力处在低水平阶段,有待于不断在实践中进一步培养和训练。
(4)学生对新课程提出的理念没有什么感觉,对新课程要求的学习方式的转变还有待全面的变革。
(5)学生喜欢实验但条件不完备,学生喜欢新奇但课程资源有限。
    四、改进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现状的对策
    针对我市对学生学习化学现状的各方面情况调查的分析看, 我们要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的学习方式转变理念,改变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的一些现状,建议按以下五个策略进行改进。
(一)情景兴趣策略——增强学生学习动机
心理学认为:“兴趣产生动机,引起注意,激起情感,促使感知清晰、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如果学生最初有学习兴趣,便会用功学习,取得一点成绩,再提高一点兴趣,再下一点功夫,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于是成绩就会逐步提高,兴趣越来越浓,对学习可以达到着迷的程度。
新课程改革义务教育化学标准中明确提出“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创造的源泉,学生学习要由会学到创新学,兴趣是关键。兴趣是学生学习品质中重要的永恒研究的课题。也是学习方式转变的一种有力的动机。
在新课程的教学实施中我们觉得学生学习化学从刚开始兴趣特浓,到第三章兴趣减弱,第四章又开始回升,第七章又降到了最低,这样一升一降,易使学生之间产生分化。如何保持持久的浓厚的兴趣,是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刚开始学化学有兴趣的学生占27%,一年后仍有兴趣的学生占53%,无所谓占18.5%。学生学化学兴趣的持久性不是特别高,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所以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应结合新教材的特点把教师置于兴趣中,把学生融入兴趣中,让兴趣成为我们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主旋律,可以把教材上提供的各种栏目和我们当地农村的环境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使学生兴趣持续其强度,从而真正体现新课改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1.注重情景创设,紧紧抓住学生好奇心理。创设学习情景就是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自然或社会生活的背景下,应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新的教学内容,使学习者有可能了解这些知识的产生的背景、概念的形成过程、规律和法则在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和意义,体会知识的价值所在。新的化学课程体系中,注重每节内容的情景创设,注重学生的潜意识的发掘,尽量发挥学生的“前概念”对新内容的理解。而情景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每节课的教学,每个专题问题的研究都需要一个鲜活的情景。勾起学生对化学现象化学知识的美好追求,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情景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①从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居室的污染,食品与营养,人体中的必须的元素,生活中的材料等方面进行。如在溶液的教学中,让学生自配不同浓度的蔗糖水,食盐水,探寻生活中的溶液,联想我们要研究的溶液等等,从而使学生在一个问题情景中去思考、理解、找寻化学知识。
②从生产实际中的化学肥料、农药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利弊,生石灰和熟石灰的利用,金属的防护等方面进行。如讲金属的保护时设置“用铁锅的好处是什么?铁锅为什么不能长时间的盛放酸性或咸的食物?清洗铝制品为什么不能除去表面的物质?”来创设情景,设置问题,产生认知冲突。
③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中的能源、材料、环境、粮食,臭氧层的作用和保护,二氧化碳的功和过,新能源的开发问题,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特别是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时,自己去找问题,自已创设情景、进行假设、达到自身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2.加强教师自身水平提高,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面,具有融合新课程资源的综合能力。精心组织上好每一节课,着力提高每节课的效率。讲课注意语言丰富、生动、有趣,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会有枯燥乏味的感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化学,从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新鲜感,使学习动力不断强化。
3.发挥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让学生认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清清楚楚知道每一个操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成立实验探究小组,指导好家庭小实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到实验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产生弄清实验现象的欲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之在化学学习中动力常存,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4.利用多种先进教学手段,比如录像、多媒体、电影等方法使学生感到新奇、直观,容易理解和掌握,不再对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产生困惑,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原子一节时,用多媒体摸拟水通电分解过程,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由宏观向微观思考、理解,这就易使学生理解“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又比如:用水果和具体水果的关系来比喻元素与原子种类的关系等, 都能使学生对化学概念易理解。
