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东莞实验中学 陈泽林
【摘 要】 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在学校的德育工作,尤其是班主任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遵循自我教育的原则,探讨切实可行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关键词】 学校德育;自我教育;理论、实践与启示
在德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道德活动,培养他们的知、情、意、行和促进他们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都有赖于培养和发挥学生个人的自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能力。现代的教育科学理论都不赞同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他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的许多教育观念新人耳目,其中在班级管理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魏书生教育观念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作为一名班主任应特别注意学生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能力发展的规律性,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有计划地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以形成和发展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这样,我们便能够在德育的过程中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培养自身品德中的主体作用,这会使我们的德育工作事半功倍,获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一、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意义
青少年是德育的主体,不是灌输客体。德育不仅是社会的道德要求,而且是学生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需要。教育要善于将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形成内在的道德认知和自觉的道德行为。任何教育只有转化为自我教育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
随着学生年龄和才智的增长,他们个人的自觉能动性及其在德育上的主要体现——自我教育能力,在他们自身品德的发展与提高上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德育才能进行得更顺利、更有效。另一方面,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又是学生品德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德育的任务就在于把青少年学生从缺乏道德经验与能力、依赖性较强的孩子逐步培养成为具有自我教育能力的、能独立自主地待人接物的社会成员,所以说,德育过程也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当前,教育工作正面临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转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无疑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而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又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如果事无巨细,完全由班主任包办代替,那将成为一个大“保姆”,是不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素质的。我们面临的学生,又多是“独生子女”群体中的一员,他一来到世上便决定了要受到家长的全面呵护,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似乎就成了他们的先天不足。因而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了。
二、班主任工作中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实践
我校实行全寄宿、全方位管理(社会上称为“封闭式学校”,这种说法不符合现代教育思想与人才培养要求),因此,更好地培养学生自我教育,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同时,这种管理模式也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实践环境。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追求卓越
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首先的是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处在发展阶段,尚没有完全成熟。正因如此,他们不能完整地认知自我,进而不能完全接受老师的教诲,不能完全按照教育者的意图去发展,有时甚至对老师的针对性教育产生抵触情绪。特别是当他们犯了错误又认识不到错误时,这种抵触情绪会变得更加强烈。这种情况经常使我们感到束手无策。如何能使学生正确地认知自我,打开他们的心理闭锁,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魏书生善于应用“新我”、“旧我”这些心理学上的术语来引导学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辩证统一体,每个人心灵中都有新旧两个“我”,应当不断地用“新我”战胜“旧我”。他认为,当学生认识到“新我”、“旧我”之争时,就走出了自我教育的第一步。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主要是通过写“周记”来实现):学生取得进步时、犯错误或失误时、自己对自身的与外界的某一问题或现象感到不解或困惑需要帮助时,写自我分析书,逢周六、月末、学期末也要写自我分析书。学生取得进步时,要在分析书中写明进步的体现、进步的原因和存在的不足,并制定今后的努力方向。学生犯错或失误时,要写明犯什么错、犯错原因、改正措施,并制定今后的努力方向(注意不是写“检讨书”。)自己对自身的与外界的某一问题或现象感到不解或困惑需要帮助时,要分析出自己现在的心理状况、自己感到困惑或不解的问题与现象及需要同学、家长和班主任做点什么。每周六、月末、学期末学生要写阶段性自我总结,从思想、学习、特长发展等方面及时分析,既要看到自己的进步成长,也要分析出现在的不足,并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实施措施,以不断完善自己。通过学生阶段性、及时性的自我分析,“让每个人的头脑刮起风暴”,发现自己的心灵所需,认识自我,看到自己的不足与长处,扬长避短,不断创新发展,以完善自己。自我分析,让学生在主体性发展的舞台上,能跑的跑,能跳的跳,能飞的飞,在自己的发展极限内达到卓越。
