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析影响学生合作能力发展的因素
浅析影响学生合作能力发展的因素
摘要 采用自然观察的方法,对朝阳区某中学90名初一1班——4班学生进行观察记录,探讨学生合作能力发展存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从性格、情绪特征、自制力、社会交往技能、社会认知水平等方面分析。外因从体育教师、社会、家庭,以及班风等因素进行探讨。
关键词 合作能力 初中学生 影响因素
单位: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
姓名:王世昭
通讯地址: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
邮编:100102
浅析影响学生合作能力发展的因素
摘要 采用自然观察的方法,对朝阳区某中学90名初一1班——4班学生进行观察记录,探讨学生合作能力发展存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从性格、情绪特征、自制力、社会交往技能、社会认知水平等方面分析。外因从体育教师、社会、家庭,以及班风等因素进行探讨。
关键词 合作能力 初中学生 影响因素
一、前言
国际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一份最新报告中,将学会共同生活作为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青少年能不能合理地运用合作技能与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将影响到青少年对社会的适应及自身的发展。中外教育界早已把具有与他人合作能力,作为人才素质的必备条件之一,同时合作能力也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在素质教育中把合作能力培养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中体育课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这里就体育教学中合作能力发展存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浅析。
二、学生合作能力发展存在问题
1、当今学生基本素质参差不齐。由于各种因素影响,现在的中学生淡化了集体观念。很多学生没有理想,缺少志向,这样的精神境界不能为合作活动奠定基础。
2、由于现代的孩子们多是独生子女,很难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们相处不易形成相容的友好氛围,不易形成乐于合作的良好习性。一个班级如果思想不一致,互相不信任,合作教学也难实施。
3、合作基本技能不具备,每个合作者都必须具备合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才能有能力参与其合作活动,否则,合作活动很难进行。例如:很多学生不具备合作的语言技能。
三、影响学生合作能力发展的因素
(一)内因:性格、情绪特征、自制力、社会交往技能、社会认知水平等是影响其合作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1性格、情绪特征、品行因素:那些活跃开朗、积极主动、充满自信,对他人具有同情心的学生更易经常地与人合作,有人说:“性格内向、消极被动、依赖性强的学生往往不善与人合作”根据教学观察和问卷,这种说法是不完善的。
体育课上安排了5个合作游戏观察统计:
内容
项目 参与合作游戏有兴趣 不愿意参与对运动无兴趣
人数 69 21
比率 76.8% 24.2%
对不能参与合作教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内容
项目 合作情绪不高 运动兴趣不足 性格孤僻
人数 13 5 3
比率 61.8% 23.5% 14.7%
从调查看那些对运动没兴趣的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不容易产生合作。合作持续时间的长短与学生的情绪状态也密切相关,快乐的情绪情感有助于合作的维持,此外,学生自制力的发展也有利于合作的产生和维持,那些自制力强的学生往往更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调整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与同伴获得情感和行为上的协调,促进彼此间合作的出现。
2社会交往技能:
当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自身行为与他人行为间的因果关系,并自觉地采取与同伴互补的行为时,那些在面对人际交往问题时能够更多地提出解决问题策略或策略的有效性更强的学生,其合作性也更高。
语言对合作教学的影响,符号相互作用论者米德(Mead)认为,语言是人们理解别人和使自己为别人理解的工具,人只有在掌握语言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体验与别人体验的不同,因此,学生的语言能力影响同伴间的交流和协商,进而影响合作。
3社会认知水平: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社会认知是社会行为产生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学生的合作行为与其自我概念和对自我,他人关系的认知密切相关,学生自我中心的认知倾向不仅妨碍其探索世界的活动,而且影响其与同伴的交往和合作,现在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他们是核心,习惯以自我为主,。待人不知谦虚,做事不求上进,这些孩子在课堂上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项目不愿意和他人合作,有时不能参与集体活动,甚至扰乱课堂。这种状态对一个家庭影响不很明显,但会阻碍其个人的发展。如果学生能够从自我中心状态中解脱出来,能够正确地区分自我和他人,能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他人的观点,理解和体会他人的情感时,他在与同伴交往中也就更能调整自己的行为,会表现出更多与更高水平的合作行为。
(二)外因:教师,社会、家庭,及班级风气等因素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具有影响性。