    5.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化学,让学生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认识化学,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了解化学的发展。是新课程的又一大特点,而我们的教育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进行新化学课实践中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借助学生的“前概念”去认识社会化的化学,理解化学的社会化,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应用能力。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练习和回答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他会得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兴趣的保持,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社会的关注, 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比如:可引导学生对不同地区空气质量进行的分析, 生活环境中水质的调查,家中铁制品的除锈及防治, 白色垃圾对人类生存带来的危害进行思考。这样学生会感到化学并不是一门纯理论学科,并不是高不可攀,而是身边处处有化学。
    (二)学法转变策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人们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途径以及所运用的各种方式和手段的总称。科学的学习方法包括科学的阅读方法、思考方法、实验方法。习惯是人在完成某件事或生活中的行为动作方式。 有良好的习惯的人不论做什么事都能取得一定的业绩。学生的学习习惯包括自学、读书、作业、复习、考试、实验、思考、表述等各个方面,如果能逐步培养良好的这些习惯,那么学习效率会得到提高。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的信息加工,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已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方法”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有学生自身经验的成份,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更科学更有效的学法达到整体组合。
从调查情况看:有52%的学生从不预习,有42%的学生上课“开小差”,有10.5%的学生有问题不问任何人,。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上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为此在实施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进一步加强学法的指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学习方法,进而提高学习的质量。
1、按“参、实、探、成”的模式进行训练。在新教材的实施中我们发现学生学习方式仍是一些机械式接受式的方法,缺乏自主、合作、探究和灵活性,为此我们,提出“主动参与 亲身实践 合作探究 形成观点”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体动起来,思维跳起来,开发性的学习化学知识。比如:在气体收集方法的学习中,让学生从空气入手,思考有比空气重,有比空气轻的气体,有的气体能溶于水,有的不能,让学生从初中化学学习的几大气体中按教师给的方法进行学习研究,最终得出如何收集气体;在学习铁的知识后,让学生按此法去学习铁对人类的益处是什么?你是否贫血?人贫血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补血?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收集资料,再通过不同形式的交流,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比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练的学习方法更易掌握化学知识。
    2、加强对学习化学几个环节的指导:“预习——倾听——复习——作业——考试——实验——交流”是学习化学的几个环节。从调查中看出有36.5%的学生不预习,有36.5%的人听课时开小差,还有32.1%的同学先做作业后看书,这些都制约了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对每个环节给予指导,交给他们科学的方法,训练他们的良好习惯。教学的实践中要求学生认真听讲,鼓励学生善于勇于提问,对学生小小进步要及时表扬;要求学生从认真看书、认真审题、认真复习等方面着手,培养自已良好的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3.重视化学实验。从调查中发现做实验时“照方抓药”的占33.5%“老师指导下完成”占39%,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要求学生明确在实验前做什么? 明确实验中怎样操作、怎样观察?实验完后又怎么办?明确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不这样?使学生弄清原理、掌握规律、抓住本质。经常这样可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和科学方法。
    比如做氧气实验时,要求学生在预习基础上,思考“盛固体的试管为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用排水法收集,为何要有连续气泡产生时才能收集氧气?”“实验结束,为什么先将导管从水中移出,再移去酒精灯?”教师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引导,然后再让学生按要求进行操作。
    (三)活动实践策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化学学习能力是在化学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它是使化学学习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初中学生学习化学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感知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操作能力、学习适应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应用和创新能力。化学学习能力需若干因素支持,比如: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有关的技能、相关的特殊能力、学习能力、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以及科学的精神、态度、意识等非智力因素。如何调动和利用这些因素使它们对化学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水平的提高是我们今后要进一步探导和研究的问题。
新化学理念中提出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知识过程,在知识形成、应用、联系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活动探究是化学的一大板块,实验研究是化学教学法中重要一环,在二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紧紧抓住化学实验这个最易引发学生求知欲,最易培养学生的各种品质和习惯,最能体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个契机,形成了我们进行新化学课教学的“活动实践策略”。