(二)用情感点燃学生自我教育的火花
情感,是人的心理变化的主要诱因之一,它对人的行为起着似乎决定性的作用。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很大程度取决于情感的投入。只有从情感入手,才能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而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沟通是一门艺术。在许多情况下,教师的一个表情,一种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引发师生之间心灵碰撞的火花。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我们应积极构筑新型的德育模式,实施情感型模式:以情激情、情中寓理、理中有情、以情促行。
真心关爱每个学生,真诚理解每个学生、真切相信每个学生,我们的德育就会散发无穷的力量。因为,学生的“内力”发挥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
有一年的期中考试,我发现有较多的同学成绩不是很理想,在期中总结会上,我首先推心置腹地说,在座的同学没有一位是愿意考差的。这次考差了的同学,此刻的心里比老师、比自己的父母更难受。我问:“同学们,你们说是不是?”回答是低头、惭愧和握得紧紧的拳头。看到同学们的决心,我就分析原因,介绍学习方法,提出今后努力的希望。考得不好的学生,面对老师宽厚的胸怀,理解的话语,心里热乎乎的。……
新生中,有少数贪玩成习惯,自控力差,尤其是星期六晚上,常有一些同学违反规定,迟迟不归。这时我们就有教师在学生宿舍门口等候。当迟归的学生看见老师后,十分惶恐地站在老师面前准备挨训时,不料老师却和蔼地说:“夜深了,你们睡去吧,动作轻点,别影响其他同学”。短短几句,使他们以后再也没有晚归过。
当有学生为琐事吵嘴甚至动手的时候,我们从不怒责,而是心平气和地教育双方,要他们换个位子,将心比心地想想;要他们将对方作镜子看看自己动手时的样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我们做人起码准则。在说明利害的基础上我们规定:自己讲自己的错,别人的错让对方自己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找出根源之后,又讨论如何改?学校乐于根据其个性特点帮其改正,以后少犯,直至不犯。现在此类现象已极少发生。荀子说,与人善言,暖如锦帛。有时,几句善言的效果胜于严厉的训斥。
(三)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五多”与“三少”。
1、“五多”即,多谋划,多诱导,多沟通,多关心,多表率。
(1)多谋划。一个班级的核心是班委会。班委会整体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班级的工作的质量,影响整个班级。当把一项具体工作任务交给班委会,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放手不管。而要帮助他们谋划,潜移默化地渗透一些成功的经验,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这种谋划又一定是同志式的、朋友式的,平等的,它的前提必须是充分相信他们的工作能力。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调动他们的聪明才智,挖掘他们的工作潜能。我们每月布置实施德育处的月工作计划,特别是象:主题班会、大型文体活动,班主任总是平等地积极参与谋划,然后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制定工作计划,放手发动学生群众。事实证明这种平等参与谋划的做法是成功的。不仅每次活动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且也锻炼了学生干部,带动了广大同学。几年来培养了一批有主见有能力的学生干部。
(2)多诱导。这是面对全体同学提出来的。做为一名高中生,尽管他们接近成人,自我独立的意识很强。然而由于他们社会生活阅历浅的缘故,他们的言与行,往往偏离应遵循的行为规范。这时候,是严厉批评、横加指责,还是谆谆善诱,因势利导,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一种做法,会使他们的言行的发展受到限制,甚至出现“逆反”;另一种做法,则会提高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收到好的效果。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本着这一原则,帮助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在琐碎小事当中,区别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提高他们判别是非的能力,提高了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的审美情趣,增强了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从而也就提高了他们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3)多沟通。做为教育工作者由于与学生生活成长的时代的差异,对人生的价值、对社会生活的看法方面,存在观念上的不同,于是产生了许多年来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代沟”。如果让这种所谓的“代沟”在两代人中间长期顽固地存在甚至发展下去,其后果不堪设想,势必会造成一种各自“封闭”的状态,形成顽固的“逆反”。我们的做法是和学生在思想意志方面多沟通。沟通学校的要求与学生的认识;沟通对社会现象的不同认识;沟通对价值观念的不同看法等等。话题可以包括诸多方面:大到两代人的不同经历,解放后历次政治活动;改革开放以来的种种社会现象;小到歌星、影星、球星,追星现象等。其实,这代人所面对的生活内容,社会生活现象,比我们这代人要丰富的多。但他们又相对地不成熟,对一些问题不能有正确的认识,又不希望别人包办代替,强调“独立思考”。这样,这种“沟通”就十分必要了。在相互的沟通当中,弱化他们对上代人不同意识的“警惕”与“抵触”,能敞开胸怀,这样,我们才能引导他们对社会生活现象产生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他们成熟了,那么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就相应地增强了。
(4)多关心。这代年青人,有一个共同的弱点,由于生活条件优裕,从小许多自己做的事多为父母包办代替,受到的挫折很少甚至没有,心理承担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锻炼,因而心理承受能力相对比较差,缺少毅力,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爱护。所以要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对他们多关心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是思想上的关心,及时发现思想苗头,关心他们思想动向;其次是学习上关心,不但要关心那些影响学习的智力因素,更要关心那些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更为重要的是生活上的关心、感情上的关心,使每一个同学都感到老师对我是最关心的;老师的关心无所谓“好生”、“差生”之分。在关怀当中,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健全的人格心理。有了健全的心理素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就会增强。