1.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及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合作的影响
1.1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对合作的影响
我对参与合作教学的九名体育教师做了调查,这里用代码表示,如表:
教师1 教师2 教师3 教师4 教师5 教师6 教师7 教师8 教师9
90.1 98 99.1 89 85 90 77 94 91.5
良好 优秀 优秀 良好 一般 良好 一般 优秀 良好
由表可见,体育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老师越满意,他们在体育课堂中合作意识越高。学生与老师关系越密切,他们在体育课堂中合作态度越好。学生和老师越成为朋友,他们在体育课堂中合作效果越佳。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就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教学中恰当适时满足学生的要求,解决需求不满,消除纠纷,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同时教师也一定要注意,锻炼学生承受需求不满的压力,这在合作学习中也是很重要的。倘若教师的引导和指导的作用不够,学生的需求长时间的得不到满足,就易使学生产生自卑感和抵触情绪。而对于那些心理有障碍的学生更要及时实施补偿法教育,使其进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体验满足感,也可以把素质好的学生合理分配,进行同化教育。因此,老师不仅要做学生的引路人,更要成为学生的知心人。
1.2 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合作能力发展的影响
在合作学习中,师生的关系固然重要,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同样不可忽视,教师的教学方法越好,其学生的合作效率越高,关于合作的绩效,阿瑟等人(Ausch,1994;BayPeterson,1994)的研究表明,在合作性游戏中,合作行为增多,攻击性行为减少,而在竞争性游戏中,攻击性行为增多,合作行为减少"体育教学中多安排一些通过合作学习完成教学目标的练习,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合作的绩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设定的目标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挑战性。并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等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所以教师的教学设计更要科学合理。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合作不等于单纯的小组讨论,也不是简单的互助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充分发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也要适时指导,例如:利用小体操垫子做各种创编活动,搭造型时,教师既要让学生发挥想象,也要启发学生去发现没有想到的造型。
(2)内容选择要恰当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价值的个体难以完成的内容,组织学生思考讨论,为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例如:在学习篮球的传接球练习时,双人合作用胸部,背部等顶住球做横向或纵向移动比赛,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3)时间安排要合理
合作学习的时间安排,要视合作学习的内容而定,对于简单的合作学习,时间宜短,而对于较难的学习内容,则应延长时间,如编排形式变化多样的集体舞,一般用一课时很难完成,教师可让学生课下练习,以后进行评价,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4)个人责任要分清
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同学的分工和责任要明确。让每个学生都能体现自身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喜悦。
(5)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全面
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完成后,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的内容要全面,客观。多给予鼓励,对每个学生的成绩都给予肯定。对于在学习中出现的不足,可以从正面提出希望和要求,帮助学生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2.社会、家庭对学生合作能力发展的影响
2.1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在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过程中,文化背景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合作行为存在一定差异,一些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孩子比加拿大孩子更富有合作性,肯尼亚乡村的儿童比美国城市儿童更会合作。这可能是因为中国自古就更重视对儿童从小进行友好、谦让、协商、等教育有关,而与城市相比,乡村人与人间的合作更为密切一些,而且在他们的文化中,对竞争的要求也相对低一些。
2.2家庭背景影响
我对50人进行了调查,其中42人容易和别人产生合作,对他们父母职业进行调查如表:
父亲
干部 工人 农民 商人 教师 单亲
积极参与合作人数 4 17 10 6 5 1
不愿意合作人数 1 1 2 1 0 3
母亲
干部 工人 农民 商人 教师 单亲
积极参与合作人数 1 14 19 1 6 1
不愿意合作人数 1 1 2 1 0 3