抓住教材的“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拓展小实验-课外开放性探究”,这一流水系统,在系统中注入科学探究学习思想,让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化学知识的真谛。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训练和提高: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改进自身教学方法。一线教师应该认真学习现代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要将学习与我们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能将学习只停留在表面上和口头上,要深刻理解其内涵和精神实质,且不可生搬硬套。通过学习要使我们的思想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同时逐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学生观,使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新课改思想和新的教学理念保持一致。要树立新时代的学生观和人才观,改进教师课内外教学方法,变注重讲解为指导引导学生自思, 变验证理论为探究理论,鼓励学生敢于对结论质疑。比如:讲空气组成,先不介绍空气组成的结论,而是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自己能否用简单方法探导一下空气的大致组成。在学习第三章构成物质的奥秘时,教学生要善于对不同的概念进行区分、归类、总结,以期达到训练自己的归纳概括能力。又比如在讲硫酸性质时,可与盐酸对比然后推理,既然盐酸是一种酸,因为它含有可电离的氢离子,那么硫酸是否也是酸呢?如果是的话(假设)则应该和盐酸的相似的性质,现做实验看看硫酸的具体性质(可让学生动手做)。结果和盐酸有相似的酸的性质,所以硫酸也是酸,再综合两种酸的异同,找它们的共同点,从而得出酸的通性。这样可培养学生的推理思维能力。
    2.读思结合,训练学生自学的能力。调查中有12%的学生不会自学,只有30.5%的学生能自觉自学和做题,大部分同学自学能力和方法有待培养。其实教材中有许多拓展视野、联想与启示、交流与讨论的内容, 教师可在进行讲解内容时,指导学生读好教材,要求学生自己对教材的叙述进行理解,也可对教材上设计的一些栏目进行指导,要求学生把握重点内容。比中在指导学生读“原子、分子论”选学内容时,至少让学生知道通过读书,你知道了谁提出了原子概念?分子的概念?什么是原子、分子论?
3.重视各类实验活动,着力提高学生其它能力。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四类”实验活动(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家庭实践实验、课外调查活动),从调查中发现认为最好学的是化学实验占44%,而能单独做实验的仅占64.5%。教师要认识到化学实验是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发展培养学生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真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四类”实验中,教师要规范的演示实验,指导训练好学生的分组实验,帮助提醒学生做好家庭实践实验,让学生从自己的亲身体会,操作中领悟实验的真谛,培养自己严谨学习态度和规范的操作能力。例如:实验室制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什么不用浓盐酸而用稀盐酸? 酒精和水混合为什么体积会小于二者之和的体积? 如何检验三瓶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氧气、空气?等等。 通过实验可以引导学生思考? 激励他们去寻求答案, 达到了我们“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目的。如在铁生锈的实验中,我们让学生组成几个小组在实验室、在课外观察铁器生锈的条件的实验研究。在鸡蛋蛋壳成份的研究中,我们推广为鸡蛋成分及应用的实验研究,使学生把平时常见的实物鸡蛋和化学知识连起来进行研究和思考,扩大了视野,补充了知识,提高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研究互动策略——落实课程三维目标
教师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实现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互动,可以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全面转变。调查中有32.5%的学生最喜欢活动与探究,有39%的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活动与探究,而学生在活动与探究中最能感受“研究性学习”思想。为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可以让学生适当开展一些课题研究,以改变目前不适应素质教育思想的学生“学的文化”和教师“教的文化”,从而形成教学的新观念、新策略、新方法,不断落实三维目标。我们在二年的研究性学习互动中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共识:
1、研究性学习的思想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品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手段的研究性极强的自然学科。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成了记忆前人总结的经验、规律、概念、结论的信息存储再现器。研究性学习再现了化学研究探索的本来面目。使学生的学习品质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健全、完善。学生对自己研究的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体验性目标有准确的把握。对逐渐培养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持久的学习毅力,使学生逐步树立起顽强的学习精神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例如:结合初中化学第七章本章作业中的第12题:家庭小实验鸡蛋与盐酸的反应可以进一步拓展确定研究课题——《鸡蛋的成分及加工利用》。课题在班上公布后,全体学生的学习品质发生了飞跃的变化。学生们根据日常生活中对鸡蛋的了解,将课题分解成了四个研究子课题并自由组织选择了其中的一个课题分组开展了深入的研究。这四个子课题是:(1)鸡蛋的化学成分与营养;(2)鸡蛋的结构和蛋壳成分的了解与测定;(3)蛋清、蛋黄在鸡蛋中的质量分数的测定;(4)鸡蛋的加工利用。由于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选题进行课题研究,学生对自己研究的目的相当明确,能始终围绕自己制定的目标进行研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查资料、参观、实践、实验中的许多困难都被他们一一克服。通过研究过程, 学生的学习意志、学习毅力、学习精神都得到了完善。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全体学生始终保持着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学生反映,他们在小组集体的合作研究中,他们与同学间相互合作的精神大大增强,他们感受到化学对改善个人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他们更加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了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学生初步树立了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而刻苦努力学习化学的志向。