(5)多表率。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说一千,道一万,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教师的言行、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等无疑都是学生效仿的典范。“为人师表”是千真万确的,教师时时事事率先垂范无疑会激发学生的自觉性。除了平时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为学生作出表率之外,每当大型活动,我们不是单单充当一个布置任务的指挥者而是首当其冲和学生一起干。我们看到,当你拿起一把扫帚扫地,马上有许多同学来抢你的扫帚,同时又有同学拿起扫帚的时候,你的目的就达到了。
2、“三少”,即少空话、少批评、少包办。
教师说空话,只会造成“狼来了”的效应,使学生放任自流。
教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动辄“严加批评”,而不是疏导、诱导,只能导致对方逆反心理的形成,而不利于良好心理的形成。
教师对任何事无论巨细,完全包办,只能产生“保姆”效应,是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背道而驰的。这些都与“五多”相违背。
由于我们在工作中贯彻了“五多”、“三少”的原则,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大大提高了,而班主任的工作也就相应地“轻松”了。
三、启示:自我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学生个性品德的形成、发展和呈现,既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具有整体的性质。德育的系统并不限于学校,我们应该树立大教育的观念。个性的健康和发展,建立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精神的正常发展基础之上,同时,也只有逐渐地实现健康的个性,才能最终达到社会的正常发展。这是学生自我教育和个性品德发展的最根本途径。
2、差异性原则。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既要重视培养学生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也要了解这个学生现在是什么样的人,他(她)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比如,为了让一个学生摆脱苦恼,使其健康成长,我们在找其谈话开导时,就要了解这个学生的家庭成员、家庭教育背景、父母在他幼儿时开始的教育方法、这个学生迄今形成的性格和对外界的反应方式等,因为这些情况同这个学生产生苦恼密切相关。充分了解个性差异是十分重要的。一味强调学生对“美德袋”的死记硬背,忽视学生独特的个性研究,就不能正确指导学生认识自我,也就谈不上教育的实际效应。
3、主体性原则。要促进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就要指导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向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比如,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对于性的苦闷,如果不加以有理有节的调度和宣泄,就会造成人生理的痼疾和心理精神的压抑。运用青春期心理卫生的诊断、咨询和教育,培养他们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学生就不仅能从外在的给予中得到幸福,而且能从内心深处激发起一种自我寻找幸福的本能和技巧。
4、养成性原则。良好品德的形成,有赖于长期习惯的养成。要通过规范化的教育与管理,使良好的外在影响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准则。因此,严格执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自我教育最基本的手段。
5、评价性原则。传统的道德评价只注重过程的完结,即有这个过程就行,而忽视学生的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的导向,忽视对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而要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教师对评价过程就至少要树立这样一些观念:(1)未来的德育,不再是培养听从、服从规范与否的人,而是培养以掌握的道德规范系统创造性地适应社会、改善社会和自我评价的人;(2)评价必须过程与结果并重、动机与效果并重、诊断和发展并重;(3)评价标准既要符合学生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已确立的社会基本价值体系,又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感;(4)在他评(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自评,并在学生的自评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自我教育的现实性、紧迫性和可行性已经不言而喻,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来讲,完整的教育应该包括着他人教育系统和自我教育系统两大类。他人教育说到底,还只是一种外在条件,决定教育最终效果的还是自我教育的能力。唯有实现个人的自我教育,达到个人的自我完善——学识、感情、能力、道德的完善,才达到了教育的自我完善。
2002年9月15日
【参考资料】
1、 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2、 陈利民:《魏书生的自我教育实践述评》,载《班主任之友》2002年第二期。
3、 许成国、余雪飞:《培养健康个性,实现自我教育》,载《班主任之友》2002年第二期。
4、 祁葆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网络文章。
【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相关文章:
自我教育心得02-06
自我教育心得11篇02-18
自我教育心得体会03-08
学会感恩自我教育倡议书08-22
《自我教育理论学术研讨会》培训心得08-23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08-20
让学生在体验中提高作文能力08-20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渎能力08-20
如何有效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08-20