可见: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经济收入对学生的合作行为均有一定影响。但母亲的不同职业对儿童的亲合社会行为有更大影响,多重比较发现,母亲职业为教师的学生更具有合作性。
在对学生进行家访时发现,A调查表明单亲子女不容易跟其他人合作,单亲子女一般性情古怪,难于和别人合作相处,在合作学习中抵触情绪多。B家庭中以强制、体罚、责骂、禁止性干预等方式教育出来的学生,常常表现出消极抵制的不合作态度。C家庭更多地通过建议和积极的鼓励来激发孩子的行为,少强迫、干预和直接命令,在这种民主的教育方式下,亲子间建立起一种彼此信任和依赖的关系,学生也更愿意听从父母的要求,表现出更多的合作行为。D学生的依恋类型与其合作行为有关,安全型依恋的学生合作性较强,这主要是因为安全型依恋中的父母常常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向学生提出自己的要求,而学生也可以向成人陈述自己的意见、观点或建议,成人也积极作出反应,及时给予反馈,正是在这种平等、合作的教育方式下,学生学会了如何与别人交往,如何相互协商等,从而促进了与他人的合作。
3.同学间关系、班风、榜样、小组长等对学生合作能力发展的影响
3.1同学之间良好的关系对合作学习产生影响。迈兹和库克(Mize&Cox,1990)的研究发现,学生间友谊的建立有助于增强彼此间的合作性,合作在朋友间发生的频率远高于非朋友间,在朋友间有更多的合作性交换,如果学生在冲突前已建立起了友谊,那么他们将更倾向于通过彼此间的协调解决冲突,建立起合作关系,而且在游戏中,朋友间交谈得更多,更容易相互谦让、妥协,促进彼此间合作的产生。
3.2榜样作为学生行动的楷模,对合作产生巨大影响,积极、良好、正面的榜样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合作行为的产生,而消极、不良、负面的榜样则易导致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出现,不利于同学间积极合作行为的发展。班风良好,学生的合作性增强,合作行为明显增多,而班风不良,合作性明显降低。一个班级优秀学生多,当学生意识到合作的优点和良好结果,明白可使双方获益更大时,他们就会更多地倾向于采取彼此合作的行为方式,自然而然地对其产生一种信任和依赖感,并以其行为作为自身学习的楷模。反之班风不良,学生之间没有信任和配合,合作无法进行。
3.3合作学习中,如何确定小组长,小组长担当什么样的角色,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他们各自承担什么任务和责任,这些都很重要。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讲清合作学习的要求与方法,什么样的人负什么样的责任,成员之间如何交流,如何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如何处理小组活动中出现的意外问题与突发事件,怎样汇报学习效果等等,指导学生有组织、有秩序、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对于种种不平衡的现象,我们都要做具体的研究分析,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轮流当组长,教会学生倾听,对合作的任务为每个参与者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等。
四、结论:
(一)影响学生合作能力发展的因素,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两大因素。
(二)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存在着规律性。
1.合作情感随年级动态变化。
年级越高越趋于合作,学生在合作中越倾向于使用积极策略并且年级间差异显著。总体上看,学生在合作中倾向于使用积极策略。青少年的合作意图是非常复杂的,青少年的合作意图主要有“集体荣誉”、“乐于合作”、“应该互相帮助”、“为他人着想”、“好朋友”。从利己与否的角度评价,在年级趋势上,低年级考虑他人利益的意图高于利己的意图,高年级考虑个人利益的意图高于他人的意图。在互利意图上,年级越低,合作双方较少考虑彼此利益的满足,年级越高合作双方较多地考虑彼此的共同利益。
2.性别对合作的影响
在不同的性别中,女孩更看重合作,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在合作中采用积极的策略,从利他的角度做出合作行为的可能性更大。男孩比较注重竞争,倾向于从利己的角度做出合作行为。
3.非独生子女和独生子女的合作能力发展情况不同
非独生子女和独生子女的合作意识差异较小,非独生子女在体育合作中的合作情感高于独生子女且差异显著。非独生子女倾向于利他动机,独生子女倾向于利己动机。
五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本
2、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资料汇编》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 《现代教育技术》,
4、B.B.波果斯洛夫斯基,魏庆安 等(译) 《普通心理学》
5、赖天得 《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 P147-148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6、柳海民 《教育原理》 长春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7.
【浅析影响学生合作能力发展的因素】相关文章:
影响产后抑郁的因素与干预策略08-20
影响篮球战术意识的因素探究08-20
环境保护影响因素分析05-31
影响心理健康的几个因素03-03
关于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外在因素有哪些12-16
浅析初中语文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08-24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08-20
浅析中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08-19
混凝土碱集料反应影响因素分析08-20
学习倦怠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述评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