对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后的调查数据反映出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参与性大大高于以前。体现了研究性教育的全体性。使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在学习品质方面得到了健全和完善。
2、研究性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
研究性学习十分突出地体现了学生亲自参与研究实践的过程。学生选定研究课题后,自己探索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上网、到图书馆、资料室查找资料,到生活、生产中去实践,用实验去探索等。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改变了仅从化学教本中去背诵现成的结论的应试教育的学习习惯,而逐渐形成适应研究性学习的科学的学习化学的良好习惯。在活动时他们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研究活动中,他们勤于思考,不断地补充完善自己的研究方案。由于没有现成的结论,在研究中他们培养起了严谨求实的精神。
比如:在第二章第三节中学生进行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装置设计课题研究。学生不只是满足于从实验室制氧气比较分析,总结出了选用教本图2-20制二氧化碳的装置进行实验的道理。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还对教本中的装置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找出了这套装置的适用范围、优点、缺点。最后教师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制取意图去设计安装一套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在这个设计制作过程中,学生积极讨论,在他们涉及的范围内找代用器具、药品(反应物)。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的习惯大大高于以前的学习过程。最后这个班制作出了三十多套各有特色的、适合不同情况的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
研究性学习形成的良好学习习惯给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研究性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化学的方法
研究性学习十分注重科学的研究化学的方法。通过若干课题的研究,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研究化学的方法就是:提出课题——探寻研究方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践(实验)论证科学假设——纠正、补充、完善研究方案——再进一步实践论证——推广应用、深入研究发展课题——提出新课题,这样的一个循环过程。这种科学的化学研究方法,在课题研究中,通过一次次的师生交流,学生同伴间的交流,学生会逐渐地构建好适合自身特点的、科学的、能较大程度提高学习化学效益的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全体学生逐渐地由“学会”的低境界到达“会学的”高境界。
例如:在第六章溶解现象的研究课题《走进溶液,认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师在教学的课题研究目标中明确地提出了“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总结,进行研究性读书,从而学会通过实验后的分析总结形成饱和溶液的概念,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化学的方法”这一目标。在课堂研究过程中,多次让学生体验这种实验探索、分析、对比、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的学习方法。在最后的学生自我发言总结这一节研究课的收获时,有三个学生在谈到自己在学习方法上的收获时说出了共同的心声:“研究性学习使我们体会到仿照科学家研究的过程来学习化学知识是容易领会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在课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学生对以下几个学习方法方面的回答都说明了这个问题:①研究性学习使你的学习方法有了怎样的变化的选择回答中,选择“更科学”的占90%;②通过研究性学习你的学习方式有了什么变化的选择回答中,选择“比以往掌握得更好”的占80%。以上数据和学生的发言都证实了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可以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化学学习方法是持赞同态度的。
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形成的科学学习方法是比记住了一些现成的科学定论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更为有用的工具。
4、研究性学习策略使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有一定进步
通过多次研究性学习过程的磨砺,学生逐渐地养成了从全方位去设计研究方案,并用语言、实验、研究报告等将自己的研究思路、研究过程、结论清晰地表达出来。这有助于使学生学会查阅资料,获取并整理信息;通过实验,培养观察、操作、设计的能力;在分析、对比、归纳中培养思维能力。这些学习能力,集中地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例如:研究课题《鸡蛋的成分及加工利用》课题揭题汇报活动由学生主持人组织。四个子课题的小组汇报活动使到会教师一致认为:学生通过汇报所表现出来的研究能力与学习化学的能力是相当强的。研究鸡蛋各部分的质量分数的测定时,有个研究小组,不仅测定了生鸡蛋的蛋清、蛋黄、蛋壳的质量分数,还进一步测定了熟鸡蛋的这三部分的质量分数,而且更深入的讨论研究了生鸡蛋与熟鸡蛋这三部分物质变化的现象及原因。在汇报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观察的仔细程度,发现问题、设计研究方案,表述研究结论等能力充分地表现出他们的研究能力与学习能力,通过这次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这次汇报活动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对他们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是否充分肯定的。在对通过研究性学习,你的学习、研究意识是否有所提高的选择回答中,回答“有很大提高”的占70%,回答“略有提高”的占30%,没有一人填“没有提高”。
5、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突出特点就是十分强调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实践性。在落实课题后的研究活动中全体学生都参加到了研究过程中。
例如:学生为了做好蛋糕,到糕点作坊去观摩、学习,然后按照不同的原料自己配方动手烤制蛋糕,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不断改进配方,反复动手试制,最后烤制出了色、香、味俱全的蛋糕。城北中学的学生、土门镇学校的学生在研究生石灰、熟石灰的性质时,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设计实验,人人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分析,从对比归纳中探索生石灰、熟石灰的重要性质。玉泉学校的学生在自找器材、反应物的条件下,自己设计,动手制作出精巧的二氧化碳气体制取装置。
在研究性学习中,全体学生没有一人置身于研究活动之外,亲身实践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学生从失败的研究中找出了教训,从成功的喜悦中增强了信心,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在集体活动中,培养了合作意识和精神。研究过程中与日俱增的实践能力增强了他们运用化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化学问题的能力。这种实践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准备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五)个性发展策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人才之所以是人才必然有他个人的特点,个性的特点完全应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持续一贯的、自觉的、主动的、个体自身特征的学习方式决定。学生学习个性的培养是课程改革的一种理念,是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用同一模式塑造学生,应张扬学生的个性,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和优秀的学习能力,允许学生按自已的方式去理解,按自已的习惯、方法去培养自已的学习能力。为了更好培养学生个性,应采用教师个性化的讲授、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及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先进等方式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从而达到我们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例如:学生在对鸡蛋蛋壳成分测定实验中,一个小组将蛋壳在酒精灯火焰中加热,没有观摩到澄清石灰水变浑的现象,而另一组观察到了石灰水变浑的现象。实验失败的小组不是就此罢手,而是充分讨论、研究,并请其他组的学生和参加活动的教师与他们一道分析石灰水为什么不变浑的原因,最后归纳出以下几个原因:①加热温度不够;②蛋壳量太少;③蛋壳的预先处理不恰当等原因。这个小组作出了改进装置后继续研究下去的决定。看来这次实验是失败了但是学生能从失败中找出问题并深入研究下去,这是比一次成功的实验更富挑战性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机遇,可以说这次失败的实验比一次成功的实验对他们的收获更多更大。
新世纪,新课改,新教材,新初中化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我们教师在研究中要发展性的教,学生要发展性的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法,转变角色,重新定位,大胆利用现有条件、创造条件,发展性的进行教学。而学生要以探索为主,大胆质疑,用问题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获得发展性结论,使自己的学习能力发展提高,达到创新学习所有知识的目的,教育也就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景界。例如:教师和学生通过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的研究,学生明白了根据反应原理去选择器材设计装置的原理后,学生的创新意识被激活,他们找了几十种身边常见的器材,利用废品,如饮料瓶、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竹筒等制出了三十多套富有创意的各有特色的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五、结束语
 本课题仅对二年来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的一些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今后进一步实施教学的建议。其中所作、所说、所写仍有许多不够完善和理想之处,我们渴望同行给予批评指导,提出宝贵的意见。

参考文献:
①《化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②王云生,《新课程化学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③王祖浩 张天若,《化学问题设计与问题解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④新初中化学教材上、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⑤新初中化学教材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农村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现状调查和对策的研究】相关文章:

浅谈农村中学体育的现状与研究对策08-12

农村幼儿园课程的现状及对策研究08-20

农村小学科技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08-25

农村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现状及完善对策分析08-02

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现状及对策研究08-12

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08-17

体育理论课在农村初中的教学现状与对策08-18

农村初中课改10年现状分析与对策08-18

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状况及提趣对策研究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